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去年的时候,我加入的诗词群里的人因为兰舟到底是船还是床,争辩得快吵起来了哈哈哈。
说是床,是因为轻解罗裳。
还有说是船的,说没有把兰舟称为床的典故。至于轻解罗裳是有人说宋朝本来不是像明清那样特别保守的哈哈。
我另辟蹊径地说,可能罗裳是老赵送给易安的一件礼物吧,怕划船弄湿了就脱了哈哈哈哈哈
想起来去年的时候,我加入的诗词群里的人因为兰舟到底是船还是床,争辩得快吵起来了哈哈哈。
说是床,是因为轻解罗裳。
还有说是船的,说没有把兰舟称为床的典故。至于轻解罗裳是有人说宋朝本来不是像明清那样特别保守的哈哈。
我另辟蹊径地说,可能罗裳是老赵送给易安的一件礼物吧,怕划船弄湿了就脱了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简直脑洞大开
其实如果读过“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的话意思就是很清晰的,应该不会有什么误解
国学重在积累,就算大师也偶有疏漏,我们就自己小心啦~这也是我们提倡在古籍方面特别看重版本的原因。
诗词就诗词,不要扯什么国学,中医貌似也是国学。。。
哈哈哈~完全没想到中医,其实是因为想到了历史、经学和地理之类的东西,又觉得分开来说太麻烦
至于浣女结罗裳和轻解罗裳是不是你说的那样
我查了一下字典,结和解都没有挽的意思,估计也没人敢断言就一定是挽起的意思
浣女结罗裳,说不定是在拧衣服,结有打结的意思。
至于轻解罗裳 是否是结罗裳,我觉得也不一定,不然李清照为什么不直接用轻结罗裳,而是用“解"呢?
所以我觉得都没准。
我觉得你说的很对,不过我认为诗词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解本身也有系结的意思,但是依然会有争议,每个人理解都不同,也许远远偏离了作者的意图,但不得不说都有道理,我觉得这就是诗词的魅力,一种朦胧美,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思考理解。
就是你说的这样,在有根据的前提下,提出种种不同的可能,正是诗歌的一个重要乐趣。
古代作品更是需要异见。李清照词属于那种散佚相当严重的,宋代刊印她的诗、词、文集,全都不复存在了。现在辑录的,基本上是从明清人士的二手抄本里拿来。所以字、词的异体、疏漏、篡入、错置不少。
在给我们理解漱玉词带来困难的同时,也增加了读者自己创作、发挥的余地。
嗯,这个还是有讨论空间的。我思考了下。
结有“系、绾”的意思,“绾”呢,又有卷起袖子的意思。大体有一个把衣服卷起来这样的动作是没有问题的。结可以释作“裹结”,正是基于其卷曲的意思。卷曲如果卷到底,就是打结;如果没卷到底,则是收敛、卷起。
至于为什么不是拧,主要在于,罗裳很少会和“洗”联系在一起。像“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这样。后来诗中用的印象也是脱罗裳、轻罗裳、理罗裳之类,从未有过洗。如果出现了洗、浣,基本上接衣、罗衣。
这是由于罗裳强调美丽,洗衣则强调辛劳。一个着罗裳的人,往往是不会去洗衣服的。如果洗别人的衣服,则恐怕和整体自然优美的情境就不协调了。
这句唯一的问题在于浣女,浣女和罗裳搭配,我只在这首诗里见过。所以猜测或许是为了和舟人相对,才用浣女这个词。
再说“解”字,实际上李清照其它地方出现的“解”,基本上都是“解开、取下”的意思。
但上船是一定的,兰舟绝无“床”的可能,要脱衣服干嘛?玉簟者,竹席也。船上有竹席,那是纳凉的了。
所以这里的“解”就不是“脱”,而是“缓、松、散”的意思。坐小船乘凉不用脱衣服,只要把衣服带子拉松点就可以了。所以曰“轻解”。
可是问题又来了,轻解罗裳是上船之前啊。看见荷花、凉席,觉得乘凉是个好主意。然后决定上船。那也应该在上船之后,才要把衣服松开。否则万一上船的时候沾了水、或者踩着裙摆,就太尴尬了。
这样的话,“解”是“结”的通假字又说得通了。“轻解”变成了轻卷、轻收,也就是轻挽、轻提的动作。
当然啦,以上两种可能,都有说得通和说不通的地方,并不是要下定论,而是设想不同。前者要求先上兰舟,再解罗裳。后者则和李清照的整体用法不符。
对呀,结如果说是系、绾还说得过去,但解如果说是系、绾,我觉得好像不太像。如果说是“缓、松、散”我觉得还说得过去。
解是通假字?这个我不太同意,我觉得解应该不是“系、绾”,如果说是“缓、松、散”我觉得这个说得通。不过看来我们的共同之处就是认为兰舟是船,不是床哈哈哈
所以上船为啥要松松衣服(哭笑)应该是紧住衣服才对,避免被绊倒、沾水等等。虽然看似比脱衣服正常点,但还是很不解啊。。
要说明兰舟是床,除非挖出新的宋刻本之类才有可能,现在完全就没见这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