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初體驗---遊記|The first experience of Taiwan - travel notes
很多生活在大陸的人都夢想著到臺灣去看看,因為這裏是中國的領土,是我們國家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在那裏,還有很多大陸人的親人,他們在六十多年前去了臺灣。兩岸均歷經風風雨雨,親人們或許近壹二十年來見過壹兩面,或許已經錯過,壹生沒有再見,留下永久的遺憾。
在我小的時候,奶奶就曾經告訴我:四九年,她的哥哥去了臺灣,之後再也沒有回來過。我曾經問:妳想他嗎?奶奶說:哪裏能不想呢?如今,奶奶已經去世多年,壹生再也沒有再見過她的那位哥哥。根據年齡推測,她的那位哥哥在世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不過或許奶奶家又有壹支血脈在臺灣開枝散葉,就這麽傳承了下去。
壹、這裏是中國
這是來到臺灣的第壹感覺:這裏是中國。
1、看到的到處都是漢字。
到日本漢字很多,不過日語中的漢字與臺灣的繁體字是不壹樣的,日文除了漢字還有平假名、片假名,不會產生誤會。而臺灣與大陸壹樣到處都是漢字──漢字標識、漢字招牌、漢字廣告,不過是繁體字而已。
對於我們這些自小學習簡體字的人來說,有些繁體字認起來雖然困難,不過讀的慢壹些壹般是沒有問題的。或許骨子裏都是中國人,很快會對繁體字產生感覺,讀起來不吃力。
2、聽到的到處都是國語。
臺灣的國語與大陸的普通話稍微有些差別,但都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差別很小,基本上不會出現聽不懂的情況。或許我們去香港、澳門還會有普通話與方言之間溝通的問題,臺灣沒有。
我去香港法院旁聽庭審的時候,特意找了用英文審理的法庭,不是我的英語很好,而是能聽懂的粵語比英語更少。然而在臺灣,卻沒有這個問題,可以隨意進入壹個法庭旁聽案件審理。
3、書店裏的書跟我們的是壹樣的。
這個壹樣,不但指的是語言壹樣,即都是漢字,而且書的種類、結構都差不多。自然科學書籍是壹樣的,社會科學書籍更是壹樣的:歷史書都是研究相同的問題,文學書都是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國學書都是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四書五經等等。
4、大家議論的歷史人物都是壹樣的。
在大陸的時候我們也會談論民國時的壹些人物,比如林語堂、錢穆、胡適、蔡元培、魯迅等,聊他們的文章和軼事。到了臺灣之後,跟臺灣同胞依然可以壹起談林語堂、錢穆、胡適、蔡元培、魯迅等,聊他們的事跡,聊他們的文章,溝通起來沒有任何的隔閡。
當然,大家還可以壹起談鄭成功、康熙等歷史人物。其實,兩岸之間對於人物的很多認知都是壹樣的——如果非要說存在某些分歧的話,可能還不如大陸內部或者臺灣內部存在的分歧更大。
二、這裏更中國
1、與臺灣人聊天,妳會發現他們的語言結構非常有意思,那是似曾相識的感覺,妳知道他表達的意思,妳能覺得到那是更中國化的表達,但是妳已經說不出來。
我認為,臺灣人的遣詞造句更接近古代中國。比如,他們把行政院院長還叫做“閣揆”,他們在說話的時候會掉書袋子,而我們大陸人都不會掉了,我們只會白話,大白話。
2、古代中國法律上的很多詞匯還在保留。
大陸這邊的法庭語言已經很西化了,到了臺灣反而找到了壹些古代中國法律的影子——作為律師,對這點很敏感。例如,臺灣依舊用“兩造”來表示“原告、被告”的意思,而“兩造”這個詞匯是古代中國對“原告、被告”的稱呼,在大陸這個詞匯已經消失了多年。
3、很多地名更有中國意境
當年北京東城區與崇文區合並、西城區與宣武區合並,在地名的選擇上,留下了東城、西城,去掉了崇文、宣武。不知道為何如此命名,有人說是因為東城、西城經濟發展的更好,不知是否如此,不過東城、西城實在沒有什麽文化內涵。還有,我們的中小學大部分用數字來命名,比如某某區第壹中學、第二小學等等。在傳統上,中國是不會這麽命名的。
來到臺灣,妳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地名,就是沒有“東城、西城”類似的命名,比如:陽明山、胡適公園等等,命名的時候或因為某個名人,或因為某個歷史典故,例如:西湖、辛亥;還有些地名本身就帶著詩情畫意的美好,例如:古亭、竹園、奇巖、海山等。學校也基本上沒有第壹中學、第二小學之類的名字,而是“麗山國立中學”“三民國立中學”等等,更符合中國傳統的命名法。
三、這裏書店很多
在大陸,或許是因為網購的影響,已經很難看到書店了。記得多年以前,在北大旁邊有壹家叫做“風入松”的書店,開在半地下,經營壹些學術性很強的書籍。後來,那個書店關門了,當時還有很多朋友在網絡上發出感慨。
這些年來,除了在機場、車站,除了偶然在路上遇到的新華書店(很多地方的新華書店也關門了),很少發現書店。學校或者學校旁邊會有書店,只是往往是專門針對該學校學生的書店。比如,中學旁邊的書店會以經營中學考題、考試書籍為主,而大學裏的書店以經營本學校老師的著作為主等等。
或許,現在大家都在移動閱讀,在用kindle、手機、iPad閱讀;生活在大陸的我們閱讀紙質版的書籍的確越來越少。書籍本來可以作為消遣,作為談資。我們不再閱讀書籍作為消遣,而是更願意看網劇;我們不再把書籍作為談資,而是更願意談房價。除了非要讀的書,比如作為律師我要讀法律書,作為學生的人要讀課本,可能大家讀書越來越少。
在臺北,我竟然發現了許多家書店。這些書店有的在半地下,有的在地上占據幾層,有的在市郊,更多的在市中心。這些書店經營的項目也是各異的,有的書偏向通俗小說,有的偏向學術;有的偏向年輕人,有的偏向中老年人。誠品書店就不用多說了,在臺北有好幾家誠品書店,徹夜不休。
誠品書店太有名,誘惑著我也去看了看。不過,逛了之後發現誠品書店不是我的菜。我比較喜歡三民書店。我去的那家三民書店壹共四層:壹層經營法律和經濟書籍;二層經營計算機、醫藥等類書籍;三層經營國學、小說、傳記等書籍;四層經營教科書;另外地下壹層是簡體書,多為大陸學者的著作。我的目光主要停留在法律類書籍和國學、散文類書籍。
我買了壹本《讀人 讀景》——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獨特,像是從壹排書中跳到我的眼裏,翻開之後,是閑適的、配圖的哲學散文,這很符合我現在的心情。在北京的時光,每天生活在各種亢奮、焦躁當中,有解決不完的問題,有完不成的業績,有追不完的欲望——每天醒來壹腦門官司,深夜帶著壹腦門官司入眠。到了臺灣,品味著不緊不慢的生活,聊著不急不慌的天,心情也舒緩了——只是苦了團隊的其他成員,他們為我抵擋了來自工作的壓力。
四、這裏的夜市很火
夜市,是臺北的壹大特色。比較有名的是士林夜市、寧夏夜市等等。夜市上主要是各種小吃攤較多,除了吃的東西,也會有其他的壹些小玩意會賣,但是人群主要還是停留在各種小吃攤位上。
我去了夜市的發源地——寧夏夜市。寧夏夜市上人很多,摩肩接踵。很多攤位前面都排起了長隊,要想穿過去看個究竟、做個全面體驗不容易。
想想,在臺北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壹個地區的首府城市,竟然允許有這種擺攤設點的夜市存在——這在大陸是不可想象的。北京早就取消了這種露天的夜市,在外面擺個攤、設個點,賣個煎餅果子,都會被城管追的滿街跑。北京之外的其他城市,也很少有這種夜市了吧?至少我沒有見過了。
大陸取消這樣的夜市可能出於各種考慮,比如衛生的問題、治安的問題、納稅的問題等等。不過,少了這種夜市真是少了很多快樂。大飯店吃飯有大飯店吃飯的需求,小攤子上吃飯有小攤子的樂趣,現在需求很多,樂趣很少了。
在夜市上我特意觀察了壹下衛生情況,發現夜市上的衛生還算挺好的,沒有那種垃圾遍地、塑料袋遍地的情況,雖然人很多,地面上幹幹凈凈的——這可能也是臺北夜市能開下去的壹個原因——沒有衛生臟亂差的問題。
五、這裏的公共交通很發達
在臺北的日子,我很少打車,因為公共交通太發達了,不但發達,還很舒適。
臺北有幾條捷運,好似北京的地鐵和城鐵,像是動脈、靜脈壹樣貫通臺北市的各個方向,而且與公交、鐵路無縫對接。
與北京的地鐵相比,臺北的捷運站相距更短,出了捷運到目的地不用走太長的時間;捷運上人更少,壹般會有座位,也沒有人插隊或者擠來擠去;捷運上更加安靜,大家在默默的看手機或者看書,小聲地交流,很少出現大嗓門,很少聽到大聲地接聽電話地聲音。在這個環境中,沒有焦躁的情緒,心緒平和。
相比捷運,公交更有特色:
臺北的公交展臺有壹個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可以安裝壹個APP,這個APP可以看到妳要坐的那個公交車還有幾分鐘到站,估計好時間可以不慌不忙地出門;
臺北的公交站臺是禁止吸煙的,吸煙會處以壹萬臺幣的罰款,北京的公交站臺吸煙的很多,只能不斷躲避;
臺北的公交車並非到站就停,如果沒有人打招呼會甩站而去,所以壹定記得見到自己要坐的公交車要招手;
臺北的公交車不用上車刷壹次卡,下車再刷壹次卡,而是只刷壹次卡,大部分是下車刷卡,也有壹部分是上車刷卡,公交車上都有提示,不過提示下車刷卡的,上車刷了也沒有什麽問題,下車不刷就是了;
臺北的公交車起步和停車還是非常平穩的,尤其是有老年人的情況,壹定會等著老年人穩穩地坐下或者下車後再開車;
臺北的公交車上下車鈴特別多,每個座位上面都有,如果下車,需要提前按下車鈴,否則司機可能會不停車;
臺北的公交車上很安靜,大家都在默默地坐著,或者小聲地交流,或者看手機,看書,很少有人會發出很大的聲響;
臺北的公交車司機都很紳士,基本上沒有大聲命令的,都是柔聲細語,好幾次我看到每位乘客刷卡,司機都會輕輕地說“謝謝”,每壹位呀!
第壹次到臺灣,感觸還是挺多的。很多感觸是零零碎碎的,比較強烈的、能系統化的感觸主要是上面的五點。臺灣是我們的寶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有機會親身去體會體會吧!
(作者: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趙虎律師)
Congratulations @mingsg! You have completed some achievement on Steemit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
Award for the number of posts published
Click on any badge to view your own Board of Honor on SteemitBoard.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teemitBoard, click here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