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之怒

in #cn6 years ago

据说,最近有一个叫做袁贵仁的教育部长,不厌其详地教导他治下的教授,应如何选择教材,应如何说话,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而且激动之余不掩怒容。

世界之大,教育部长大概不少于一百个,似乎还未听说,有其他哪位教育部长能如此牛气冲天。

傲慢是德?

如何选择教材的问题,并非不感兴趣,但不妨后面再说。更让人关注的问题是:这位部长何以如此自信,竟然自认其智慧已经如此超群,足以代替全中国的教授思考,告诉他们如何解决最日常的工作与说话的问题。

同样不解的问题是:今日中国的教授何以如此低能,竟然与他们职业攸关的最基本的事情都不能自处,需要日理万机的堂堂部长来亲自教诲。

部长对教授真的就该如此说话吗?

更有甚者,部长大人还不屑于直接面对他治下的教授,教授们还不够资格或级别直接听到或读到部长的训词,甚至可能永远看不到这些训词,却又被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

说得轻点,这叫做傲慢,不折不扣的傲慢!

其他各国的教育部长如何,且不去管它。中国自民国至今,已有过数十位教育部长了,其中至少有一些人是今天人们还记得的。

陈立夫、朱家骅未必是获一致好评的教育部长,甚至经常被教授们骂为老官僚。但与当今这位才高气傲的袁部长比起来,完全可以说是谦卑至极了,至少他们绝对不敢公然在傅斯年、陈寅恪、刘文典、马寅初、闻一多、潘光旦等教授面前指手画脚。

至于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那时称为教育总长)、至今仍受到普遍尊敬的蔡元培,对教授们的那份谦恭,就更不能为袁部长所理解,甚至以为不屑了。

或许,这些都是旧派人物,根本不值得新时代的袁部长效法!

士人的风骨,是一种被历史锤炼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即使是王朝时代那些位高权重、气盖山河的宰辅卿相,也是懂得这一点的。换成现代的说法,这叫作知识分子的尊严,它价值几何,是任何不自外于人类文明的人该知道的。

袁部长本人也是知识分子,也曾是教授,是令人尊敬的哲学家,就其专业而言,是应当思考过人类的一切的人,他的那份尊严,不能不且应当得到维护。

但你就不能降下身段,平等地与教授们沟通吗?你所训示的那些事项,可曾与教授们讨论过;或者,至少象征性地征求过教授的意见?你真的觉得比所有的教授都高明?

我相信,北师大的人不会认为,他们的昔日同事袁先生是特别傲慢的教授。

令人不解的是,升任高官的教授,为何一定要换一付面孔?没有一付高人一等的训人面孔,没有一怒之威,难道就当不好教育部长?难道,傲慢才是教育部长所不可缺少的职业素质?傲慢真的是官德之所在吗?

恕我直言,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堆积如山:滥设专业、管理混乱、招生不公、行业腐败……。原以为我们的部长一门心思在处理这些问题,不舍昼夜,哪想到袁部长的心思集中在训导教授。

以袁部长的才气与精力,即使对教授们发一百条指示也无难处。

问题在于,身为部长,该如何定位自己,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服务于他的行业?这件事在所有现代文明国家都是不言而喻的,何以独独在我们这里变得如此奇特呢?如果连这样基本的问题都无法解决,请不要侈谈什么“办世界一流大学”了。

以法为据?

部长大人一定会理直气壮地说:这些就是我该管的,是我职责范围之内的事。但是,教授们也会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事。这样一来,就争不清了。

当然,谁还真的敢去与部长大人争论?部长的每一句话,教授们都只有照办的份。此处所说的争执,不过是以情理度之而已。即使如此,情理上的矛盾也是要解决的,否则天下教授何以心服?

幸而我们刚刚听说法治时代来临,法律途径不是唯一的出路吗?

让法律规定:哪一门课程的教材由部长决定,哪一种教材由国务院决定,哪一种教材由人大常委决定……。

让法律规定:哪些话不能说,说了将如何判罪。如果袁部长觉得有人批评他是大不敬,亦不妨立法规定:批评教育部长是有罪的,必须入刑!

让法律规定:哪些人不能批评。例如,明确规定某某部长不能批评,某某书记不能批评。只是,倘若某个被法律特别保护的高官,日后成了薄熙来,岂不惹出麻烦?

让法律规定:在课堂上哪些不能说。例如,不妨立法规定:文革是不能说的,三年大饥荒是不能说的,57年反右是不能说的……。不幸,人类有举一反三的本能,顺着上述思路思考下去,终有一天会觉得“反腐”也是不能说的!那时不知还有何话可说?

更重要的是,让法律规定:哪些事项属于教育部长的职权范围之内,哪些事项属于教授的职责范围之内,两者绝不混淆。例如,完全可以立法规定:就选择教材作出具体指示,就是教育部长的权力。这也使袁部长在发指示时更理直气壮。

或许,这样一来,不免会出现一些恶法。即使是恶法也行!恶法总比无法好,无法就必定无天,无天了还能活?

总之,要让任何事情都一决于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授们有所遵循,明白哪些事情是碰不得的;一旦犯事,该坐几年班房,也清清楚楚,没有人会抱怨言之不预。

即使发生争执也好办:大家都上法庭去,不要在纸面上咬舌头浪费时间。如果某件事法律不作规定,例如,经济学课程用什么教材,法无明文,那就对不起,教授们会自作主张,不妨采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那是国际公认的一流教材。如果你事后追究,那就只能在法庭上见了。

部长先生,你不觉得这样很好吗?你就赶快去草拟法案吧,只要人大通过你提出的法律,你就有了一件最强大的武器,不会有人敢于对抗法律的。今天这种众说纷纭的乱糟糟局面,我想你已经烦透了,只要有了法律,局面将立即改观。

可惜,大家都很明白,可敬的部长先生,是绝不会劳神去思考法律程序的。

实际上,打什么法律牌,本来就属于“那一套”,很有些异端的味道。

你见过几个行政主管在遇到难题时求助于法律?况且,事事依于法律,部长的权威安在?最主要的是,像“如何说话”“如何教书”这类事情,你叫人如何写出法律来?就是智商再低的人也明白,这些都是不能摆上司法台面的。

这个世界毕竟已不是中世纪,并非天底下除了天朝就只有四夷了;让那一百多个国家瞧着,总不是好事。“不能批评教育部长”这样的禁令,写在内部文件上还差不多,写进法律让世人品评,面子上就难看了。即使写在内部文件上也不行啊,电话通知一下不就行啦。

如此说来,法治的路子看来还不容易走。

老办法有效?

既然诉诸尊重教授与诉诸法律都走不通,那就只有硬下心来走老路子了。

这意味着,一级一级地传递部长的指令,直至将警告送达每个教授:照此行事,否则后果自负!如果仍然有人不听话,则严惩不贷:批判、处分、解雇、送班房。

这一套从来就管用,今天也没有理由不管用。而且会立竿见影: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立即乖乖就范,该闭嘴时闭嘴,该照办时照办,从此天下太平,部长大人将高枕无忧。

能不这样吗?毕竟教授们都是吃袁部长的饭,谁真的敢砸袁部长的锅?一旦没了饭吃,你到哪儿理论去?这点常识大家都懂的,部长大人不必担心老办法不顶用。

但以部长的睿智,不可能看不出可能有两点小麻烦。

首先,真要是铺开这一套老办法,明眼人立即就会说,这不是文革的故技吗?

尽管多年来禁止谈文革,一些人似乎也淡忘了文革,但一旦尝到痛楚,是不可能不记起文革的。可能你会说,联系文革又有什么了不起?就是用文革的方法,你还能怎么样?

这种话关起门来说说或许无妨,但毕竟拿不到桌面上来。记住,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过分倒退是危险的!其实,这个道理部长比他人更清楚;否则,就不致那样小心,连个讲话也不愿发书面通知了。

文革固然不准公开评论,似乎威风犹在,但谁都知道文革那一套并不光彩,实际上臭不可闻!

其次,如果老办法效果太显著,许多教授,尤其是年轻教授恐怕头脑中就会开始转动了:是不是该用脚来决策了?

袁部长信息灵通,比普通人更清楚,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用脚作决策,既没有多少顾忌,又反应敏捷办法多端,没什么难得住他们的。

近年来,多少最优秀的年轻学者远走高飞,并非完全是利益驱动,不少人仅仅是追求一个更舒心的环境。如果,袁部长治下因此而少了几个年轻才俊,你真能毫不在乎吗?但历史是要记录在案的啊。

载入历史的教育部长已有数十位了,其中大多数几乎湮没无闻。但人们毕竟记住了受人尊敬的蔡元培;在另一个极端,人们也记住了1990年代的那一位。

袁部长自然是极明哲之人,对于自己的历史地位,应当有很高的期待,你希望以什么形象被历史记住呢?

那一套?

说了这许多,根本还未涉及实质问题:部长与教授的意见究竟有何差异?细说起来话长,简而言之,倒也不复杂:部长决心禁止“那一套”,而完全不用“那一套”,教授们简直不知道还如何能吃教书这碗飯。

今天,袁部长端着金饭碗吃教育部的饭,大概已不记得你在北师大的老饭碗了。

如果你有朝一日——纯粹是假设——重端哲学饭碗,你能完全离开“那一套”吗?如果完全避开笛卡尔、康德、黑格尔、马赫、罗素、波普尔……,我不知道,袁部长将如何讲哲学。难道仅需读《易经》与《道德经》,即可登上世界哲学顶峰?

经济系的学生,如果只读《盐铁论》、经济改革的党内文件,而不读亚当·斯密、马克斯·韦伯、凯恩斯、弗里德曼、熊彼特……,我不知道,他们的经济学知识,如何能够应付21世纪这个空前复杂的世界。

中国不曾有过自己的社会学。社会学的学生如果不读斯宾塞、韦伯、孔德……,那么,就无书可读了,他们该改易专业吗?

法学院的学生不看罗马法,不看拿破仑法典,不看边沁、孟德斯鸠,难道尽去读《唐律》、《清律》、民国的《六法全书》?这样就能培养出有世界视野的法学家?

学世界史的学生该有什么样的读书计划,就不必说了。学中国史的学生只需读二十四史吗?根本没有看过国外文献,对于境外文明的历史一无所知的人,能够真正透彻理解中国历史吗?如果能,历代士人早已将中国历史研究透彻了,还需今天的历史专业干什么?

你会说,学古汉语的学生,总算完全不必啃那该死的洋书,只需埋头于故纸堆就够了。未必!你至少得研究一门外语吧?否则,你何以得知汉语在世界主要语言中的地位?你也根本不可能知道,当代语言学如何进行语言分类,汉语属于哪一类,与其他语言有什么亲缘关系。你不认为这些都很重要吗?

够了。如果已有这许多举证之后,部长大人依然坚持认为,断然不能用那该死的西方的东西,“那一套”就是不行!那么,就只能承认,部长的逻辑是完全无法理解的。

生活在21世纪,还如此费劲去争辩,哪些西方的东西是可用或无害的,实在是一件荒唐可笑的事情。“西方”这一概念本身,就已经非常可疑了。

李嘉诚这个地道的东方人,几乎已买下了1/3个英国;一些欧洲国家,已住着近1/5的十分非西方的穆斯林,而且几乎有一半的非白人婴儿;在美国的大学教室中,至少坐着1/3的非白人;好端端地活在东方土地上的日本,已被列入“西方七国”之内,似乎并未亡国灭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这样的东方国家中,西方的英语畅通无阻;全球都流行着夹克衫、牛仔裤,而传统的中国“汉服”“唐装”则几乎绝迹——这样一个越来越浑然一体的世界,只有袁部长这样深奥的哲学家,才始终分得清“西方”与“东方”。

但你的下一代——或许现在就已经在某个西方国家学习、创业——会认同如此狭隘的观念吗?

好了,这些全都是废话,不必说了。只有一点务必请教部长兼哲学家:

你反复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究竟归属于“西方”还是“东方”?究竟是“这一套”还是“那一套”?

Sort:  

Congratulations @ancient-light! You have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 on Steemit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

Award for the number of posts published

Click on the badge to view your Board of Honor.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

Do not miss the last post from @steemitboard:
SteemitBoard and the Veterans on Steemit - The First Community Badge.

Do you like SteemitBoard's project? Then Vote for its witness and get one more award!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7
TRX 0.13
JST 0.027
BTC 59244.75
ETH 2651.05
USDT 1.00
SBD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