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电影迷恋死了,电影也就死了| 月旦评

in #cn-reader6 years ago (edited)

2011年,意大利裔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根据美国作家Brian Selznick发表的奇幻儿童小说《雨果·卡布里特的发明》(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拍摄了他平生第一部3d电影。小说于2007年出版,2008年荣获美国凯迪克奖及《纽约时报》2007年最佳绘本奖,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第一名,还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决选名单。而这部电影也横扫当年影坛,斩获颇多。第69屆金球獎最佳导演奖,2011年度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奖,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入围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11项提名,获得五个奖: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效剪輯、最佳混音、最佳藝術指導。影片以一个小孩跟机器人的故事,穿插了乔治·梅里爱的人生故事,让电影史上的戏剧之父重新走入我们的视线。

Screen Shot 2018-01-31 at 11.42.07 PM.png

作为一个还算资深的影迷,在看完hugo后,我依旧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因为这是一部披着奇幻故事,确扎扎实实向伟大的电影魔术师梅里爱致敬的电影。天才不是用来怀念的,是用来膜拜的。

从大学开始迷上电影,在建筑史论课上,酷爱电影的建筑评论老师放了梅里爱的电影,看早期的电影笨拙的表现形式,演员夸张的表演,我们像在看笑话一样,忍俊不止。梅里爱的魔术电影即使现在看来都饶有兴趣,还有他那舞台剧般的布景,张狂的想像力,让你不敢相信这是摄影机发明没多久就拍摄出来的。看完,笑笑过了,我却从来没有翻开电影史,好好的看过梅里爱的介绍,直到Hugo的出现,我才重新审视这位电影史上的奇才。
Screen Shot 2018-01-31 at 11.39.16 PM.png

让我们接着来回顾电影的历史,回顾梅里爱那令人血脉喷张的想像力吧。

早期的电影拍攝描述的主要是日常生活,包括由路易斯·普林斯拍摄的《郎德海花园场景》以及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婴儿的早餐,玩纸牌,钓虾,下棋等等。这个时候的电影就像我们自己拍摄的家庭dv,摄影机则是一部“重现生活的机器”。我们也可以说,这是电影最早的现实主义。

这样的电影短片在红火热闹一阵后,渐渐被人们厌弃。以卢米埃尔为主的电影先驱们的现实主义未能给予电影以它所应当具备的主要艺术手法,单纯的平铺直述把电影导向了死胡同。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影痴一样的人物的出现,把电影从死水微澜中带入到一个崭新的道路上来了。

还记得1895年12月28日,巴黎“大咖啡馆”地下室吗?卢米埃尔两兄弟向每个客人收取了1法郎的门票,说是有奇幻的表演等着大家。那天的观众席上坐着一个注定不普通的人——乔治·梅里爱。

乔治·梅里爱父亲是制造商。他从小就显露出绘画和表演方面的才华,17岁时就在家里穿着戏装表演各种戏剧。后来,他果然成了一名魔术师和木偶戏演员。精通魔术的梅里爱没有被屏幕上的火车吓到,而是匆匆跑到卢米埃尔两兄弟面前要求用1万法郎买下摄影机,却遭到两兄弟父亲的拒绝。乔治·梅里爱偏偏就因那一场电影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即刻启程伦敦,花费了1000法郎买到了罗勃特·W.保尔制造的摄影机,凭借自己多年对机械的爱好特长,又与两位工程师一起,几经改进,终于造出自己的摄影机,并申请了专利。

1885年同年他迎娶了巴黎富商的女儿欧仁妮·格宁(Eugenie Genin),这段婚姻给他带来很大一笔财富,加上父亲的遗产使他能够在1888年买下罗培·乌坦剧院。从此他便沉醉于把神话剧和滑稽剧相结合的戏剧艺术事业中。

梅里爱对电影有三个巨大的贡献,一是停机再拍,二是淡入淡出,三是双重曝光。而这些发现的开始都源于巧合。梅里爱的第一部摄影机有胶片经常被卡住的问题,有一天,他在剧场外如同往日一样摄影,机器又卡住了,他花了整整一分钟把胶片取出又重新开动摄像机,就在这一分钟之内,过路人、急救车、小汽车都换了位置,当梅里爱把断带在断掉的地方重新接上放映时,他看到救护车变成了灵车,男人变成了女人。

电影史上的“停机再拍”和“蒙太奇组接”就这样诞生了。他还是手工胶片染色第一人。

他第一次把讲故事的概念引入电影,从剧本、演员,直到服装、布景等一整套从戏剧中来的电影方式。他把电影分成几个场景,使摄影机近乎固定地从观众位置记录,出于对舞台充满敬意,梅里爱甚至执拗地把幕起幕落也拍进影片。至今饱有生命力的戏剧电影传统无疑从此开创。

因为厌倦风霜雪雨的打扰,梅里爱在自己位于巴黎郊区的美丽庄园里建起了一桩美丽的玻璃房子,17米长、6米多宽,金属外构,四面都是玻璃,使得阳光可以射进来,在最北头有一个平地的舞台,用厂棚橡木地板做成。为了支持笨重的摄影机、照明设备,梅里爱给每根铁架加两根支架,整个工程历时两年,总共花费8万法郎。1905年,他又在加里尼街兴建了第二个摄影棚,这个摄影棚耗资更加巨大。梅里爱生意上的经济合伙人勒罗终于在1897年离开了梅里爱,理由是梅里爱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生意人理性的投资行为,梅里爱也在当时的巴黎被传说成为“电影疯子”。这个玻璃房子就是现代电影摄影棚的最早雏形。

电影Hugo中再现了梅里爱经典影片《月球旅行记》,至今看来都不得不让人赞叹影片所具有的超现实主义的魔幻色彩。这不就是科幻片的前身吗?

youtube上有这部影片的资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欣赏一下。

梅里爱最终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影片中年老的梅里爱说出了那句“happy ending only happen in the movies”。翻出电影史读了读,战争的风云让人们再也提不起兴趣观看梅里爱欢乐、怪诞的天真童话,梅里爱的作品越来越不卖座。1913年,梅里爱停止了电影拍摄,他的所有产业都输给了百代。但因为战争的延误,一直没有完成交割。同一年,他的原配妻子去世,战时梅里爱独自带着孩子离开巴黎,在外地表演杂耍谋生。1917年,他的第一个摄影棚被军队征作伤兵医院,所有拷贝被充公,用来提炼银和制造化学品,最后用于高跟鞋的鞋跟。当人们已把卢米埃尔写进电影史册的时候,梅里爱却被渐渐遗忘。晚年的梅里爱在巴黎火车站开了一间小小的玩具糖果店,成为遁世沉默的小店主。

梅里爱的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战下残酷的现实和无奈,人们看到的是杀戮,是丑恶,谁还会对童话感兴趣。正如Georges Méliès所说的:“当他们目睹了太多现实的残酷,人类的残忍之后,他们已经失去了欣赏幻想梦想的心情。”

除此之外,百代电影公司的兴起与垄断,工业化的电影制作模式也将全手工,精雕细磨的制作模式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梅里爱是以慢工出细活著称。百代一个月能出品18部影片,每个制作环节都要过问的梅里爱一个月只能出2部。我尊重梅里爱独立的艺术家的品格,不是为赚钱而赚钱,是砸钱为梦想。正是这种对电影的迷恋,让电影艺术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在3d电影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马丁斯科塞斯只拍过这一部3d电影。影片中也有火车开来的镜头,电影诞生于这个镜头,一百多年前卢米埃尔拍过,现在斯科塞斯也拍过,用先进的电影技术仍能给现代观众造成冲击力,这就是电影拍摄技术带来的新的表现力,电影进步和生存,技术的作用不可忽视。还有什么能比得上用这种方式向电影特效之父致敬呢?

Imagine what Melies' mind could have imagined with today's technology

马丁斯科塞斯说:“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者,我认为今天有关电影的一切都是源自乔治·梅里爱。”


柔韧如草,坚强如钢 | 谷歌点名 #5 电影

人生总要读一回茨威格 (一)

歌曲《送别》的前世今生

挖蚌捞蟹抓小龙虾以及其它有趣的

儿子参加一次钢琴比赛的成本

Sort:  

虽然我不喜欢看电影,但我不得不说,你这文章写得真好。

谢谢支持。电影是门综合艺术,陷进去恐怕拔不出来😜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8
TRX 0.13
JST 0.028
BTC 57346.65
ETH 3107.45
USDT 1.00
SBD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