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赖消费

历代先人的告诫就是:节俭吧!成由节俭败在奢,岂不是千古不易的宝训!倘若有人逆转这一训诫,竟然鼓吹“花钱吧,这是致富之道”,想必会成为众矢之的。现在,我恰好不惮充当众矢之的,就是要鼓吹消费。在“消费主义”潮流早已扫荡全球的今天,鼓吹消费根本就不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事,用不着再大做文章。我要强调的只是:对于一个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来说,头等大事是发现、引导并维持社会的大宗消费

1609836769971326.jpg

无人消费

在1980年代,保守派加在胡耀邦头上的一大罪状是:鼓吹高消费!在那个时代,即使同情胡的人,心里也不免嘀咕:确不该鼓励高消费啊。后来曝光的胡耀邦的原话是:要适当提高消费。人们才恍然大悟:这不是欲加之罪吗?现在看来,当初胡耀邦未免太保守了一点,“适当消费”怎么够呢,就是该尽情消费嘛!

三十年来,国家、社会、商家都一齐在喊:

拉动消费,拉动消费!拉动消费!!

但就是拉不动,今天越来越拉不动了。你不妨到商场去转转,哪里不是冷冷清清!人们是不是得了“商场恐惧症”,坚决不肯进商场了?其实原因很简单,你到居民家里瞧瞧就清楚了:商场所见的普通日用品,谁家里还缺?你总不能要求人们真的“为爱国而购买”,在自己家里举办商品展览吧。

根本不需要经济学家发话,普通人都明白了:传统的拉动消费,是没什么希望了。幸亏马云等人出了些“歪点子”,搞什么网购,总算找到了从人们手里挖钱的新办法,消费者、商家、政府三家皆大欢喜!很热闹了一阵子,但作用也十分有限,网购热情达到一定的点之后,很可能就会爬不动。最主要的是,网购的多半是一些小东西,加起来能值几个钱?与经济官员们心目中的目标还差得远呢。

实际上,官员与商家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以为只要能想出层出不穷的点子来,经受不住诱惑的老百姓,就会不断掏腰包!现在得承认经济学家更高明了。经济学家的思路就不同,他们不会去一个个调查张三李四的消费欲望,而是了解人们对主要商品的平均需求量、自家物品的更新周期,然后估算出社会总需求。如果社会总需求就是那么多,无论商场及马云们如何花样翻新,都不太可能从人们口袋中挖出更多的钱来。至于那月入不足一千的6亿人,哪有什么钱可挖!

这就是今天的难题,它并非中国独家所有,实际上属于全世界。本质上,它源于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尽管今天朝野都不想明白说出这句话。上世纪,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冒险喊出:

社会主义经济就是短缺经济!

与此相对照,还有一句话也应属至理名言,却没有人敢喊出来:

资本主义经济就是过剩经济!

不是一时一地的过剩,而是全面的过剩,永久性的过剩!陷入这种局面而找不到出路,不出现危机才怪。

一个短缺、一个过剩,颇感尴尬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家,不得不编造出一个说辞:过剩是虚假的!让穷人有钱,就会买空商场!今天,除了极不发达国家之外,即使穷人也不缺购买普通消费品的钱,但商场中仍然是堆积如山的商品,似乎没有人再说“虚假过剩”了。

市场统治下的世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过剩世界!

今天中国官员头痛的问题,与50年前、100年前西方商人、政界头痛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简而言之,这都是市场这头野兽在作怪!至于到底涉及什么主义,就不必去穷根究底了。

马克思当然不致认可真正的过剩;否则,他也不必写《资本论》了。但他不能不愤怒地抨击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抨击市场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经济失衡。这些弊端今天一个也没少。马克思的天才洞见,其实也不过是常识:狂热而不受约束的商人,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生产的商品,哪能不淹没全世界!仅仅温州一家商户就每年生产几亿双鞋,或者几亿件衬衫;一个人总不能同时穿两双鞋子、几件衬衫,你到哪里去找那么多购买者呢?政府也管不了或者不想管商人生产多少鞋子、衬衫,能不过剩吗?哪用得着经济学家来解释!

要人花钱

但进一步的分析,还是免不了要求教于经济学家。

市场这部机器,你可以根本不发动它——毛时代就是如此。但一旦发动了它,就得听凭它依据自己的脾性运转:它不可能停下来,也不能慢下来,只能加速运转,而且还不容外界干预。经济学家不可能对市场了如指掌,通常只关心不多的几个指标,主要是增长率、失业率、通胀率之类。如果这些指标超出了某种临界点,那么就意味着经济进入病态,经济学家有责任发出警报。

经济指标或许是居民福利的一个切近尺度,例如,人们当然关切工作保障与物价平稳,而这与失业率或通胀率有关。但福利感受与经济指标并非完全一致。例如,日本陷入长期经济停滞之后,经济指标不免难看,政要们心急如焚,但普通民众却没有太多感觉,多半优哉游哉如故。

可见,市场逻辑与民众要求不免发生矛盾。最主要的是,市场永远需要增长、再增长,否则不足以维持全球市场主体的竞争地位;而一个富裕社会中的民众,基本的消费需求却并无太大的增长动力,他们多半觉得自己已经十分满足了。

据说,英国女王的衣柜中,不过两套礼服;论财力而言,再增加十倍也毫无困难,但她未必肯让这件事去烦心自己。普通民众就更不必说了。厂商的目标,与其说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不如说是需要击倒竞争对手:他需要以排山倒海的巨量产品压倒对手,使对手无计可施,除了退出竞争之外别无选择。

这样一来,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就异化了,它从市场的供应者,异化成了一部竞争绞肉机,除了吃掉对手之外别无所图。在这种情况下,焉能不过剩!如果过剩的乌云终年不散,除了梦想着消费者大笔花钱之外,就再无良策了。

于是,要人花钱,成了永恒的魔咒。这就是今天的现实,除了朝鲜这类奇葩国家之外,所有国家概莫能外。

大宗消费

但是“要人花钱”谈何容易!为了驱使人们花钱,不少政府都忍痛从财库中拿出银子来发给民众,指望民众将货架上那些久久无人问津的商品搬回家去。这或许已经是最后的招数了,但依然收效甚微。不少人一手接了政府的钱,转手就将其放进了银行!主要的理由就是,人们并不缺少商场货架上的那些东西。

这样,拉动消费这件事,似乎就走进了死胡同。

而且,普通人家消费的通常不过是柴米油盐、衣帽鞋袜而已,这些东西岂足以将老百姓的大部银子转移到市场中来?注意到这一点,就是对再没有想象力的人,也应该有所启示了:难道不应当离开小打小闹,去开发那些大宗消费吗?

历史上,显示财富与荣耀的主要手段就是大宗消费;只是,不同的时期,对大宗消费的界定或者理解有所不同。

古代的大宗消费,是大办婚丧庆典、兴建豪华墓葬等等。

毛时代的大宗消费,就是所谓三大件:一开始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后来提升到冰箱、彩电、摩托车,如此等等。

邓时代就更上一层楼了:大宗消费成了购车、购房、购珠宝。沿这条路走下去永无止境,进一步追求花园别墅、境外旅游、送子女留学国外、国内外置产……。无论你有多少银子,都让你全部花光还嫌不够!

诸如此类的大宗消费,究竟令你心花怒放,还是不免心存疑虑,那就看你的实力、生活情趣与追求了。这当然只是对消费者个人而言。如果考虑到社会效果,那么得承认,大宗消费的“吸金”效果非同寻常,商家肯定进项可观、喜笑颜开;由此而拉动的那部分产业,自然日子就滋润了。

在近20年间,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对社会有最大影响的大宗消费,主要有两项:购房与子女教育。全中国的男女都知道,自己的一生积蓄或者血汗钱,都送到了房地产老板或者子女就读的学校手里。新房到手或者子女戴上学位帽的那份兴奋,维持了多久,多半不再在人们心上,而银行贷款的账单,则很可能是不愉快记忆的来源。

这一类的消费,不仅达到了让老百姓大把花钱的目的,实际上是远远超过了。对于国家而言,这可是一举数得的大政:房地产的飙升拉动了整个经济,随之而来的是庞大的GDP,那可是让全世界烫瞎眼睛的东西!钱箱大大扩张的学校,也不再是原来那种“不问孔方”的斯文之地了,它堂堂正正地卷入了“产业”行列,教育已经产业化了!

老百姓不肯花钱、消费不振、增长乏力、经济疲软——这种漫延于全世界的经济软骨症,在中国就这样被轻松地治愈、至少暂时被克服了,而所用药方,竟然只是简单的房地产的非常规发展与教育产业化。这种智慧,岂不让亚当·斯密与凯恩斯都自愧不如!

如果说,还有什么美中不足,那就是:一副药毕竟难收全功啊。首先,仅仅是房地产与学校,还是不足以将所有的人赶去消费:无需购房者与没有子女就学者,永远大有人在。而且,房地产与教育产业的崛起,固然多少拉动了一下其他产业,但远远不足以拉动所有行业,怎么能让那个永远需要动力的GDP不断前行呢?

别无良策,仍然是老办法:唯赖大宗消费!只是,不能老依赖于某个旧的大宗消费,而要开辟新途径了。在中国的顶级智库中,超级人才应有尽有,其中最火红的就是发现“大宗消费”的天才人物。我不知道,最新的发现是什么。但能够肯定:找到切合眼下需要的“大宗消费”,正是当下中国经济谋略中的重中之重!

如此看来,被说得神乎其神的现代经济,也没有什么特别神秘的,全赖消费而已;而在当下,则不过是全赖大宗消费罢了。

不景气文明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大宗消费”就是拯救世界的救星吗?

确实,推出大宗消费,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掌门人的普遍智慧;也未必是学习中国的结果,更不意味着到处都在热衷于房地产与教育产业化。原则或许是同一个,而药方则可以多种多样。

某些美国人的大宗消费,或许是领养外国儿童;某些英国人的大宗消费,或许是买地建房;西班牙人的大宗消费,或许就是在斗牛一类的活动中尽情花钱狂欢;北欧人的大宗消费,或许是远游、探险与猎奇;某些日本人的大宗消费,或许是去乡下开辟庄园……。天下事本来无奇不有、形形色色,这许多玩意儿并不足怪。

唯一让人奇怪的只是:难道有人大把花钱,就一定能挽世界于不景气吗?

似乎总会有一些好消息。许多国家有所谓“假日经济”;巴西这样的国家看重“狂欢节经济”;泰国人则有“寺庙进香经济”……。这类活动,或许给疲软不振的经济多少注入了某种“激素”,让其焕发新的活力。

但似乎更多的是坏消息:不同程度的不景气,仍然紧紧地缠扰着世界大多数国家,而且越发达的国家越糟!响彻全球的声音仍然是:过剩!过剩!市场根本消化不了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的产品。可见,即使是“大宗消费”这种奇招,也不足以驱散弥漫全球的不景气。正是这种不景气,在侵蚀着今日的文明。人类高度发达的智慧,似乎就是为着建造今天这种不景气的文明。令人烦恼甚至恐怖的不景气,将成为文明的常态吗?

如果真是这样,这个世界为什么不干脆关闭全部产业机器,过一段清闲日子呢?市场不提供这种机制啊。或许,人类真正遇到了无法摆脱的文明危机;或许,“全赖消费”这种长期以来被信守不渝的经济哲学,本身就值得质疑;或许,人类应当有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与文明价值……。这些,应当已经或者正在进入各国精英的思考。思考的结果,或许人们终归回到常识:

人类只是为满足合理的需要而消费,为必需的消费而产出。

人类并不需要挖空心思地去制造消费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而疯狂扩张经济、直至最终被危机所吞噬!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9
TRX 0.13
JST 0.029
BTC 65955.30
ETH 3276.19
USDT 1.00
SBD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