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敬罗衣后敬人

in HuaRen.News4 years ago

有句俗话说:先敬罗衣后敬人。本义是说人们会根据对方的衣服华贵与否来判断其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情况,再根据这些情况来决定自己对待此人的态度。

不难看出,这话原本的含义是带有些讽刺意味的。但事实上,如果退一步讲,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人们是通过衣服的整洁与否来判断对方是不是一个对生活讲究、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如果对方连帽子都不好好戴正,衣裳也不仔细穿好,那就太过邋遢轻率而显得有些失礼了。所以,这样的人往往也得不到他人的尊敬和礼遇。

《弟子规》提出:"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纽结一定要系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绑紧,穿得贴实、合适。

《弟子规》针对个人的形象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穿戴要求和准则。它主张书生帽一定要戴正,衣袍一定要系好,袜子和鞋子不能穿得松松垮垮,整体衣服装束要整洁大方,要展现出书生一身正气的精神风貌。

仪容仪表上的讲究不仅是为了给人观感上舒服的礼仪,还因为仪容仪表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多数人会根据人们的外在形象来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外在仪容端正整洁,更容易使人觉得其内里的精神是正直向上的。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抱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想法对自己的仪容仪表很不讲究,这其实是不对的。众所周知,第一印象往往决定事情开局的成功与否,而仪容仪表则是决定第一印象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平时多注意自己仪容仪表的整洁是很有必要的。

可见,外在的仪容仪表其实代表的是人的一种生活态度,通过衣服所展现出的风貌,观察这人是积极向上还是颓靡粗疏,结果往往一目了然。

有时候,端正肃穆的仪容仪表可能会救你一命。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谥号“赵宣子”。他的君王很荒淫,但他很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王,使君王很不耐烦。有一天,君王突然起了一个歹念,雇了一个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这个杀手叫锄麂,天不亮的时候到了赵宣子的家里,这时赵宣子的寝室门却已经打开了,他端端正正地穿好了朝服,然后在那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

锄麂见了这样情形很惊讶,就退了出来,叹了一口气,心想:一个人平居的时候都毕恭毕敬,这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和人民的中流砥柱。假如我杀了他,这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失信于天下百姓;假如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

最后锄麂就撞树自杀了。赵宣子的注重仪容、仪表,能让锄麂生起这么深的钦佩之情,竟然用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挽救了他的生命。可见,我们不能不重视自己的形象。

当然,注重仪容仪表不是要过度讲究。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您身上穿的,是儒者的服装吗?”

孔子回答:“我年幼时住在鲁国,穿着鲁国人穿的宽大袖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着宋国人戴的黑布礼帽。我听说有德君子需广泛学习,学识渊博,服装只要入境随俗、衣冠适中就可以了。我从不知道儒者还有什么特殊的服装啊!”鲁哀公对仪容仪表注重在意这一点并没有错,只是显得有些太过刻意了。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鲁哀公这类的人也有不少,那些过度追求外表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和效仿。我们只要保持自己衣冠整洁、形象端庄就够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投入过多的精神和心力在衣装打扮上,那必然会导致内涵修养上的精力不足。要知道,我们注意仪容仪表就是为了能将自己的内在涵养更好地展现出来,如果刻意追求外表的话就本末倒置了。

本帖同步首发

先敬罗衣后敬人

最近新帖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不卑不亢
  3. 无礼不立
  4.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5. 龙爷教子:乐趣教育从成语故事开始
  6. 总是要快出第一步,既然孙哥来改造steem,那就有的赚 steem | hive
Sort:  

This post was resteemed by @steemvote and received a 35.8% Upvote. Send 0.5 SBD or STEEM to @steemvote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30
TRX 0.12
JST 0.034
BTC 64455.55
ETH 3147.84
USDT 1.00
SBD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