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談談心理健康(一)~今天来谈谈心理健康(一)

in #hk7 years ago (edited)

2015/16學年,香港發生逾33宗學童自殺案。本星期內接二連三的家庭慘案,一對年輕夫婦命案,丈夫回家斬死妻子再跳樓,教育局副局長兒子跳樓亡,一對母子餓死家中。以上三個個案都被媒體大肆報導,香港人的焦點不是集中在茶餘飯後的故事討論就是充滿政治色彩的指責漫罵,在臉書被瘋狂洗版下,少有的一,兩個評論人才會指出以上三個個案都是因為主角有精神疾病,很可悲的到今時今日的香港,大部份人都仍然對精神疾病、心理健康避而不談,仍然抱著一些古老的觀念,如「為甚麼你會自殺,你有否想過你的家人?」、「因為你懦弱才會看不開,現時的年輕人真無用!」或是有病去看醫生吃了藥就會好的,等等非常錯誤的認知。


2015/16学年,香港发生逾33宗学童自杀案。本星期内接二连三的家庭惨案,一对年轻夫妇命案,丈夫回家斩死妻子再跳楼,教育局副局长儿子跳楼亡,一对母子饿死家中。以上三个个案都被媒体大肆报导,香港人的焦点不是集中在茶余饭后的故事讨论就是充满政治色彩的指责漫骂,在脸书被疯狂洗版下,少有的一,两个评论人才会指出以上三个个案都是因为主角有精神疾病,很可悲的到今时今日的香港,大部份人都仍然对精神疾病、心理健康避而不谈,仍然抱着一些古老的观念,如「为什么你会自杀,你有否想过你的家人?」、「因为你懦弱才会看不开,现时的年轻人真无用!」或是有病去看医生吃了药就会好的,等等非常错误的认知。

419514014_m.jpg

對於甚麼是精神健康,現存有很多不同的界定。有一些定義側重在正向心理的美善層面,另一些則定義為沒有精神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將精神健康定義為 「…精神健康不僅僅是一種無精神障礙,更可視為一種健康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每個人認識到自己的潛力,能夠應付正常的生活壓力、有效地從事工作、並能夠對其社區作出貢獻。」

精神健康是持續的過程,每個人在一生中的精神健康都有機會出現變化。如果一個人有良好的精神健康,他會覺得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緒、有良好的認知功能,並可與其他人正常地交往。這種精神狀况令他無論在工作、學習、以致家庭及人際關係方面都會有良好的表現。

而心理健康有以下幾方面;

一)壓力(Pressure)
壓力是生活的一部份,無可避免。壓力來自內在和外在,內在包括內心的掙扎與矛盾;外在包括競爭與資源不足。然而,壓力不一定由不快的事情引起,內心的事同樣會帶來壓力。因此,令人緊張、焦慮的事情,都是壓力的源頭。

壓力也有它的功用。人有惰性,喜歡把事情推遲,壓力正好成為推動人進步的原動力。適當的壓力不但增加效率,叫我們會有較好的表現,而且內在的潛能也得以發揮。但是當壓力不斷增加,超過我們能承受的水平時,生理及心理便會作出不同的反應。

二)進食失調症(Eating Disorder)
進食失調症最常見的有厭食症及暴食症,根據美國精神病協會的斷症手冊(DSM-IV),厭食症患者的病徵包括︰與平時的體重比較,體重驟降至少15%;刻意壓抑食慾,拒絕進食,維持比標準輕的體重狀態;女生月經連續3個週期停頓,男性則喪失性慾;對自己身型產生扭曲的形象,即身體已很消瘦,仍自覺很肥胖。

暴食症患者的病徵如下︰一週內至少兩次失控地狂吃,份量比平常多,並於約兩小時內吃完大量食物;有強烈的失控感;用不合宜的方法抵消上升的體重;以上情況維持3個月或以上;經常批評自己的身型及體重,即使已經很窈窕,還是嚷著減肥。

三)濫藥(Drug Abuse)
近年香港青少年物質濫用(濫藥,Drug Abuse)問題日益嚴重,引起廣泛關注。他們大多吸食危害精神毒品,例如︰氯胺硐、搖頭丸、冰和咳水等。物質濫用並非由單一的因素導致,往往是綜合多種因素才導致一個人濫用物質,這些因素包括︰

1.物質濫用的普及化及容易獲得;

2.藥物性質的改變;

3.不少青少年對濫藥物質的態度並不抗拒;

4.追求服用物質帶來的愉快感覺及其他效果;

5.出於好奇及受朋輩影響。

四)成癮行為(Addictive Behaviour)
病態賭博是成癮行為(Addictive Behaviour)的其中一種。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訂下的診斷標準,「病態賭博」有以下10個徵狀︰

1.腦海裡充滿關於賭博的事情;

2.需要不斷增加注碼來滿足想要的刺激;

3.曾經嘗試控制、減少或停止賭博皆不成功;

4.嘗試減少或停止賭博時,會感到不安或容易發怒;

5.以賭博來逃避問題或紓解不快的情緒,例如無助、內疚、焦慮或沮喪等;

6.輸錢後常常再去賭,希望能追回輸了的錢;

7.曾經以說謊來隱瞞賭博行為;

8.為了籌集賭本,曾經做非法的事情;

9.因為賭博行為而傷害或失去了親密的人、工作、學業或晉升機會;

10.依賴他人提供金錢,以紓解因賭博引致的財政困境。

五)失眠(Sleep Disorder)
失眠(Sleep Disorder)的成因包括原發性及繼發性。10%至20%失眠患者屬原發性失眠,未能找出病源。其實,可能部份患者不需要睡太多時間,如長者或退休人士,生活輕鬆,所需睡眠時間相應減少,然而他們仍想睡更長時間,所以懷疑自己失眠。

繼發性的成因最常見是由身體疾病引發,如因為皮膚病而皮膚痕癢、哮喘發作、精神病如焦慮症、抑鬱症、精神衰弱、老人痴呆症、精神分裂等。又或是飲用含咖啡因、提神劑和酒精的飲料;或是環境陌生或嘈吵; 繼發性的成因包括「習慣性失眠」︰有少數人比一般人不易入睡,或比一般人睡得少些,但他們並無其他方面的不正常。這情況不是病態,一般不需要治療。


对于什么是精神健康,现存有很多不同的界定。有一些定义侧重在正向心理的美善层面,另一些则定义为没有精神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精神健康定义为「…精神健康不仅仅是一种无精神障碍,更可视为一种健康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能够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有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其社区作出贡献。」

精神健康是持续的过程,每个人在一生中的精神健康都有机会出现变化。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精神健康,他会觉得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绪、有良好的认知功能,并可与其他人正常地交往。这种精神状况令他无论在工作、学习、以致家庭及人际关系方面都会有良好的表现。

而心理健康有以下几方面;

一)压力(Pressure)
压力是生活的一部份,无可避免。压力来自内在和外在,内在包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外在包括竞争与资源不足。然而,压力不一定由不快的事情引起,内心的事同样会带来压力。因此,令人紧张、焦虑的事情,都是压力的源头。

压力也有它的功用。人有惰性,喜欢把事情推迟,压力正好成为推动人进步的原动力。适当的压力不但增加效率,叫我们会有较好的表现,而且内在的潜能也得以发挥。但是当压力不断增加,超过我们能承受的水平时,生理及心理便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二)进食失调症(Eating Disorder)
进食失调症最常见的有厌食症及暴食症,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的断症手册(DSM-IV),厌食症患者的病征包括︰与平时的体重比较,体重骤降至少15%;刻意压抑食欲,拒绝进食,维持比标准轻的体重状态;女生月经连续3个周期停顿,男性则丧失性欲;对自己身型产生扭曲的形象,即身体已很消瘦,仍自觉很肥胖。

暴食症患者的病征如下︰一周内至少两次失控地狂吃,份量比平常多,并于约两小时内吃完大量食物;有强烈的失控感;用不合宜的方法抵消上升的体重;以上情况维持3个月或以上;经常批评自己的身型及体重,即使已经很窈窕,还是嚷着减肥。

三)滥药(Drug Abuse)
近年香港青少年物质滥用(滥药,Drug Abuse)问题日益严重,引起广泛关注。他们大多吸食危害精神毒品,例如︰氯胺硐、摇头丸、冰和咳水等。物质滥用并非由单一的因素导致,往往是综合多种因素才导致一个人滥用物质,这些因素包括︰

1.物质滥用的普及化及容易获得;

2.药物性质的改变;

3.不少青少年对滥药物质的态度并不抗拒;

4.追求服用物质带来的愉快感觉及其他效果;

5.出于好奇及受朋辈影响。

四)成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ur)
病态赌博是成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ur)的其中一种。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订下的诊断标准,「病态赌博」有以下10个征状︰

1.脑海里充满关于赌博的事情;

2.需要不断增加注码来满足想要的刺激;

3.曾经尝试控制、减少或停止赌博皆不成功;

4.尝试减少或停止赌博时,会感到不安或容易发怒;

5.以赌博来逃避问题或纾解不快的情绪,例如无助、内疚、焦虑或沮丧等;

6.输钱后常常再去赌,希望能追回输了的钱;

7.曾经以说谎来隐瞒赌博行为;

8.为了筹集赌本,曾经做非法的事情;

9.因为赌博行为而伤害或失去了亲密的人、工作、学业或晋升机会;

10.依赖他人提供金钱,以纾解因赌博引致的财政困境。

五)失眠(Sleep Disorder)
失眠(Sleep Disorder)的成因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 10%至20%失眠患者属原发性失眠,未能找出病源。其实,可能部份患者不需要睡太多时间,如长者或退休人士,生活轻松,所需睡眠时间相应减少,然而他们仍想睡更长时间,所以怀疑自己失眠。

继发性的成因最常见是由身体疾病引发,如因为皮肤病而皮肤痕痒、哮喘发作、精神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衰弱、老人痴呆症、精神分裂等。又或是饮用含咖啡因、提神剂和酒精的饮料;或是环境陌生或嘈吵; 继发性的成因包括「习惯性失眠」︰有少数人比一般人不易入睡,或比一般人睡得少些,但他们并无其他方面的不正常。这情况不是病态,一般不需要治疗。

26e30003f1c0e3920f20.jpg

六)自殺(Suicide)
尋求自殺的人士往往有所表徵,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自殺危機訊號。雖然並不能包括所有有自殺傾向者的徵狀,但一般有自殺傾向會都出現一個或以上的徵狀︰

.聲稱會傷害自己或自殺

.尋求自殺的途徑,如服藥、跳樓、吊頸、燒炭等

.談及或寫下有關死亡、想死或自殺的內容

.表現絕望

.狂怒、氣憤、尋求報復

.不理性行為:如不尋常的衝動或冒險行為,表現得沒有考慮後果

.感到陷入絕境

.濫用酒精或藥物

.疏遠朋友、家人

.焦慮、激動、失眠或嗜睡

.情緒劇變

.表示生存沒有意義、沒有希望

七)精神病(Psychosis)

精神異常或精神病是可診斷的疾病,這類疾病影響了個人的思維、情緒及行為,妨礙了工作及正常人際關係。精神病的種類有很多,有些是較普遍,例如抑鬱症和焦慮症,另一些則較少出現,例如精神分裂症及躁狂抑鬱症。不論是何種病類,精神病和其他健康問題一樣,都是會引致患者能力下降或對生活造成嚴重障礙。 對於沒有經歷過精神病的人來說,並不容易明白患病造成的影響。

「精神健康問題」是一個較廣泛的形容,包括了精神病及一些精神病的徵狀,而這些徵狀有時候未必嚴重至可以診斷為精神病。

八)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港人旅行團在馬尼拉慘被挾持及槍擊,幸存團友、其家屬甚至觀看事情發展的市民亦有可能身心受創,有機會患上創傷後壓力症。

創傷後壓力症出現於嚴重傷害性或災難性事件之後。「創傷事故」是指任何當事人理解為有創傷性的事件。一些較為普遍的個人創傷例子包括意外、襲擊及目擊恐怖事件發生。集體創傷事故包括恐怖襲擊、集體槍擊案、以及嚴重天災。

創傷後壓力症的其中一個主要徵狀,是當事人感受到好像反覆體驗創傷性事件的經歷,形式包括反覆夢見事件、不時回憶及不能自控地想起事件等。當他想起事件或在面對事發現場附近時都會感到極度不安。一些逃避行為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此外,當事人亦可能會出現其他持續的症狀,如失眠、暴躁、容易受驚、提心吊膽、易怒、及警覺性過敏等。

九)運動與情緒健康(Excise and Emotion)

在運動過程中,大腦會釋放一種神經傳遞物質安多酚(內啡?,Endorphin)。此物質有鎮靜效能,能幫助大腦及身體放鬆,使身心進入放鬆狀態。在運動期間,運動者需要高度集中精神,以求達到更佳的表現。因此腦部會暫時放下一切煩擾,使身心放鬆。很多研究指出,運動能提高健康感覺,減低抑鬱和憂慮。運動能直接幫助消除某些因壓力所產生的徵狀,如心跳及血壓上升、肌肉繃緊等。

若是運動不當,可造成意外、不適、勞損、沉悶等。過度鍛鍊或要求,甚至會造成壓力,適得其反。

十)兒童精神病(Child Psychosis)
在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工作,可以遇到許多病例,發展失調的如自閉症、語言遲緩等; 情緒問題及行為問題如操行表現差、過度活躍症等等。很多人,包括家長與學校老師都對過度活躍兒童有所誤解,以為他們只是過份活潑頑皮,又或是故意搗蛋、有反叛或暴力傾向。更甚是歸咎於父母管教無方,致令孩子出現行為偏差等。

小學階段較常見的兒童精神問題,是過度活躍症和自閉症。要了解小朋友是否有過度活躍問題,一定要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對於因病徵而引起的行為、學業及社交問題也要適當處理。要協助患童改變並非易事,長期的處理和輔導是必然的。


六)自杀(Suicide)
寻求自杀的人士往往有所表征,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自杀危机讯号。虽然并不能包括所有有自杀倾向者的征状,但一般有自杀倾向会都出现一个或以上的征状︰

.声称会伤害自己或自杀

.寻求自杀的途径,如服药、跳楼、吊颈、烧炭等

.谈及或写下有关死亡、想死或自杀的内容

.表现绝望

.狂怒、气愤、寻求报复

.不理性行为:如不寻常的冲动或冒险行为,表现得没有考虑后果

.感到陷入绝境

.滥用酒精或药物

.疏远朋友、家人

.焦虑、激动、失眠或嗜睡

.情绪剧变

.表示生存没有意义、没有希望

七)精神病(Psychosis)
精神异常或精神病是可诊断的疾病,这类疾病影响了个人的思维、情绪及行为,妨碍了工作及正常人际关系。精神病的种类有很多,有些是较普遍,例如抑郁症和焦虑症,另一些则较少出现,例如精神分裂症及躁狂抑郁症。不论是何种病类,精神病和其他健康问题一样,都是会引致患者能力下降或对生活造成严重障碍。对于没有经历过精神病的人来说,并不容易明白患病造成的影响。

「精神健康问题」是一个较广泛的形容,包括了精神病及一些精神病的征状,而这些征状有时候未必严重至可以诊断为精神病。

八)创伤后压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港人旅行团在马尼拉惨被挟持及枪击,幸存团友、其家属甚至观看事情发展的市民亦有可能身心受创,有机会患上创伤后压力症。

创伤后压力症出现于严重伤害性或灾难性事件之后。 「创伤事故」是指任何当事人理解为有创伤性的事件。一些较为普遍的个人创伤例子包括意外、袭击及目击恐怖事件发生。集体创伤事故包括恐怖袭击、集体枪击案、以及严重天灾。

创伤后压力症的其中一个主要征状,是当事人感受到好像反覆体验创伤性事件的经历,形式包括反覆梦见事件、不时回忆及不能自控地想起事件等。当他想起事件或在面对事发现场附近时都会感到极度不安。一些逃避行为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此外,当事人亦可能会出现其他持续的症状,如失眠、暴躁、容易受惊、提心吊胆、易怒、及警觉性过敏等。

九)运动与情绪健康(Excise and Emotion)
在运动过程中,大脑会释放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安多酚(内啡?,Endorphin)。此物质有镇静效能,能帮助大脑及身体放松,使身心进入放松状态。在运动期间,运动者需要高度集中精神,以求达到更佳的表现。因此脑部会暂时放下一切烦扰,使身心放松。很多研究指出,运动能提高健康感觉,减低抑郁和忧虑。运动能直接帮助消除某些因压力所产生的征状,如心跳及血压上升、肌肉绷紧等。

是运动不当,可造成意外、不适、劳损、沉闷等。过度锻炼或要求,甚至会造成压力,适得其反。

十)儿童精神病(Child Psychosis)
在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工作,可以遇到许多病例,发展失调的如自闭症、语言迟缓等; 情绪问题及行为问题如操行表现差、过度活跃症等等。很多人,包括家长与学校老师都对过度活跃儿童有所误解,以为他们只是过份活泼顽皮,又或是故意捣蛋、有反叛或暴力倾向。更甚是归咎于父母管教无方,致令孩子出现行为偏差等。

小学阶段较常见的儿童精神问题,是过度活跃症和自闭症。要了解小朋友是否有过度活跃问题,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士协助,对于因病征而引起的行为、学业及社交问题也要适当处理。要协助患童改变并非易事,长期的处理和辅导是必然的。

20041024131952.jpg

十一)抑鬱症(Depression)
「抑鬱」一詞的意義十分廣泛,可以指一個人面對不幸事件時的不安感覺或低落情緒。可是,我們日常遭遇的不快或不安感覺,不等同「抑鬱症」。

一般人感覺到的情緒低落大多是短暫性的,多數不需要任何心理治療,便可於短時間內把情緒處理好及恢復過來。然而,在這裡談及的「抑鬱」是指經過臨床診斷的「抑鬱症」,屬於情緒病的一種,患者的低落情緒至少持續兩個星期或以上,令當事人失去正常的工作能力,並會持續影響當事人的日常生活及人際關係。

十二)躁狂抑鬱症(Bipolar Disorder)
躁狂抑鬱症患者會出現兩極的情緒反應(躁狂和抑鬱),情緒變化甚大。在發病期間,患者的情緒有時顯得異常亢奮,但有時卻顯得異常抑鬱,而之間正常情緒會維持一段較長時間。時間長短因人而異。

躁狂抑鬱症與一般情緒起落的分別,是經歷躁狂、抑鬱情緒的每項反應的時間較長,可以數天或數週,而情緒波動則可能一天內出現兩極情緒的反應,每項情緒經歷時間較短。躁狂抑鬱症患者也同時會出現重性精神病徵。

十三)焦慮症(Anxiety)
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時間經歷焦慮的情況。他們通常會用不同的字眼,如︰感到緊張、壓力、擔憂,來描述自己的焦慮。適量的擔憂焦慮可以協助個人避開危險的處境,及促使他們解決日常遇到的問題。

焦慮的程度可以有很大差異︰輕則會出現輕度的不適,嚴重的會出現驚恐性發作。焦慮持續的時間長短亦有很大差異︰可以由數分鐘至數年以上。

十四)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強迫症是較少有的焦慮症,但卻可以為當事人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破壞。當事人會出現強迫性思想和行為,同時有着焦慮的感覺。他的腦海內會常出現重覆的思想、衝動或畫面,令他覺得被干擾、不被接納和不舒服,並產生緊張的感覺,例如害怕被污染、着重對稱和精確、安全、性衝動的思想、暴力行為的念頭和有關信仰的聯想。

為了減輕焦慮的感覺,患者會不斷做出重覆、無意義或樣式化的行為,如:洗手、檢查、數數目、重覆說話、排序、貯藏或重覆地觸摸某個物件。

十五)老人癡呆症(Dementia)
老人癡呆症又稱「失智症」,其實是很多腦部疾病的統稱,這些病雖然成因及徵狀各異,但都有以下共通點:

1.這病症是長期持續病患,病情會隨時日及治療而變化,但不會回復原狀。

2.若沒有適當治療而病源又無法消除,病情會逐漸加深。

3.主要病徵是認知能力下降。所謂認知能力,就是我們的記憶力、語言能力、執行指令的能力、抽象思維、數字計算、解決問題以及辨認事物的能力。

4.除認知能力外,患者的情緒、行為以致性格都會發生變化。常見病徵包括抑鬱、緊張、冷漠、易怒或情緒多變、衝動而缺乏自制的行為等。


十一)抑郁症(Depression)
「抑郁」一词的意义十分广泛,可以指一个人面对不幸事件时的不安感觉或低落情绪。可是,我们日常遭遇的不快或不安感觉,不等同「抑郁症」。

一般人感觉到的情绪低落大多是短暂性的,多数不需要任何心理治疗,便可于短时间内把情绪处理好及恢复过来。然而,在这里谈及的「抑郁」是指经过临床诊断的「抑郁症」,属于情绪病的一种,患者的低落情绪至少持续两个星期或以上,令当事人失去正常的工作能力,并会持续影响当事人的日常生活及人际关系。

十二)躁狂抑郁症(Bipolar Disorder)
躁狂抑郁症患者会出现两极的情绪反应(躁狂和抑郁),情绪变化甚大。在发病期间,患者的情绪有时显得异常亢奋,但有时却显得异常抑郁,而之间正常情绪会维持一段较长时间。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躁狂抑郁症与一般情绪起落的分别,是经历躁狂、抑郁情绪的每项反应的时间较长,可以数天或数周,而情绪波动则可能一天内出现两极情绪的反应,每项情绪经历时间较短。躁狂抑郁症患者也同时会出现重性精神病征。

十三)焦虑症(Anxiety)
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时间经历焦虑的情况。他们通常会用不同的字眼,如︰感到紧张、压力、担忧,来描述自己的焦虑。适量的担忧焦虑可以协助个人避开危险的处境,及促使他们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

焦虑的程度可以有很大差异︰轻则会出现轻度的不适,严重的会出现惊恐性发作。焦虑持续的时间长短亦有很大差异︰可以由数分钟至数年以上。

十四)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强迫症是较少有的焦虑症,但却可以为当事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当事人会出现强迫性思想和行为,同时有着焦虑的感觉。他的脑海内会常出现重覆的思想、冲动或画面,令他觉得被干扰、不被接纳和不舒服,并产生紧张的感觉,例如害怕被污染、着重对称和精确、安全、性冲动的思想、暴力行为的念头和有关信仰的联想。

为了减轻焦虑的感觉,患者会不断做出重覆、无意义或样式化的行为,如:洗手、检查、数数目、重覆说话、排序、贮藏或重覆地触摸某个物件。

十五)老人痴呆症(Dementia)
老人痴呆症又称「失智症」,其实是很多脑部疾病的统称,这些病虽然成因及征状各异,但都有以下共通点:

1.这病症是长期持续病患,病情会随时日及治疗而变化,但不会回复原状。

2.若没有适当治疗而病源又无法消除,病情会逐渐加深。

3.主要病征是认知能力下降。所谓认知能力,就是我们的记忆力、语言能力、执行指令的能力、抽象思维、数字计算、解决问题以及辨认事物的能力。

4.除认知能力外,患者的情绪、行为以致性格都会发生变化。常见病征包括抑郁、紧张、冷漠、易怒或情绪多变、冲动而缺乏自制的行为等。

A1271782606.JPG

以下是一位曾經徘徊自殺邊緣的17歲過來人,比成年人同政府更加明白學童,還拍電影,希望喚起身邊人對學童自殺的關注。


以下是一位曾经徘徊自杀边缘的17岁过来人,比成年人同政府更加明白学童,还拍电影,希望唤起身边人对学童自杀的关注。

我並不是心理專家,但是我希望能用我所有限的知識,引導大家除了去關注,認識心理健康的問題,最重要的是怎樣保持心理健康,或及早發現身邊有問題的親友給予及時的協助。心理學系的同學們或專家們也歡迎指正任何我提出錯誤的見解,謝~


我并不是心理专家,但是我希望能用我所有限的知识,引导大家除了去关注,认识心理健康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怎样保持心理健康,或及早发现身边有问题的亲友给予及时的协助。心理学系的同学们或专家们也欢迎指正任何我提出错误的见解,谢~

Sort:  

Yo ,
Thanks for the great content

Thanks for sharing... Love it.

This post recieved an upvote from minnowpond. If you would like to recieve upvotes from minnowpond on all your posts, simply FOLLOW @minnowpond

嘩好多資訊~

這只是一少部份..所以會分成幾篇

實在不能相信香港竟然會有人餓死

其實應該唔止阿媽有精神病,個仔都應該係病患者之一,很可悲~

我喜欢阅读你的作品,你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我邀请你看看我的新帖子,我在哪里分享我拍摄的照片到不同的动物,如果你给我留下你的意见,问候和拥抱的评论,我将不胜感激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0
TRX 0.12
JST 0.029
BTC 61533.72
ETH 3447.25
USDT 1.00
SBD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