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制

in HuaRen.News4 years ago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是指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六部是指吏部、兵部、礼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度支(后改为户部)和工部。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统治时期正式确立下来的,主要负责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及执行。

在隋文帝正式将三省六部制确立下来之前,这种制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

尚书省起源于秦朝。秦朝的统治者在少府下设置主管典籍的尚书,从此之后,尚书这一官职被沿用下来。西汉时,汉武帝废除了以丞相为主的外朝的部分权力,设立以大将军为首的内朝,代替外朝掌管处理军国大事的权力。沟通内外朝的事宜由原属少府的尚书以及中书谒者负责。东汉时,朝廷设置了统领百官政事的尚书台,尚书台的长官被称作尚书令。但此时尚书台仍然归少府管辖,权力有限。

东汉末年的曹操自己担任丞相,把原来属于少府的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移为丞相手下的官员,又将汉武帝建立的内朝转到外朝,尚书省的建立便由此开始。曹丕当权后,他觉得尚书等官职权力过大,就以曹操设立的专门负责处理机要文书的秘书省作为基础,设置了负责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的中书省,中书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中书监。曹丕还把秦朝的散骑和汉朝的中常侍合并起来,称为“散骑常侍”,并设置散骑省。散骑省与禁省负责保卫皇帝,同时制约中书省的权力。东晋司马丕执政时,把禁省和中书省合并为门下省,设置侍中、给事黄门郎、给事中、散骑常侍等官职。北朝时期,门下省负责参与决断军国大事,是最为重要的行政部门。

直到南北朝后期,门下、中书、尚书这三个省仍然各自负责自己的事情,并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三个省的长官都称为“宰相”,只是随着朝代的变更,权力的范围有所不同而已。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北周所设置的六官废除,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了太保、太傅、太师三师,司空、司徒、太尉三公,及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秘书省、内侍省五省。三师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官职,并不掌握实权,只有那些德高望众的老臣才能够获得三师的职位。三公也没有实权,只负责参与国家大事,起到顾问的作用。国家真正的最高权力机关为五省。在五省之中,秘书省只负责掌管图书历法,没有实权,而内侍省则是一个宦官机构,主要负责宫中的日常事务,同样没有实权。因此,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才是真正掌握实权的机构。

门下省是谏议机关,负责审查政令、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等事务。门下省的长官为纳言,共两人,次官有负责纠正奏章得失的给事黄门侍郎、谏议大夫、直散骑常侍、散骑常侍等。

中书省是中枢的制令机关,主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中书省的长官为监和令,后来将监废除,只设置令。中书省的属官有负责掌管宣奏的通事舍人及负责起草制令的舍人。

尚书省是主持日常政务的最高行政机关,长官为尚书令和左、右仆射。尚书省下设吏、兵、户、都官、度支、礼等六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度支后改为民部,李世民执政时期,因为避讳又改为户部。这六部各有其职责范围,吏部负责掌管全国官员的任免、考核、升调以及调动等事务;兵部负责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及各种兵器战马等事务;度支负责掌管全国的赋税、户籍、土地等事务;都官负责掌管全国的司法,处理刑事案件;工部负责掌管全国的工程建造事务;礼部负责掌管祭祀、礼仪以及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隋文帝将三省六部制确立下来,具有诸多好处。

首先,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三省之间相互配合,同共构成了国家最主要的政务部门。三省长官的职责,相当于以前宰相的职责。这是中国宰相制度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使得宰相由一个人变成了三个人,这就避免了宰相集大权于一身,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现象出现。

其次,三省六部制使得决策出现分工的局面。皇帝所下的诏令,都是在与三省长官商量之后做出的决定,可谓集中了三省长官的智慧。形成决策之后,要想正式生效,还需要经过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和尚书省执行这三个步骤。这就保证了决策的审慎性,最大化地避免了出现决策失误的事情发生。

第三,三省六部制使得决策权和行政权分离。中书省和门下省负责诏令的起草和出台,执行则由尚书省负责。这样做可以分割权利,对提高皇权有很大的帮助。

三省六部制可以提高皇帝的权利,分化宰相的权利,有利于行政的合理化,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因此,三省六部制在隋文帝确立之后,一直为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

本帖steem首发

三省六部制

最近新帖

  1. 开皇盛世
  2. 淝水之战
  3. 谢安东山再起
  4. 白痴皇帝
  5. 石崇与王恺斗富
  6. 关羽水淹七军
  7. 刘备汉中称王
  8. 党锢之祸
  9. 梁冀连立三帝
  10. 昭君出塞
  11. 盐铁会议
  12. 晁错削藩
  13. 周亚夫治军
  14. 韩信之死
  15. 白登之围
  16. 始皇帝病死沙丘
  17. 张良博浪沙行刺
  18. 白起坑杀降卒
  19. 赵括纸上谈兵
  20.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21. 张仪拆散联盟
  22. 邹忌谏齐王
  23. 名医扁鹊
  24. 孔子周游列国
  25. 孙武练兵
  26. 晋楚城濮之战
  27. 晋公子重耳流亡异邦
  28. 郑庄公掘地见母
  29. 石大义灭亲
  30. 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
  31. 武王伐纣
  32. 少康中兴
  33. 寒浞篡位
  34. 有巢氏构木为巢
  35. 盘古开天辟地
  36. 读书会: 《三字经》99-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37. 读书会: 《三字经》98-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
  38. 读书会: 《三字经》97-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39. 读书会: 《三字经》96-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40. 读书会: 《三字经》95-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41. 读书会: 《三字经》94-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42. 读书会: 《三字经》93-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43. 读书会: 《三字经》92-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44. 读书会: 《三字经》91-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45. 读书会: 《三字经》90-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46. 读书会: 《三字经》89-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47. 读书会: 《三字经》88-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48. 读书会: 《三字经》87-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49. 读书会: 《三字经》86-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50. 读书会: 《三字经》85-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51. 读书会: 《三字经》84-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52. 读书会: 《三字经》8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53. 读书会: 《三字经》82-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54. 读书会: 《三字经》81-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55. 读书会: 《三字经》80-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56. 读书会: 《三字经》79-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57. 读书会: 《三字经》78-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阅读者 GoodReader

做一个优秀的读者,不因个人偏好而错过有意思的原创观点.
To be an excellent reader, don't miss interesting original ideas because of personal preference!

0.jpg
图片来源:百度搜索

Sort:  

本帖中 , @hnt 作为受益人获得奖励 : 2.548 $ + 0.0 STEEM + 16.03 SP = 31.955 STEEM = 5.113 $ , 因此 @hnt 保留 5%(1.598 STEEM) 作为费用 , 并且支付本帖作者 30.357 STEEM . 谢谢使用 @hnt 的流动性服务 !
详细说明 ...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5
TRX 0.12
JST 0.026
BTC 56298.58
ETH 2463.03
USDT 1.00
SBD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