Sort:  

看了一下链接中的文章:

纯线性分配(内容奖励和点赞奖励)
那么是不是对于一篇文章的收益而言
文章收益 = 求和(每个点赞者贡献的收益) - 求和(每个点赞者的点赞回报)

换言之,无论一篇文章赚上千刀还是0.001刀,
对于一个点赞者而言:文章收益其实是固定的
点赞者贡献的收益 - 点赞者点赞回报

也就是说,无论点什么内容,什么时间点,在大鲸鱼前后点,收入都是一样的,这样似乎对机器人更有利呢,计算好Voting power,固定时间间隔投票就行。

我理解的有偏差否?

基本正确。不过这是我的一个提案,开发者会不会采纳就不清楚。

唯一要考虑的是:有人会踩。那么你点的收益就少一点。

那么对于关心回报但不追求完美的普通用户来说,看到好文章就自然点赞了,不用想是不是点太早导致惩罚,或者点太晚给人抬轿,也不用去计算个合适时间来点以期被别人抬轿。保持能量不满,则回报基本稳定。

对于追求更多收益的机器人,则要预测帖子被踩的几率,个人认为在帖子结算前点比较好,并计算用多少能量点赞,使被踩几率最小化或者对自己影响最小。少了抬轿因素,预期机器人收益会下降。

对于不关心回报的用户来说,没有影响。

相应的,结算前的锁定期(期间只能踩不能顶)应该延长,以免有人踩准时间恶意顶垃圾帖。

嗯,这样更符合我们的习惯。

原本在内容为主的社区里(论坛,博客,朋友圈乱七八糟的),用户行为是很简单的: 看到好的内容就点赞,看到不好的内容就差评 无需考虑点赞或者差评的时间早晚,也无需考虑别人的行为。

其实原本点赞机制是为了发掘优质内容(把好的内容顶上来,坏的内容踩下去)
结果因为有了利益关系,让这个系统变得无比复杂啊,哎

再有个问题,就是小鱼小虾,点赞收益应该都没有或者很少了。也算是变相鼓励内容创作吧。
毕竟内容才是steemit的立身之本。没有大量的优质内容,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不过相比原本的: 复杂的系统+复杂的人性,纯线性系统的:简单的系统+复杂的人性
无疑后者(纯线性回报)更符合steemit一直以来强调的KISS原则

用户行为才是社区立身之本,不但但是内容。回帖,浏览,投票都是,一旦,这些都可以通过robot来进行,那么后果就是弱化了用户行为。再好的线性奖励也没什么用。注册steemit有2个月吧,这段时间的感觉就是,收入下降了,机器人却更多了。我也翻看了之前的一些内容,总有人强调,机器人存在是合理的,是不是合理的过了。

没错,用户行为才是社区立身之本,不但但是内容。回帖,浏览,投票都是,深表赞同。

但是关于机器人,机器人只不过是人使用的工具,就好比咱们用命令行使用系统还是用图形界面使用操作系统,最终还是人(控制机器人的人)的行为

我知道的很多作者包括一些知名作者,都在使用机器人或者机器人+手工的方式投票,因为使用机器人无疑会使时间等成本最小的情况下或者利益最大化

当然,我说这些不是说明我支持机器人,也不是为我使用机器人投票辩护。我想说的规则才是最重要的:完善的规则和机制,才是解决机器人泛滥的根本,而不是谴责机器人如何如何。

就好比黄牛党贩卖火车票以及抢票,加大运力、完善实名制规则、不允许退票,自然黄牛党就没法贩票,票源充足,也无需抢票了。当然,我只是随便举个栗子。

以上为个人不成熟见解,欢迎指正。

投票是判断优质内容的大前提。
那这里就引出一个最基本也是最致命的问题。
robot如何判断优质内容,我能想到的,无非就是内容长度,原创度,时间,以及富媒体参数。 我相信已经有不少人在找如何触发机器人规则的发帖方法吧。
我也同意你的话,机器人也不过是用户在用,确实也属于用户行为,但,官方应该考虑机器人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约束规则。

底下超出回复层次限制了,在这里回
看国外几个机器人投票的项目就知道机器人投票无非是那么多规则:

  • 跟固定作者
  • 跟固定点赞者
  • 跟信用高的
  • 跟内容长的,图片多的,
  • 其它等等

虽说未必能判断出优质内容,但八九不离十的,只不过会错过一些优质内容。

举例说,如果做个机器人,跟dan, ned等作者,并且判断他们文章长度不低于2000字节,而且不是发在SPAM、NSFW等标签下,那么是优质内容的概率至少九成以上。这也是扎堆投票的原因。

我个人瞎猜测,官方原则上肯定不希望过多的机器人行为
但是换个角度,如果现在机器人全停,那么steemit会不会更显得冷清呢?:)

总之机器人这个事很难说

  • 作为作者,一方面我希望更多的真人互动,另外一方面,我希望机器人过来给我点赞的越多越好啊。
  • 作为点赞者,一方面希望点赞更多我喜欢的文章,另一方面,我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点赞收益

很矛盾不是嘛,哈哈

老實說,對於大部分的用戶來說,由於 SP 太小點贊收益其實是微乎其微。 因此,長期來看收益並不太可能成為一個鼓勵大家點贊/踩貼的主要動機。(除了少部分 SP大戶)

相反,很多時候我們點贊/踩貼並不是為私利,而是純粹希望好貼作者能得到獎賞,壞貼沉底。而目前的計算機制會放大 大戶的投票權重,讓人覺得小戶的票可有可無、被邊緣化,沒有參與感,也就放棄投票。

線性化的一項好處是讓小用戶的投票權重被公平看待。即使本身沒什麼收益,知道自己所投的一票對於作者所得或平台素質有點貢獻,也是件讓人開心的事。

不好意思,我下面说的有点乱,凑合看吧。

中小户的参与感很重要。

0.17有SP代理机制可以让小户变中户,我感觉这个比单纯增加所有小户利益好一点,因为可以根据历史参与数据,选择性把SP代理给好的投票者。

因为现在有 x^x 的机制,也就是超线性曲线,所以大户的收益被放大了,相应的,中小户收益就减少了。改成线性的话,中小户收益应该有所增加。

对于不关注奖励的人来说,改不改关系不大。但是我认为线性更容易解释,方便新人理解,降低门槛,利于把蛋糕做大。虽然你不关注奖励,可能介绍来的人会关注奖励。

对于中小户,线性是利好。对于大户,把蛋糕做大更符合利益最大化。

顺便说下,按照官方的 0.17 曲线中小户收益也会增加,但是仍然不容易解释。

@oflyhigh 能不能帮忙做个数据统计分析?上面的链接数据有点少,只有前N名。

目前的曲线,更多是抽奖性质,抢在大户前面点,获得收益就高,跟在后面点收益就低。对于一定程度关注回报的中户来说,主要预测大户会不会跟点。对于一定程度关注回报的大户来说,比如BT和我,看到好文章但是有人抢先点了,就不会点;看到差不多的文章但没人点的,就大力点。这样导致文章价值评估结果是扭曲的。

HF0.17 的代理機制相當不錯,它可以提供小用戶另一種參與感。

以下是我想像到的一種情況:把 Steemit 弄成論壇模式,curation 的工作主要由少數一群版主來執行。小用戶除了可以親自點贊/踩貼以外,還可以把投票權代理出去給自己屬意的版主。版主在幫助用戶執行 curation 的同時,可以從中分得收益,一舉兩得。而小用戶們發出去代理權,其實就像是給版主的信任票,無形中構成了一個民主化的版主選舉制度。

不好意思,有點離題。

等“子社区”功能(Sub-communities)。

为啥被召唤了,但是我的浏览器没响应呢。
数据应该可以做,但是我需要一些时间

奖励分配:应该好办一些,应该可以直接从steemdata查询出来
贡献分配:直接查steemdata 的Operations或者api直接查链blocknum,只能查询到投票100%之类的,所以还要到posts中再去查出来rshares,或者有其它的方式?

我需要先测试一下,争取明天晚上之前弄出个列表吧。

谢谢 :)

不好意思
我高估我自己了,mongodb简单查询点数据什么还能应付的过来
涉及聚合、分组、什么乱七八糟的多个表格,我有点搞不过来了
昨晚搞到半夜2点多,也没搞明白
今天一上午可算把点赞收益表做出来了,贡献表算的不对,就不发了

点赞收益表,我对比了
https://steemdb.com/labs/curation?date=2017-03-04

  • 至少95%以上的数据是相同的
  • 如果相同的投票数,那么其它结果都是没错的
  • 部分有错的数据,我这边投票数比steemdb的要少
  • 排名略有差异,但是大趋势基本差不多

得出的结论:

steemdata丢数据,部分奖励数据没有插入到数据表中
所以我这边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别steemdb要少一些。

点赞收益表我附到最后了。

辛苦了 :D
主要想看看两张表的百分比对比,特别是后面小户的,就大概知道如果改成线性会有多少变化。

期待這數據!謝謝abit提供,我都不知道有這個,只是確實需要整理一下。感謝o兄啊!另外,看了才知道原來rs是reward share的意思,哈哈!

奇怪,ned怎麼不見了,他不是搞一堆Steem Guild嗎?

ned 最近停止投票了,Guild由Michael他们撑着

编辑:主力是 val

大军准备要多少账号,我待会先把我的邮箱账号群翻出来

得赶紧出1.7.0 聊天还得找你之前的评论。回复限制真麻烦

Loading...

英文那篇好多訊息,我看一半就累了。但resteemed以後慢慢看。根據簡單原則(KISS),純線性獎勵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如biophil等提到的,非線性才能懲罰隨機投票,而abit你的回應是那就要配套鼓勵flagging普遍化... 確實是很有意思的討論... 我還沒能好好看過以及想清楚。但是否應該回到最初為什麼設計出目前的獎勵曲線?顯然當初純線性獎勵是一個一定被考慮過的選項啊,當初不採用,現在回頭考慮,那必然是在實踐當中有發現什麼最初沒有想到的現實運作的結果?

哈哈,不好意思,其實是個問題要大神幫忙解答。但我以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助於想清楚為什麼現在要提議純線性... 先謝謝了!

关于最初设计奖励曲线的动机,看这篇: https://steemit.com/steem/@bitcoindoom/why-down-votes-and-flags-are-an-unavoidable-consequence-of-game-theory
这个大家都认为是 Dan 的小号。

奖励曲线为什么这样设计,看这个开发者博客: https://steemit.com/@theoretical

@liberosist66 看了下英文帖。觉的他说的蛮对的。具体线性如何分配我不太知道。但新的线性分配机制 能不能解决当前的困境。这里不复制别人的文献了,纯吐槽下,

Loading...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0
TRX 0.12
JST 0.029
BTC 60646.47
ETH 3379.85
USDT 1.00
SBD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