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收費的賤招

image.png

上圖是我收到Spotify的email,「你的離去讓我們感到非常難過」,說的真是感人嗎?

我還想回一句「你的收費方式讓我感到非常不齒」呢!

話說是這樣的,我去年底以來,連續信用卡帳單都出現了大約台幣150元的消費,一開始我還沒注意到,看到了就以為是老婆用副卡在線上又買歌曲之類的消費,必竟是小錢,不太在意。但一直到2, 3月,繼續有紀綠,我於是去問老婆說是不是她買的服務啊?因為我肯定是沒買的。她說,沒印象,於是我才開始調查一下。

結果也查不出來,可能生活都太忙了,根本忘記快半年前的事情怎樣了。但反正,就是退掉嘛!於是我就想有空要去退,但似乎第一次想去退還連這服務的名稱都給忘了,以及找到後還不知道我的帳號密碼是啥... 又拖到再被收一次費了... orz...

於是上周末我終於逼自己把這件事給了結了。重設密碼,才能登入,然後取消。我們一次服務都沒用過,大概也被收了快上千台幣了吧?

回頭想,我最好的猜測是我去年底換手機,有可能是spotify搭上來,結果我可能不小心按下同意免費試用一個月之類的,然後一個月後就開始收錢了,自己都搞不清楚.... 什麼好處都沒撈到,錢倒是乖乖"被"付款了...

難怪他們說出「你的離去讓我們感到非常難過」,完全可以理解。

image.png
pixabay

其實最近一兩年來,我還蠻常看見甚至就遭遇了這類的線上收費"陷阱"。肯定是合法的,都是大公司,但手段上蠻令人不齒的,都是利用人性弱點。

通常就是先免費給你試用一個月,然後但書是,你得同意一個月後會扣款正常使用,要是試用期滿不想繼續,就得自己來取消。

別擔心,取消收費模式肯定是很難找的,埋在許多確認跟不明確的分類下,讓你有可能打退堂鼓,乾脆就繼續消費好了,反正通常也不是多大一筆錢...

通常都是影音或音樂類平台。然後影音類可能會在網站打廣告說免費看某某熱門電影,或是腥羶色電影等等,努力打動你的慾望,然後再利用你心底的小惡魔聲音:"反正一個月後再來取消,那我就賺到了啊!?",於是就乖乖填入信用卡資料或是按下同意手機扣款的表單...

就連Netflix也是這種模式啊...

我可以理解這種線上平台得先讓你體驗才好推廣的想法。但是,真正人們有需要的東西,你去好好收費都很好,一定得要設計這種人性弱點的模式來卡消費者嗎?更可惡的是說不定包裝成一種"好康"優惠,其實都是暗藏禍心... 感覺這些如果在區塊鏈式支付能夠普及後,可能就會減少一些吧?

Spotify我常聽到,估計也是不錯的公司,但我又不聽流行音樂,更沒有付費買音樂的習慣(也不下載盜版),這樣只會讓我討厭這家公司啊~~~~

P.S. 本文在Steem與Hive兩鏈同發。

Sort:  

同感。銀行端也很廢,無法良好控管。按理來說應該要我們存錢客戶端經可靠驗證(電話驗證資料證明本人、臨櫃辦理、網銀、atm輸入密碼),就可以取消這些自動付款。

銀行這些業者只看主管機關跟有錢客戶... 其他人就隨便了... >_<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7
TRX 0.11
JST 0.030
BTC 71005.71
ETH 3788.87
USDT 1.00
SBD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