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说端砚之老坑

in #oriental5 years ago

端砚是砚中极品,老坑石(即水岩石)是砚石中极品,可以说,它集端溪各名坑砚石之优点于一身。水岩石质细腻、娇嫩、致密、坚实,石色偏紫蓝而又在丰富多彩,还具有绚丽多姿的石品纹,古人赞美日:“细润如玉”、“温软嫩而不滑”、“扣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久用锋芒不退”,确无愧为砚中之至宝。
LK001.jpg
老坑,位于西江羚羊峡斧柯山南岸山脚,离西江约200米。据说唐代中期就已开坑取石,初称下岩,因其矿脉向地下延伸至羚羊峡旁的西江水平面之下,长年水浸而称为水岩,宋代列为贡品后,由皇室派太监监采,又称为皇岩。所取砚石断断续续约1300年,历史较长,又称老坑。
LK002.jpg
LK003.jpg
开采的坑支分洞有正洞、东洞、小西洞、大西洞和水归洞。大西洞石质最好,石色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色而偏蓝,洞内全长(斜距)135.5米(从洞口至洞底),洞口至洞底高差为25.5米,洞底与西江正常水平面间距约150米。目前大西洞最高处约2.2米,人可以站立,最低处约1.2米,采石工一般要席地而坐,挥锤打凿采石。水归洞石色在青灰色中微带紫蓝偏紫,洞内全长117米,洞口与洞底高差约20米。洞底与西江正常水面间距约130米,与正常水平面高差27米。就是说,不管大西洞还是水归洞,都在西江正常水位之下,这是终年积水的主要原因。
LK004.jpg

老坑石的成分、特征及石品花纹:
LK005.jpg
老坑石岩性为泥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由云母类(水云母)粘土为主组成,还有赤铁矿、石英、绿泥石、碳酸盐类;微量矿物成分:电绿石、金红石、黄铁矿等。老坑石击之如木声,无铿锵之声(与宋坑比较有明显不同)。
LK006.jpg
有一种说法,“端用其硬,歙用其软”。端砚砚石的硬度为摩氏2.8-3.5,墨锭的硬度为摩氏2.2-2.4,比砚石稍低。如果砚石硬度太低,粒度过细,则摩擦力亦小,下墨慢,发墨亦不好。反之,硬度太大也不好。砚石硬度为摩氏硬度3级左右最合适,加之细腻而密集的锋芒,此标准的砚台磨墨时既不打滑又相恋,定为优质砚材,这正是老坑能有稳重的磨感及研墨下发俱佳的奥秘所在。一般上佳的老坑砚研墨,20-30圈既可用,50圈能用,100圈则研墨到位,即适用创作。在冬季,胶会因为温度低而变硬,许多砚因此如失峰一般,磨不动墨。而老坑则不分季节,冬季一样下发俱佳。老坑下发俱佳的优良表现,及稳重的磨感,也是分辨某些看似像老坑的沙埔石最佳的方法,一上手,真假便一目了然。上好的老坑,一般也好清洗,用手轻轻搓搓砚堂即可洗净。老坑砚石石质优良、品位高雅,呈紫蓝色,质地温软、幼嫩、细腻、致密、纯净。老坑石中最著名的石品是金银线。金线为黄色,银线为白色,一般而言,有金银线的老坑石往往最为湿润细腻,是老坑中的上上品。

老坑主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较常见的石品是冰纹和金线、银线,其次是火捺。鱼脑冻(包括碎冻)和蕉叶白则是稀有的,非常难得。前人对端石中的石品花纹有过精辟的论述。如清朱竹垞说:“下岩者(老坑)质淡而细,色近白,有青花如萍藻,拭以墨……”
老坑石品 - 冰纹.jpg
老坑石品 - 翡翠带(翡翠斑).jpg
老坑石品 - 火捺.jpg
老坑石品 - 银线.jpg
老坑石品 - 朱砂斑.jpg
石品-蕉叶白.jpg
石品-金线.jpg
石品-青花.jpg
石品-石眼.jpg
石品-天青.jpg
石品-五彩钉.jpg
石品-鱼脑冻.jpg

古人曾赞美老坑砚石具有“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的特点。把“重与轻”,“刚与柔”这两对矛盾统一在一体之中,这是有根据和有道理的。老坑砚石从表面看呈紫蓝色略带青,使人感到比原来的感觉要轻些。所谓“质刚而柔”是从雕琢的过程和研墨的角度来说,老坑砚石的确质地坚实而又带柔性,这种柔性即古人所谓“若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假如用手心轻按老坑砚的砚堂,旋即会出现滋润的水气。这些特点是因为老坑砚石的矿物成分主要由泥质、绢云母及硅质胶结而成,同时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老坑砚石的泥质比重很大,所以敲击它时发出“笃笃”的木声,即所谓“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缺少铿锵之声。又由于老坑砚石中含硅质的作用,所以还有“久用锋芒不退”的优点。老坑砚石长期受地下水浸泡,粘土矿物质为地下水所溶解,是逐渐使石质变纯,变软的缘故,故使老坑砚石如此细腻娇嫩、滋润到可以“呵气研墨”的效果。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8
TRX 0.12
JST 0.032
BTC 66266.06
ETH 3031.03
USDT 1.00
SBD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