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爱沙尼亚塔林

in #photography6 years ago

10世纪,芬兰-乌格尔族居民在通比亚白垩高原上建造了一座要塞,塔林即由此而来。后来,在山脚下建立了一贸易区和一个港口,以为北欧航海贸易提供服务。1219年丹麦人在瓦尔德马的统帅下征服了该地区,并在它的四周加强了军事设施,还建立了第一所教堂。

在1226-1227年该地成为教皇领地,并且塔林被割让给了肖得兄弟,他们把该殖民地分为两部分:防御工事和下塔林。继骑士团勋位后,宗教勋位例如多米尼加教派和西多会修士都在塔林建立起来。1248年在与卢比克建立联盟之后,塔林成为了汉萨同盟的成员,并从此之后成为所在地区的主要商业中心,它对商业行会的参与可以从其城市建筑中反映出来。

从1310年以来,塔林开始大规模地建造环绕封建采邑和小商业街的巨大军事工程。当14世纪哥特兰岛的商业中心维斯比丧失其大都市地位之时,该地区的经济由塔林和里加取而代之。甚至15世纪商业行会开始衰落的时候,塔林还是设法保持了其商业角色并持续发展和完善。

在1561年瑞典吞并塔林的时候,通匹亚山的防御设施得以扩建和加强。1710年败给俄罗斯人之后,塔林经历了一段经济萧条期,但还是设法保留了其作为全省行政中心的地位。在城中德国居民人口下降的同时,俄罗斯人口却增加了。

在1918年-1940年短暂的独立时期后,二战期间塔林又为德国所统治,并且于1944年遭到轰炸,损失严重。二战后爱沙尼亚并入前苏联,塔林得以重建。1991年8月爱沙尼亚脱离苏联,重新建立独立的爱沙尼亚共和国。

高原西部是古代城堡,防御设施在1648年的大火中被毁然后又得以重建。其巨大的炮塔给地平线增添了特殊的轮廓。城墙里面是大教堂尽管经过了不断的改建,还是保留了其哥特式风格。

下塔林的城市建筑为中世纪狭窄蜿蜒的街道、教堂和修道院,特别值得保护。还有几座早期的中世纪建筑例如市政大厅和许多私人房屋,其最初的建筑材料如无遮蔽的横梁仍然保存完好。还有相当多的同业公会会所,它们表明了中世纪商业行会的繁荣,大市政厅是北方哥特式建筑的最华丽的典范。

26A1CE16-AE98-4FC7-A5EC-050F822EF8A4.jpeg

9C85C772-7B96-46DF-88A2-926D026797C5.jpeg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0
TRX 0.12
JST 0.028
BTC 64078.16
ETH 3471.05
USDT 1.00
SBD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