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胃口不开,容易积食,腹痛腹泻便秘,坚持揉腹就可以!(小儿推拿系列之:揉腹)
中医是世界的瑰宝,很多西医束手无策的时候,可以用中医来解决问题,甚至是西医宣判无解的时候,中医用经络体系的理念和方法甚至会有奇效。
我说的并不是中医和西医的对立,而是互补的,我只希望所有的朋友们都拥有健康的身体。
我听朋友介绍说,这里发文,是永久保存在网络上,没有任何人能删掉,不会被任何个人或群体以种种名义和借口来打压这世界的瑰宝,所以我尽自己的力量把中医各类知识在这里传播,尤其是各种外治法(不用打针,不用吃药)的原理和案例,希望永久的流传下去,造福世人。
外治法的理念主要就是:人体自身就是最好的医生,我们只需要把这个医生调动起来,就能解决病情,不用打针吃药,更不用花钱。
大部分素材转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医行》,这里再次感谢《简单医行》的微信公众号博主,谢谢!
这世上有很多事,看似简单到了极点,却很少有人能够长久坚持,比如说“揉腹”。
揉腹是一个老少皆宜的保健手法,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调理二便方面,再也没有比它更简单、更有针对性的了。
现在的孩子,由于过度喂养,脾胃不堪重负,纷纷出现问题。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对于脾胃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的小儿来说,常带几分饥饿,是最佳的育儿方式。可是,生活条件太好,家庭关爱太多,孩童时期又是最好奇最嘴馋的,结果就是脾胃受伤,不仅仅影响了饮食这个环节,还连带着影响了睡眠、二便、情绪、以及生长发育这些环节。
胃口不好、容易积食的孩子,往往面黄肌瘦、性格暴躁、睡眠不佳、二便不调、还不长个。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弱,气血生化无源,则面黄肌瘦,严重时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最明显的就是不长个;
小儿肝气旺,木克土,肝木本来就克制脾土,如今脾再弱小,则更被肝欺负,肝气更旺,脾气暴躁;
胃不和则卧不安,积食一旦形成,气血运行紊乱,神志无法安定,则睡眠不安;
脾胃功能紊乱,或便秘、或腹泻,如果积食日久,蕴而化热,则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
小时候脾胃差、经常食积的孩子,长大后也大概率存在脾胃问题,以及上述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
可以说,脾胃功能是否正常,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健康!
我们来看看在肚脐周围,有哪些循行经络和关键性的穴位:
正中线为任脉,旁开0.5寸为肾经,旁开2寸为胃经,旁开4寸为脾经,这些经络与脾胃功能息息相关。以肚脐(神阙穴)为中心,两边的天枢穴,是调理便秘的关键穴位。上面的中脘穴,是健脾和胃的关键穴位,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调理效果,还可以艾灸中脘穴。而天枢穴下方的肚角,是小儿推拿中的特效穴,针对腹痛、腹泻特别有效。
一个揉腹,或摩腹的动作,就可以将这些经络穴位一网打尽,所以才会有如此神效!长期坚持可以强健脾胃,而单次运用,则可以缓解孩子的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运用得法,是可以当场见效的!
摩腹方向上,还是以“顺摩为补,逆摩为泻”为基准,但是“摩腹”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无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凡小儿感觉“轻柔和缓”时都为补,反之,即有“泻”的作用。因此,摩腹时应以手法的轻重来影响补泻。
我们平时保健,以补法为主,即顺时针轻柔按摩就可以,养成每天定时按摩的好习惯,孩子也会很享受。
如果是针对疾病,则要辨别症状是虚还是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比如积食、便秘、剧烈腹痛等,采取泻法;而食量小、慢性腹泻、腹部隐痛、寒痛等,则采取补法。
另外,摩腹和揉腹,看上去很相似,其实手法还是有区别的:
摩腹是围绕肚脐进行旋转摩擦,手是在移动位置的;
揉腹是按住肚脐进行旋转按揉,手是不移动位置的。
相对来说,揉腹的力度比摩腹稍大一点,两种手法对全身气血均有调理作用,除了脾胃的保健,对于其他方面,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而且,腹部按摩不分年龄,哪怕孩子已经超过了8岁,也是一样可以持续进行,一样很有效哦!
好了,还在为孩子吃饭问题发愁的家长们,就算你啥都没有学,也可以将揉腹先做起来啦!不要急于求成,和孩子一起,享受这美好的亲子时光吧,天道酬勤,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