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爱国词人辛弃疾

in STEEM CN/中文10 months ago

公元1127年,女真奴隶主建立的金国军队大肆南侵。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长江以北大片国土沦陷。从此,中原人民在异民族残酷地统治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140年,辛弃疾出生在山东历城县四凤闸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祖父辛赞,在金人手下做过多年州官和县官,并希望辛弃疾也走他的道路。

当时,中原人民纷纷起义,武装反抗金人。辛家的仆人刘汉,就曾经是“八字军”的将领,他经常向辛弃疾讲当年抗金的故事。

残酷的民族压迫,在辛弃疾心里留下了仇恨的烙印,他从小就立下了杀贼报国的宏愿,在刻苦学习的同时,每天还跟着刘汉练习剑术。

辛弃疾十五岁时,在祖父的逼迫下到金都燕京赶考。他利用这个机会和刘汉一起,沿路收集金人的军事情报,绘成地图。

辛赞死后,辛弃疾彻底放弃了举业功名,便刻苦攻读兵法书籍。

公元1160年,金主完颜亮征发六十万大军,想一举消灭南宋,辛弃疾为国家和民族担忧,昼夜不安,刘汉就劝他率领全村百姓,举起抗金义旗。

当时,在金人占领区里,到处都燃起了抗金烈火,辛弃疾认定时机成熟了,就召集村中父老,共商举义大事。

几天以后,历城知县和县尉领着大队人马,到四凤闸征收粮食、骡马,强拉壮丁,辛弃疾表面上满口应承,派人召集开会,暗中却另有布置。

全村群众聚集在打谷场上,当知县宣读完颜亮的圣旨时,在一片愤怒的呼喊声中,辛弃疾、刘汉带头杀死知县、县尉。群众一拥而上,又围歼了所有金兵。

辛弃疾把家财分给村里留下来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同刘汉带着起义的队伍,去泰山投奔义军领袖耿京。

辛弃疾在耿京帐下担任掌书记,经常为义军起草各种文书,协助制定军事计划,指点战士操练武艺,深得耿京信任和器重。

这年秋天,辛弃疾听说家乡附近的灵岩寺主持和尚义端,领着全庙和尚和佃户造反的消息,便只身来到灵岩寺,说服义端加入了耿京的部队。

义端造反的动机本来不纯,到义军后,又因过错受到批评,便怀恨在心。一天深夜,他溜进辛弃疾的营帐,盗走了耿京的大印。

辛弃疾发现后,立刻到耿京帐下请罪,请求耿京给他三天时间,去捉拿义端,夺回大印。

辛弃疾估计义端偷了大印之后,一定会到济南府去向金人请功,就快马加鞭,顺着通往济南府的驿道跟踪追赶。

不到两个时辰,跑完了泰安到济南的一百四十里驿道,天已大亮了,却连义端的影子也没看见。

辛弃疾经过分析,认定义端因为害怕义军追赶,半路上躲藏到他的老窝灵岩寺附近去了,便调转马头,向灵岩寺跑去。

辛弃疾来到去济南的一个必经的隘口,把马牵进路旁密林中,解鞍放牧。自己吃了干粮,在树荫下睡了一觉。

当夜幕降临以后,辛弃疾严密地监视着隘口。在一阵马蹄声中,月光下出现了一个骑马的人影,辛弃疾很快认出来人正是叛贼义端。他大吼一声,冲上前去。

辛弃疾满腔义愤,浑身是劲,经过一番厮杀,把义端砍下马去。他按时把大印送回耿京营中,得到将士们的夸奖。

1161年11月,完颜亮在采石被虞允文打得落花流水。

接着,完颜亮在瓜州被部下杀死,完颜雍在燕京即位,金朝上下一片混乱。耿京决定利用这一形势,派贾瑞、辛弃疾等人去和南宋联络,前后夹击金兵。

公元1162年,贾瑞、辛弃疾一行在建康会见了宋高宗赵构。可是,被女真族统治者吓破了胆的赵构,仅封了义军首领一些空头官衔,企图利用义军拖金人后腿。

赵构派吴革、李彪两人去向义军首领授衔。但这两个胆小鬼,一路上畏缩不前,最后,躲在海州的宋军营里,派贾瑞、辛弃疾等人去请耿京。

贾瑞、辛弃疾等人经过数天跋涉,回到义军驻地时眼前却是一片焦土。到处是义军将士的尸体。

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了刘汉,刘汉告诉他们:叛徒张安国、邵进等人刺死耿京,与金人里应外合,断送了耿京领导的这支起义军。

辛弃疾十分震怒,恨不得立刻将叛贼碎尸万段。经过商议,派刘汉到济南府侦察敌情,贾瑞、辛弃疾一行又折回海州。

他们从海州义军中借了四十八骑精兵,汇合了刘汉,以迅雷闪电般的阵势向济南金营进发。

第三天夜里三更天,他们潜入济南城外的金营,把守营岗哨杀掉,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了中军营帐。

张安国、邵进和金军将官正在大摆宴席,喝得酩酊大醉。忽然,辛弃疾等人提着寒光逼人的刀剑冲了进来。

邵进没来得及喊一声,被辛弃疾当胸一剑刺死,几名金将拼命挣扎,但没有几个回合,都被英雄们砍倒在地。

张安国跪倒在地,连声哀求:“辛爷饶命!”辛弃疾怒斥道:“你这十恶不赦的叛贼,今天末日到了!”众人一拥而上,把张安国绑得结结实实。

这时,金兵已经惊起,辛弃疾一手提着宝剑,一手拖着张安国,向围上来的敌人喝道:“大宋的十万大军,马上就到,谁敢挡路就要他的狗命!

霎时,金军士兵中发生了混乱,许多被迫当兵的汉人纷纷反正,女真官兵因不明情况,又被夹在乱兵中,动弹不得。

五十名英雄当机立断,决定由辛弃疾带二十五名骑兵,把叛贼张国安押送南宋。

刘汉带来了耿京骑过的乌龙驹,摘下自己佩带多年的宝剑,郑重地交给辛弃疾,为他送别。

辛弃疾跨上乌龙驹,一手挟着张国安,一手挥舞宝剑,一声怒吼,带头冲上前去,金兵慌忙让出一条路来。

眼看着追兵赶上来了,辛弃疾主动留下来打掩护。他等敌人接近自己时,暗暗取下弓箭,猛回身,一箭射倒为首的金将。

经过一番苦战,他们终于摆脱了金人的追击,渡过淮河,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来到了建康。

南宋朝廷接受了辛弃疾等人的意见,将张安国绑赴刑场,斩首示众。

此后,辛弃疾就留在南方,担任了一些地方的杂佐官职,根本没有杀贼报国的机会。他郁郁寡欢,每天从衙门回来,对他新婚的妻子范氏也很少言笑。

多少个深夜,辛弃疾在孤灯下抚剑徘徊,渴望着实现自己的抱负,正象一首《水调歌头》中写的:“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在都城临安任职时,他废寝忘食,花了几个月时间写了上奏朝廷的《美芹十论》,积极向宋孝宗赵慎建议北伐方略。

可是,一连三年都没有得到朝廷的回音。辛弃疾多次托请有关大臣,打听赵慎对这篇奏议的反应,回答总是“皇上日理万机,还没有时间看你那篇大作呢!”

在这种爱国无门、抗金有罪的黑暗政治下,辛弃疾唯一的办法是把满腔热情,倾注在文艺创作中,写出了一首又一首热情洋溢、豪情奔放的诗词。

一次,他陪建康留守史致道在赏心亭观景,悲愤激昂地写道:“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

散席后,辛弃疾独自留在亭上,极目中原,感慨淋漓,又赋了一首《水龙吟》,慨叹道:“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几年以后,在主战派元老虞允文的协助下,赵慎才在延和殿找见了辛弃疾。虞允文含蓄地鼓励他多向皇帝讲述一些抗金的韬略。

辛弃疾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他恨不得把心掏出来,想要唤起赵慎抗敌的信心。

正在这时,主和派的官僚、无耻文人曾觌(dí)来了,他向皇帝呈了一首歌功颂德、谄媚讨好的《蝶恋花》。

赵慎听了阿谀奉承,自然满面笑容,特意向辛弃疾介绍曾觌,示意要他效仿,辛弃疾讥讽地对曾觌说:“小弟不才,实在难以效尤!

谈话又回到旧题上,赵慎拿出投降派惯用的老调,说:“从历史事实、从天命来看,我们的局面恐怕难挽回······”曾觌也马上跟着帮腔。

辛弃疾当即针对曾觌的谬论,据理进行驳斥,曾觌理屈词穷,呆若木鸡。

辛弃疾又从衣袖取出他当年和刘汉一块绘的敌占区地图,呈给赵慎,说:“金人虽然兵力不小,但战线很长,处处设防,所以仍然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辛弃疾越讲越激动,虞允文禁不住点头称赞,赵慎开始也有点激动,到后来竟张大嘴打起呵欠来,辛弃疾见皇帝麻木不仁的样子,浑身不由打了个寒颤。

皇帝的冷漠并没有动摇辛弃疾抗战的决心,他把希望寄托在虞允文身上。不久,又写了九篇鼓吹北伐的论文,取名“九议”,献给了虞允文。

当时,整个南宋朝廷一派苟安偷生的气氛,虞允文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把辛弃疾派到紧临淮河前线的滁州担任知州,以便使他去实现抗金复国的政治主张。

上任的第二天,辛弃疾穿着便服,到滁州街上巡视。眼前一片断墙残壁,只有临街的地方有些东倒西歪的草棚,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

他又登上滁州城头,城墙早已残破,城外一片荒芜。

午饭后,辛弃疾在衙门里召集属僚开会。他要部属范昂起草一封奏章,请朝廷免除百姓欠款,减轻赋税。

辛弃疾又派人在全州城乡贴出告示,号召逃亡农民回来耕种无主荒地,由官府给他们借贷种子、农具、牲畜和盖房费用。

他总结人民的斗争经验,在农村推广“屯田法”:组织群众一边生产,一边练武,战时保卫家乡。

辛弃疾还以工代赈,在滁州城中心修建了“奠枕楼”,街上出现了新房、店铺、酒馆,市面也繁华起来。他的一首《声声慢》,就如实反映了当时的景况。

可惜,辛弃疾在滁州不到两年,又被一道圣旨调回朝廷。他在任上制定的各种措施,从此半途而废了。

此后六、七年间,辛弃疾被调到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公元1179年3月,又由湖北调往湖南,同僚王正之为他送行,辛弃疾即席写了一首《摸鱼儿》。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这首词很快传到宫中,赵慎看出其中讽刺的锋芒直接指向他,又羞又恼。

赵慎本来打算狠狠处置辛弃疾,但一想:辛弃疾打仗有两下子,在江西镇压过茶农起义。于是,便派他作潭州知府兼湖南安抚使,利用他去镇压少数民族。

到了潭州,赵慎又亲自写信,要他严治盗贼。辛弃疾打算利用这个名义,创建一支北伐预备部队,就立即上了一道奏章,请朝廷批准创建“飞虎军”。

朝廷很快批准了这个奏章,辛弃疾立即召集部属,商议建军事宜。

辛弃疾骑着乌龙驹,冒雨在建营工地巡视。马厩已经落成,五百名飞虎军战士正在精心照料各自的马匹。

辛弃疾来到营地中央,发布号令,不到一盏茶时间,五百名马军已列队集合,整装待命。

尽管雨越下越大,辛弃疾却领着飞虎军爬山越涧,一路前进。

部队冲到山顶,辛弃疾举剑直指北方,向士兵进行北伐教育,五百健儿个个精神抖擞,齐声发誓:“北伐中原,驱逐金贼!

辛弃疾的举动很快传到朝廷,奸臣周必大捏造罪名,污蔑辛弃疾耗费过多,损公肥私。赵慎立刻降下御前金字牌,勒令停建飞虎军。

辛弃疾接到命令后,内心斗争很激烈:遵命吧,等于前功尽弃。违抗呢?事关重大。他在屋里徘徊了很久,最后把御前金字牌锁到了橱里。

他冒雨来到工地,问监办人: “营房几时完工? ”"按计划需 两个月。”“一个月怎样? ” "天气老下雨,盖房用得二十万瓦没法烧。”“如果有了瓦呢?”“当然可以。”……

第二天,潭州城里到处贴了告示,要每户居民拆屋檐瓦二十片,由官府出一百钱收购。老百姓知道辛知州为建飞虎军历尽辛苦,又担着风险,纷纷响应。

一个月以后,飞虎军军营全部工程如期竣工。士兵、民工都称赞辛弃疾是诸葛亮再世。

这天天气放晴,演武场上竖着飞虎军军旗。两千名步兵和五百名马兵操练着各种阵势,辛弃疾兴奋地站在将台上,暗想:“总算为北伐建立了一支劲旅!”

接着,辛弃疾的奏章也送到了朝廷,赵慎查阅了工程账务,找不出岔子,也就无话可说了。

但是,飞虎军建成不到三个月,辛弃疾就被调走,接着又被免职。公元1182年2月,辛弃疾坐着牛车,回到了江西上饶带湖边上他修建的庄园“稼轩”。

老妻范氏把辛弃疾迎进屋里。辛弃疾在靠椅上稍事休息后,从行囊中取出宝剑和雕弓,自言自语道:“往后我也许只能用笔来骂贼了。”

五月下旬,主战派大臣、退休在家的宰相韩元吉,前来为他祝贺生辰,辛弃疾“啊”了一声,他连自己的生日也忘记了。

辛弃疾的学生范开也来了。三个人喝着酒,韩元吉取出一张词笺,轻声念道:“五月南风江波,使君莫袖平戎手。燕然未勒,渡泸声在,宸衷怀旧······”

词里有批评也有勉励,辛弃疾很受感动。明天是韩元吉的生日,他按韩词的韵也写了一首《水龙吟》祝贺,他先想好了词的结尾:“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下午,在带湖边上送走了韩元吉,辛弃疾和范开沿着湖滨,边走边谈着。

范开觉得过去词人的词大多是缠绵悱恻,没有骨气。辛弃疾点点头,说:“那是因为写词的人们生活圈子太狭窄,思想太空虚。

辛弃疾又谈到自己作词的主张,说:“今天要写诗填词,首先应该想到神州陆沉,中原未复。应当把咱们赤心报国、誓杀金贼的壮志豪情表现出来,激发人们的爱国之心!”

在闲居中,他写了许多抒发爱国热忱的词:“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公元1189年的冬天,辛弃疾在带湖边上已闲居了五年。一场大雪之后,他病倒在床上,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寂寞。

黄昏时,范氏端来了烛台。灯光下,墙上的宝剑、雕弓影子拉得很长,辛弃疾抬头望见,“啊”了一声,喃喃自语道:“真对不起你的主人刘汉老爹啊!

大儿子跑进屋里说道:“爸爸,客人来看你!”话音刚落,客人已出现在面前,喊了声“老兄”。辛弃疾一跃而起,握住客人的手,狂喜道:“同甫,你终于来了!”

来客是著名的爱国志士陈亮。十年前,两人志同道合,结为朋友。这些年,陈亮因受投降派迫害,不能来看辛弃疾。如今,两人相见老泪纵横地说:“见一面真不容易啊!

陈亮诉说起路过临安时的所见所闻:赵构死了,赵慎想退位,周必大做了右宰相,投降派气焰嚣张,整个朝廷一潭死水,两人都不由得叹息摇头。

夜很深了,案上的蜡烛换了一支又一支,两人越谈话越长,由叹息变成了感奋。

陈亮慨然摘下墙上的宝剑起舞,辛弃疾脱口唱出一首《破阵子》来应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第二天,第三天,在雪后的带湖边上,在前往鹅湖寺观光的路上,两人倾心地交谈着抗金的方略和感想。

第十天的早晨,陈亮告辞回浙东去了。辛弃疾挽留不住,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在小桥边分手了。

第二天早晨,辛弃疾怀念陈亮,觉得有很多话没有倾吐出来,便顺路去追,想挽留他多住几天。可是,因为积雪太深,无法再向前走,只得折了回来。

夜里,辛弃疾在吴氏四望楼借宿,他凭窗远眺,思潮起伏。他由主张抗金而受迫害的陈亮,想到北伐大业,不由得又拿起笔来。

公元1203年初春的一天,辛弃疾到村外郊游,正好碰见朝廷派来的使者。原来,皇帝的岳父韩佗胄执政,准备兴师北伐,要起用辛弃疾重新做官,为朝廷出力。

这年夏天,辛弃疾正式被朝廷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由于抗金心切,他水陆兼程,日夜赶路。

绍兴西面有个三山村,著名诗人陆游就在这里闲居。辛弃疾到任不久,就便装步行去拜望这位老前辈。他无心欣赏沿途如画的景色,逢人就打听陆游的住址。

在一个山坡上,辛弃疾找到了正在采药的陆游,两位诗人一见如故。

两人回到家中,辛弃疾见陆游茅屋破旧,提出帮他修建几间瓦房,陆游却正色道:“你只字不提北伐大事,却要给我建造新屋,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

辛弃疾忙把自己到任以后,派人到北方探查金人虚实,准备制定北伐方略的事告诉给陆游。两个人一直谈到月亮升起,辛弃疾才告辞。

这年年底,赵扩要召见辛弃疾入朝征询军国大计。陆游兴奋地赋诗祝贺他:“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吓。但令小试出余绪,青史英豪可雄夸!

公元1204年正月,赵扩在韩佗胄陪同下,在便殿召见了辛弃疾。辛弃疾全力支持北伐,但对韩佗胄急于事功,草率马虎的错误,委婉地进行了批评。

韩佗胃根本不理会辛弃疾的意见,反而劝赵扩改变原来任命辛弃疾作前线总指挥的打算。这年三月,辛弃疾被任命处在第二线的镇江知府。

三月的长江,白浪滔天,一泻千里。辛弃疾一上任,立即带着下属到江边巡视。

来到北固山前,下属要为他找轿子,辛弃疾大笑道:“连这座山都爬不上去,还谈什么沙场杀贼!”

果然,他第一个爬到了山顶。俯瞰天险长江,遥望沦陷于金人的半壁河山,辛弃疾深感身上的胆子不轻。

询问了战备情况,辛弃疾特别叮嘱部下,要抓紧招募江淮一带的民兵,因为他们对敌人有深仇大恨,又从小弯弓走马,有和金人斗争的经验,比朝廷的禁军勇敢得多。

他又登上北固亭楼头,指点脚下的历史遗迹,向部下讲孙权、刘寄奴等历史人物的北伐事迹。不由感今抚昔,情绪激昂。

辛弃疾提笔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他没有忘记规劝好大喜功的韩佗胄,将笔锋一转,继续写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气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可是,在镇江府任职没有一年,辛弃疾先是被借故降职,接着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免职。他怀着悲懑的心情,回到了江西铅山县的庄园。

公元家1206年秋天,辛弃疾抱病走到桥头,朝廷使者又出现在眼前。原来,韩佗胄北伐失利,金人议和条件十分苛刻,赵扩召辛弃疾到枢密院任职,想靠他挽救危局。

辛弃疾一心想着民族危难,忘记了自己重病在身,毅然扔掉拐杖,大步走回家去。

他催促范氏赶快收拾行装,说要马上启程入朝。范氏正要问个究竟,辛弃疾脸色陡然变得苍白,昏倒在地。

辛弃疾从昏迷中醒来,看见使者还守在床前,便挣扎着说:“不要紧,你先回朝,上复陛下和韩太师,我随后就到!”使者走后,他又陷入昏迷状态。

深夜,辛弃疾忽然醒来,在孩子扶持下,支起半身靠在床上,要范氏把挂在墙上的宝剑取下来。

他吃力地抽出宝剑,久久地凝视着,从头回忆着往事:四凤闸起义,追杀义端,活着张安国,刘汉老爹赠剑,以至范开新近寄来刚印出来的《稼轩词》······

他想起在女真铁蹄下的中原父老,想起南宋王朝的不争气,忍不住举剑狂呼“杀贼!”“杀贼!”——公元1207年9月10日,辛弃疾与世长辞了。

辛弃疾积极抵御外敌入侵,一心振兴国家的爱国主义热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写的词,字里行间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7
TRX 0.16
JST 0.028
BTC 73898.71
ETH 2624.92
USDT 1.00
SBD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