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屁”
昔有楚庄王宴饮,烛灭而袍袖响,史官秉笔直书"王与美人戏",遂成"绝缨会"美谈。然据野史载,实乃美人食彘肩过急,腹中雷鸣欲出,庄王仁厚,特以袍袖遮掩其声——此乃帝王代臣受屁之始也。今观《金瓶梅》"西门庆放屁带出屎",竟与《黄帝内经》"五气朝元"暗合,可知古人早参透屁乃阴阳交泰之机。
考《周礼·天官》有"疡医掌肿疡,以五毒攻之"的记载,郑玄注"五毒"时提及"瘴气攻肠",实则暗指贵族以香草调屁之术。汉墓出土错金博山炉,世人皆道是熏香之用,殊不知炉腹中空有曲管,实为公卿会饮时导屁入炉的雅器——此即成语"炉火纯青"真意,喻屁经炼制可化青烟也。
唐人风流更甚,《开元天宝遗事》载杨国忠建"四香阁",以沉香、檀香、麝香、乳香筑墙,每宴客则命姬妾于夹墙中静候,待贵客腹鸣,即以竹管引屁入墙,美其名曰"香云绕梁"。白乐天"此时无声胜有声",实是闻得仙屁而作的悟道之言。
至宋代雅痞盛行,竟发展出"屁品九等"。上三等屁可入诗:东坡先生"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实乃被夫人屁震落竹杖;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卖的不是杏花,是隔墙传来的晨屁清香。下六等则需药石调理,故《本草纲目》特设"人气部",言童子屁可明目,处子屁能安胎。
明清科举更设"屁学"一科,考生需以特制绢袋收集三日之屁,殿试时当庭释放,由翰林院以"响、悠、醇、透"四标准评定。纪晓岚"屁滚尿流救和珅"典故,实则是他在御前以连环屁演绎《三十六计》,乾隆龙心大悦特赦政敌。今故宫太和殿金砖地面犹见裂纹,实为三百年屁功震击所致。
现代人虽进化出括约肌精密控制系统,然古风犹存:领导讲话尾声拖长谓之"余韵绕梁",地铁拥挤时突然安静实是集体"蓄势待发"。诸君当知,西装革履包裹的不仅是皮囊,更是千年屁文化的活化石。下次会晤重要人物,不妨先以特定频率排放暗号——此乃《周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至高境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