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4年11月24日,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自成立之后,先后组织领导了多次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到了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和光复会合并,共同组成了中国同盟会。
兴中会的成立者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先生。1866年,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小小年纪的孙中山就开始跟随家人参与田间劳作,深知民间疾苦。十岁那年,孙中山进入私塾读书,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很快就在同龄人中表现得出类拔萃。孙中山十二岁那年,大哥孙眉资助他到美国檀香山求学。在檀香山读书期间,孙中山首次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这为他日后走上资产阶级革命之路埋下了伏笔。五年后,孙中山学成归来,又到香港继续深造。
这段时期,孙中山就读于香港西医书院学习西医学,不过他并不满足于只学好本专业。在港读书期间,他博览群书,深入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同时对于地理学和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也都有了很深的了解。在港期间,年轻的孙中山时常跟好友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一起到位于香港中环歌赋街二十四号的杨耀记商店畅谈。四人都非常仰慕天平天国运动的发起者洪秀全,孙中山更认为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还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四位高瞻远瞩的年轻人已经产生了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想法,并在畅谈的过程中将这一想法大胆地说出来。
1892年,二十六岁的孙中山以优异的成绩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当时港英政府总督威廉·罗便臣还亲自为他颁发了优秀奖章。毕业之后,孙中山成了一名医生,在澳门、广州等地设馆行医。
行医期间,孙中山曾应邀到一名官员府上出诊。在那里,他见到了多名等候问斩的囚犯,他们全都被铁链子锁着,身上所穿的衣服都已破烂不堪。孙中山听到了他们的喊冤声,便上前询问一名官员,这些囚犯是否已经经过了详细的审问,他们又是否真的有冤情。哪知这名官员竟然说,像他们这样的人留在世上只是多余,审问与否又有什么关系。
这件事让孙中山感触良多,他明明知道这些囚犯很有可能是无辜的,但却无法从官员手下将他们拯救出来,只能任由政府草菅人命。他身为一名医生,可以医治国人之病,却不能医治国家之病。既然如此,为何不放弃从医,转而做一个可以医治国家之病的政治家?
孙中山弃医从政的念头就是在这段时期产生的。此后,他重拾自己的政治抱负,于1894年1月在香山家中写成了《上李鸿章书》。在这篇长达八千余字的文章中,孙中山提出了一系列的资本主义改革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兴办学校,培养人才;设立专门机构掌管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开凿矿山,修建铁路,兴办工业企业;颁布新政策,保护民族工商业等。当年6月,孙中山带着自己的呕心沥血之作赶到天津,想要将其呈献给李鸿章。李鸿章有一名幕僚名叫盛宣怀,他在读完《上李鸿章书》后,对孙中山提出的改革主张大加赞赏。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就是在他的帮助下才得以呈交到位高权重的李鸿章面前。只可惜,李鸿章在得知此文的作者只是一名年纪轻轻的医生之后,马上就对此文产生了轻蔑之心,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就将它丢弃到一旁。
孙中山满怀希望而来,最后却满怀失望而去。此次失败的经历让他醒悟到,通过改革的方式救国是不可行的,要想拯救处于危难关头的中华民族,就必须采用革命的方式。此后,孙中山毅然弃医从政,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1894年秋,孙中山赶赴美国檀香山,随后,他开始联合当地的华侨共商救国之策。1894年是中国的多事之年,这一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节节败退,日军步步紧逼,战局时刻牵动着国人的心,即便是远在美国的华侨也不例外。
同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了二十余名志同道合的进步华侨成立了兴中会,会名取“振兴中华”之意。在兴中会的首次会议上,通过了孙中山拟定的《兴中会章程》。在该章程中,孙中山提出了兴中会的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指出导致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中的罪魁祸首就是懦弱无能的清政府。从1895年到1900年,兴中会的会长一直由杨衢云担任。1900年初,杨衢云辞职,孙中山被推选为新任会长。从这时开始,到1905年中国同盟会建立前夕,兴中会会长一职便一直由孙中山担任。
檀香山的兴中会成立之后,孙中山又回到了香港,打算在香港、广州设立兴中会。为此,他特意约见了好友陈少白、陆皓东和郑士良等人共商大计。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成立了兴中会总会,随后又在广州成立了兴中会广州分会。在各地筹建兴中会的同时,会中的领袖开始秘密组织广州起义,这也是由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清起义。1895年临近重阳节之际,广州起义已经准备就绪。此次起义以青天白日旗为旗帜,以“除暴安良”为口号,起义军全都在手臂上绑上一条红带作为暗号。只可惜,起义一事后来遭到知情者告密,最后以失败告终,陆皓东、朱贵全、丘四等起义领袖也壮烈牺牲。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陈少白和郑士良奔赴日本,并在横滨成立了兴中会分会。其后,杨衢云在南非成立了兴中会分会,陈少白也在台湾成立了分会,并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日报》。《中国日报》又名《中国报》,1900年1月25日开始在香港出版发行,宣传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的思想,这在我国近代史上还是头一回。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国日报》又变成了为同盟会服务的报纸。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既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逐渐形成,也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兴中会成立之后,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大批革命团体,从而为日后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帖steem首发
最近新帖
- 中法战争
- 《四库全书》
- 雍正创立军机处
- 地热现象
- 考古学
- 徐霞客游历山川
- 萨尔浒战役
- 夺门之变
- 于谦誓死保卫北京
- 书画名家赵孟
- 郭守敬编制《授时历》
- 完颜亮弑君夺位
- 绍兴和议
- 王安石变法
-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 后周世宗南征北战
- 冯道纵横官场
- 元和中兴
- 诗魔”白居易
- 唐室砥柱狄仁杰
- 武则天以周代唐
- 三省六部制
- 开皇盛世
- 淝水之战
- 谢安东山再起
- 白痴皇帝
- 石崇与王恺斗富
- 关羽水淹七军
- 刘备汉中称王
- 党锢之祸
- 梁冀连立三帝
- 昭君出塞
- 盐铁会议
- 晁错削藩
- 周亚夫治军
- 韩信之死
- 白登之围
- 始皇帝病死沙丘
- 张良博浪沙行刺
- 白起坑杀降卒
- 赵括纸上谈兵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 张仪拆散联盟
- 邹忌谏齐王
- 名医扁鹊
- 孔子周游列国
- 孙武练兵
- 晋楚城濮之战
- 晋公子重耳流亡异邦
- 郑庄公掘地见母
- 石大义灭亲
- 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
- 武王伐纣
- 少康中兴
- 寒浞篡位
- 有巢氏构木为巢
- 盘古开天辟地
- 读书会: 《三字经》99-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 读书会: 《三字经》98-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
- 读书会: 《三字经》97-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 读书会: 《三字经》96-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 读书会: 《三字经》95-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 读书会: 《三字经》94-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 读书会: 《三字经》93-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 读书会: 《三字经》92-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 读书会: 《三字经》91-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 读书会: 《三字经》90-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 读书会: 《三字经》89-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 读书会: 《三字经》88-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 读书会: 《三字经》87-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 读书会: 《三字经》86-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 读书会: 《三字经》85-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 读书会: 《三字经》84-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 读书会: 《三字经》8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 读书会: 《三字经》82-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 读书会: 《三字经》81-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 读书会: 《三字经》80-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 读书会: 《三字经》79-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 读书会: 《三字经》78-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阅读者 GoodReader
做一个优秀的读者,不因个人偏好而错过有意思的原创观点.
To be an excellent reader, don't miss interesting original ideas because of personal preference!
23.00% | From: @goodreader!
Looking for a new project/inves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