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我们不仅仅是一团暂时的原子聚合体 - 月旦评

in #cn6 years ago (edited)

1

不久前,有一篇美文在朋友圈流传,标题叫做“我们都是一团暂时的原子聚合体”。文章旁征博引了很多科学史的掌故,穿插了哲学和宗教的观点。比较长,这里摘录其核心观点:

我们人类和一切生灵都是完全由物质构成的。这就是说,我们由且仅由客观实在的原子构成。确切地说,人平均由7000万亿亿个原子组成——65%的氧,18%的碳,10%的氢,3%的氮,1.4%的钙,1.1%的磷,以及少量的其他54种化学元素。我们所有的肌肉、组织、器官和脑细胞都是由这些原子组成的。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在宇宙量级的浩大存在看起来,我们每个人不过是一团原子的聚合体罢了。当然了,它是个特殊的聚合体。人和石块并不相同。但我们所感受到的精神知觉——意识和思维——都是神经元之间纯然物质的电化学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纯然物质的结果,而神经元不过是原子聚合体罢了。当我们死去,这一特殊的聚合体便解离开来。我们体内的原子总数在我们呼出最后一口气时并不发生变化。之后,原子们与空气、水和土壤混为一体,而人们可以追踪定位其中的每一个。物质四散,留存下来。我们每一个人只是一团暂时的原子聚合体,不多不少。我们全都处在物质性崩解和散裂的边缘。

文章写得不错,读罢受益匪浅。然而,这个观点我却持反对态度。

我们是一团暂时的原子聚合体,这是事实,却并非事实的全部。

对这样一篇论据充足、论证有力的长文,须长度相当、论据对等才可反驳,写起来太累,想想就害怕。

朋友却说,随便写写也无妨,不必太认真。

那就随便写写。没什么工夫引经据典,打几个比方好了。不写的话,过些天连自己都忘了。

2

话说世界上所有房屋,不管是乡野村庄的土房树屋,还是超级城市的摩天大厦,搭建的材料无非就是混凝土、钢筋、木材、玻璃等有限种材料,据说大体有 98 种。

正是这 98 种材料,通过不同的聚合方式,构成了截然不同的建筑物。

是什么使他们各有特色,大相径庭?

是他们的设计蓝图。

拿着同一份蓝图,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用相同的材料照着做,就能盖出一模一样的房屋。

然而,这个蓝图却不完全是物质的。

同一个建筑物的蓝图,可以画在纸上,也可以保存在电脑里;线条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黑色;标注的文字可以是英文,也可以是中文;比例可以是 1:10 000,也可以是 1:100 000 000。

蓝图甚至可以不是图片,而是用文字描述:

1 号材料,长 x 宽 y 高 z,放在东北角;2 号材料,放着 1 号上方,顺时针旋转 45 °……

只是比图片费力一些,却并非不可能。

或者把蓝图想表达的内容做成 3D 模型,用视频一步一步讲清楚。

瞧,只要蓝图表达的内容相同,就能原样复制房屋,蓝图的存在形式并不是特别重要。

大楼是一堆暂时的建筑材料的聚合体,然而蓝图不是。哪怕大楼倒塌,只要有材料,有蓝图,就成重建一个跟原先一模一样的大楼。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蓝图更重要。

然而,我们却看不见蓝图的存在。它束于建筑师的书架。奇妙的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蓝图的感知。无论是埃菲尔铁塔的气势磅礴,还是苏州留园的精巧细腻,我们为之赞叹,都源自蓝图的默默倾诉。

自然界存在的元素,有 98 种。原子的种类更多一些,因为有同位素的存在。不过这个不要紧,不影响我想表达的想法。

98 种材料,造出了千千万万不同的建筑;

98 种元素,构成了我们这个大千世界,包括我们的肉体。

那么,构建我们的蓝图是什么?束在谁的书架上?

3

汉字常用的有几千个(英文更少,仅仅 26 个字母)。用这有限数量的方块字聚合在一起,有人写出的是传世名篇,有人写出的是垃圾文。

一篇《钗头凤》,可以写在纸上,刻在碑上,录成朗读的声音,形式有不同,而文章的内容是相同的,哪怕过去了几百年,读罢仍然让人痛心疾首。

文章,不仅仅是暂时的一团文字聚合体。

你把写有文章的纸撕碎,文章仍在。不信我背给你听。

音乐,无非就是音高、音色、时值、节拍等有限个要素。将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聚合在一起,有人写出的音乐余音绕梁,有人写出的音乐不堪入耳。

一曲《广陵散》,可以记成减字谱、工尺谱,也可以记成五线谱、简谱,手写打印都无妨,表达出来的都是同一旋律,哪怕过去了几千年,奏出仍然让人动容。

音乐,也不仅仅是暂时的一团音符聚合体。

你把乐谱焚毁,音乐仍在。

他们存在于他们的蓝图里。

虽然这个蓝图我们不一定看得见。

4

这篇文章里写道:

体内的大部分细胞每七到十五年便更新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已经不是“你”了。

然而,现实中,你的变化并没有那么大。时隔数载,故友重逢,你还是原来的你,我还是原来的我,谈笑如初,痛饮如狂。

虽然细胞都更新了,但构建你肉体的蓝图却没有多大变化。

试想,如果有一位超级画师,将你肉体的蓝图原样丝毫不差地画下来,——或者写下来,录下来,前面我们说过了,形式不重要,——那么未来有一天,当人类有能力对构成肉体的材料精细操作时,照着蓝图把你重建,就像建筑复原, 书稿誊写,乐谱再现,你,就复活了。

不是不可能哦。

我们不只是一团暂时的原子聚合体。除了原子本身外,还有这团原子的组装蓝图。

我们的语言,给蓝图取了个神秘的名字,叫做“灵魂”。

然而,《广陵散》终究是失传了。嵇康一死,便成绝响,承载它的最后一件载体毁灭,广陵散魂飞魄散。

当我们的肉体毁灭,我们的灵魂还在吗?

还在。

虽然不会永存,但至少能在世上多留一段时间。

它不仅藏在你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

它还藏在你的文字里,藏在你的代码里,藏在你的歌声里,藏在你所有的作品里。

正如埃菲尔铁塔的气势磅礴,正如留园的精巧细腻。

当别人读起你的文字,重温你的作品,你的灵魂,就陪伴在他们身边。

Sort:  

这是什么风格?突然大变,还得适应你不唱歌写这类内容的感觉~哈哈。

人嘛,偶尔需要放纵一下下

月旦评语
我们已经很习惯进行分类,去提炼相同之处,还要排列不同。当发现人的身体构造其实未逃离基本的元素,又得来“基因”的解释。总总,皆是对起源的宿命的追求。

……我没有看错,没有看错!被月旦评推荐了!推荐了!

强烈建议大鹏哥哥读两本书:《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存在与时间》简直与你的观点不谋而合

谢谢推荐!好多年不读书了,惭愧

大鹏哥哥谦虚了,呜呜,博学多才,还乐于助人,喵

将人的肉体与灵魂比作原子聚合体与蓝图,很贴切的比喻。这一比一划让我参透了人生的真谛:啊,原来肉体不过如此,它的聚散只能随缘了,不必太在意!

我的理解对吗?

理解得对错与否,不必太在意,啊哈哈哈

最后,灵魂栖息在曾经的灵魂里

一起呼呼大睡

原料相同,构成物可是大相径庭哦!

人和大猩猩的基因相似程度在98%以上,从原料构成上,差不多是100%相同吧。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差别就在那一点点的1%里面。DUF1220基因,人类是最多的。

人和黑猩猩不同,那人和人就相同了吗?底层原子可是都一样啊!实在是不好意思,还是不同。差别在那脑神经微弱的电流里面。

这个电流决定了 @dapeng上北大,小鹏上蓝翔

( ・᷄ὢ・᷅ )怪我咯

咱俩说的好像不是一回事……

呵呵,我也是回应一下让你产生灵感的文章

第一反应是对原文的,然后你的思考角度很新颖,是我想不到的,也很贴切,北大的理科生很全面,只有佩服的份

别,可别给我贴标签啊,压力太大

真的真的,我就是扒在井沿上看看大家,撑不住了再回井底休息下

ヘ(;´Д`ヘ)哎呀手都扒折了!

还留在亲朋好友的记忆里,像在电影Coco 里,只有当世界上没有人记得你存在过,你的灵魂才真正消失

然而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这不是<存在>的歌词吗?

啊,歌没听过,但这是臧克家的诗

为什么读到最后会情不自禁地哼起

你存在
我深深的脑海里
我的梦里
我的歌声里..... 🎵

你居然读到了最后……谢谢你。

历史上的肉丝哎……
这段话看了莫名感动感伤感慨感怀........

写得真好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

谢谢大伟哥!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0
TRX 0.13
JST 0.030
BTC 64752.70
ETH 3455.13
USDT 1.00
SBD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