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见妹妹消瘦,路遇古怪老道:邪物上身

in #history7 days ago

清朝康熙年间,在绥远县有一位财主,名叫王有才,在县城经营古董生意。他为人仗义,遇到朋友有困难总会帮一把,也不计较回报。久而久之,朋友都拿他当冤大头。

王财主膝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王莹儿,二女儿名叫王馨儿。王莹儿比王馨儿大几岁,两个女儿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聪明。可惜妻子去世早,没能看到女儿长大成人。

妻子去世后,王财主感到愧疚,因此对两个女儿疼爱有加。好在两个女儿也孝顺懂事,而且贤惠漂亮。王财主很是骄傲,逢人就讲,遇人就夸,整个县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两个女儿。

女儿长大总是要出嫁的。眼看王莹儿到了婚配的年龄,王财主担心女儿嫁到婆家受委屈,因此对男方的家世要求很高。虽前来提亲的小伙子不少,但都被王有才拒之门外。

王有才有一个好友,名叫周大贵,家住河间县。绥远县和河间县相距不远,也就半日的路程。周大贵在当地可是出了名的大善人,经常救济穷苦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妻子李氏贤良淑德,儿子周子异自幼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长得文质彬彬,看着就让人喜欢。

周子异和王莹儿同岁,前几年也见过几次面。王有才对他很是满意,心想着撮合二人的婚事。为了女儿的幸福,王有才丢下面子,亲自前往周家提亲。周大贵前些年也见过王莹儿,对王莹儿很是满意。于是,王有才和周大贵就为二人选定了良辰吉日。

王莹儿出嫁之日,王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王有才依依不舍地将王莹儿送出院门,眼看着王莹儿走上花轿,王有才泪流满面。好在二女儿王馨儿还小,不到出嫁的年龄,能陪在王财主身边做个伴。王财主很是欣慰。

王莹儿出嫁后,家中只留下王财主和王馨儿父女二人。王财主平日也要去店铺忙生意,不能整日在家陪着女儿。他担心王馨儿在家无聊,就经常买些小玩意逗她开心。

这日,王有才店铺无事,就在家中陪王馨儿。父女二人在院中喝茶聊天,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王馨儿起身前去开门,见一男子正站在门口,笑哈哈地说道:“馨儿,你父亲在家吗?”我找他有事商谈。

此人王馨儿认识,是王有才的一好友,名叫李亮,在县城经营米铺生意。此人长得尖嘴猴腮,皮笑肉不笑的,而且名声也不好,王馨儿不太喜欢他。

王馨儿知书达理,虽不喜欢此人,但不能丢了父亲的颜面,笑嘻嘻地说道:“李伯伯,我父亲在院中休息,你快请进来吧。”

李亮被带入院内,王有才见来人是自己的好友,急忙起身招呼李亮坐下聊天。王有才知道他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前来肯定有事情,问道:“李大哥,你今日前来有事吗?”

李亮有些不好意思,扭扭捏捏看了看站在一旁的王馨儿,微微一笑。王有才瞬间明白,李亮这是有事情要说不想让女儿听到,便吩咐王馨儿先去屋内。

王馨儿很是不悦,嘟着小嘴就离开了。王馨儿走后,李亮叹了口气,说道:“王老弟,你也知道今年粮食大丰收,买粮食的百姓很少,我家进的大米一直没能卖出去,放在仓库里都发霉了,不能再卖了。明年的行情还不知道什么样,总要储备些放着,万一行情好,还能赚回来。眼看现在就要开始储备粮食了,我手中实在拿不出银两了,希望王老弟拉着大哥一把。”

李亮说着,眼泪都流出来了。王有才有些同情,同是做生意的,谁都有个难处。可王有才不做米铺生意,对行情并不是太懂,只能听他说,也不知道真假。而且王有才深知此人,他的人品不太好,做生意偷奸耍滑,喜欢喝酒。前年他找王有才借了两银子,到现在也没还,一拖再拖。

此时他还来借银子,王有才有些犹豫。过了许久,李亮见王有才迟迟没有答应,他有些着急,赶忙说道:“王老弟,我们兄弟这么多年,你还不相信我吗?我肯定会还给你的。你若实在不放心,我手里有一只上好的玉钗压在你这里。”说完,李亮从怀里掏出一只玉钗。

王有才瞬间被玉钗吸引,见玉钗颜色碧绿通透。他做古董生意这么多年,一看这就是好东西。王有才拿在手中,有些爱不释手。他缓缓说道:“李大哥,你要借多少两银子?”

李亮见有戏,笑着说道:“我想借两银子。王老弟放心,过些日子我店铺周转开了,就还给你。”王有才有些犹豫。心想这只玉钗好是好,但也不值两银子啊。但李亮都拿出东西作抵押了,自己也抹不开面子拒绝。沉思片刻,王有才点头答应,并让他明日到店铺中取。李亮闻后,很是高兴,连连道谢,然后屁颠屁颠地就走了。

王馨儿见李亮走后,气呼呼地来到父亲面前,嘟着嘴说道:“爹爹,你怎么又借给他银子啊?一看他就不像好人,上次借咱家的银子还没还呢!”

王有才见女儿生气,赶忙去哄女儿开心。此时他想到了拿在手中的玉钗,笑嘻嘻地说道:“馨儿啊,别生气了,父亲今日给你弄了个好玩意,你肯定会喜欢。”

王有才说完,从手中拿出玉钗,在王馨儿面前晃了晃,然后插在了她发髻上。他看着戴着玉钗的女儿,说道:“还是我女儿漂亮,戴什么都好看。”

王馨儿被父亲这么一说,有些害羞,捂着嘴咯咯咯地笑了起来。王馨儿对这只玉钗很是喜欢,自此一直戴在发髻上,从未离开过。也正因此,玉钗差点让王馨儿丢了性命。这是为何缘故呢?

过了大半年,这日王馨儿在院中喝茶,突然摔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家仆见状,急忙去请郎中。王有才听闻女儿生病,很是着急,急忙往家中赶去。王有才来到家中,见女儿在床上躺着,很是心疼,不禁泪流满面。

此时郎中也赶到王家。郎中把了脉,说道:“王员外,小女只是摔得有些重,我开些药服下,就会没事的。”

王员外听郎中说女儿没事,才放下心来,煎了药为王馨儿服下。过了四五个时辰,王馨儿醒了过来。只见王馨儿目光呆滞,郁郁寡欢,不与人说话,任人呼喊都不搭理,而且还特别能吃。本来能吃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可王馨儿一日要吃很多餐,每餐都是一桌子好菜。

王馨儿吃饱喝足以后就躺在床上睡觉。一连数日,王馨儿如此狂吃,却一点没胖,反而越来越瘦。王有才可犯了愁,只好又请郎中来家中查看。郎中看后也没发现有何病症,无从下药,只好让其在家中休息。

话说王莹儿自从嫁入周家,也没回来过几次。每次想来的时候都有事被耽搁下来。这日,王莹儿心中实在想自己的父亲和妹妹,恰巧丈夫周子异无事,便带着她回了娘家。

夫妻二人商议回娘家小住几日。来到王家,见院门敞开着,父亲在院中睡觉。王莹儿看到父亲很是高兴,急忙跑到父亲面前,想给他一个惊喜。

临近父亲面前,她看见父亲眉头紧锁,眼角含着泪水,像是刚哭过的样子。王莹儿很是着急,父亲平日嘻嘻哈哈,她长这么大只见过父亲两次流泪:一次是母亲去世,一次是自己出嫁。她心想家中肯定出了什么事情。

王莹儿轻轻将父亲叫醒。王有才睁开眼,见是大女儿站在自己面前,此时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伤心,泪流满面。王莹儿不知所以然,只好在一旁安慰。

过了许久,王有才才缓过神来。王莹儿急忙问父亲:“爹爹,家中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王有才含泪将王馨儿的事情如实讲述一番。王莹儿听后惊讶不已,赶忙来到王馨儿的房间。王馨儿正在吃饭,狼吞虎咽的样子被王莹儿看个正着。她有些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妹妹,和之前简直是判若两人。

王莹儿上前呼喊她,她也好像没听到,没有理会,只顾自己吃饭。没多大会,一大桌菜被吃个精光。她拿起衣袖擦了擦嘴,回到床上继续睡觉。

王莹儿看着妹妹这般模样,很是心疼。她上次来见她还好好的,现如今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王莹儿越想越不对劲,她心中隐隐觉得,妹妹这根本就不是病,而是遇到了不干净的东西,中了邪。

王莹儿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诉王有才。王有才本不信邪,但听女儿这么说,也好听她的。王莹儿提议找个老道士来家中看看,王有才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点头答应。

听闻河间县有一老道,名叫李阳,来岁很是厉害。而且老道和周家颇有渊源。早年间老道刚到河间县时,人生地不熟,整日食不果腹,幸得周大贵接济,才能在河间县安身立命。老道对周大贵很是感激,后来还帮周家看过风水,至此周家才发的家。

想到此时,王莹儿赶忙吩咐丈夫周子义回家去请老道。周子义来不及坐下休息会,就着急忙慌地往家中赶去。

第二日午时,周子义带着老道来到家中。众人一阵寒暄,然后王莹儿带着老道在家中转了一圈,也没看出异样。最后来到王馨儿的房间,老道上下打量着王馨儿,眼光落在了王馨儿的玉钗上。他随手将玉钗从她发髻上拿了下来,有一丝丝寒意进入体内,随之老道脸色阴沉,

样子十分难看。老道叹了口气,说道:“肯定是,这玉钗有问题。”不知这玉钗从何而来?
王有才听老道发问,赶忙将事情原委讲述一番,说完后问道:“这玉钗有何问题?”老道说:“这玉钗看着好看,但摸起来有些含义阴气很重,而且愈有灵性,应该是原主人的心爱之物,或者说有原主人的情感寄托在里面。”

王莹儿说道:“道长,那该如何是好?”老道摇了摇头,说道:“目前还不知道,我先看一看这玉钗的始末,再做决定。”老道说完,从衣带中掏出几张符纸和香炉,他将玉钗放在桌上,点燃三根焚香,将符纸贴在屋内的四个角落,自己才来到桌前坐下,闭上眼睛,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众人都不敢惊扰老道,安安静静的站在一旁看着。

过了许久,老道缓缓睁开眼睛,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果然是,这玉钗有问题。”老道喝了几口水,将故事娓娓道来。

玉钗出自明朝时期,在景阳县有一富商名叫朱磊,家中做木材生意,家境殷实。朱磊精明能干,打小跟随父亲学习经营之道,他岁时,父母因意外去世,他便继承了家中的生意。
他为人厚道,待人和善,诚实守信,因此客商都喜欢和他做生意。朱家在他手上越做越大。
那年,娶了当地富商的女儿为妻,妻子贤良淑德。婚后夫妻恩爱如胶似漆。

转眼间过了一年,这日是夫妻二人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朱磊知道妻子对钗子很是喜爱,他便精心为妻子准备了这只玉钗作为礼物。前世很是喜欢,每日都带着,从不离身。这一年北方战火连天,蒙古大军在边境骚扰百姓,百姓苦不堪言。蒙古大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朱磊家中的财物也被一抢而空。夫妻二人只好四处逃难,一连数日,夫妻二人身上所带银粮所剩无几,只能沿街乞讨。

在那个年代,家家都很困难,能要到的食物少之又少。每次要倒一点点食物,朱磊都不舍得吃,偷偷留给妻子。二人来到均安县境内,均安县是有名的贫困县,因地势环境的原因,庄稼收成不好,百姓自家都不够吃,哪有余粮接济他人。一连几日,夫妻二人都没有要到吃时。
眼看二人就要饿昏过去。二人身上唯一值钱的,就是前世头上的玉钗。钱氏有心将玉钗卖掉,换点吃食,可朱磊不同意。这是他送给妻子的礼物,寄托了他对妻子的情意。钱氏见丈夫不乐意,只好作罢,最终夫妻二人被活活饿死。死后二人不愿意分开,就寄宿在这玉钗之内。

随着时间的流逝,玉钗换了很多主人。最后落在了王馨儿手中。王馨儿女儿身身子弱,压不住夫妻二人的阴气,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王莹儿听后很是同情,但更心疼自己的妹妹。他急忙问道道长,他们会不会伤害我妹妹?老道说那倒不会,他们只是看到你们家中富裕,就想多吃点,没有恶意,但对你妹妹就不好了,影响他的身体。王莹儿说道长,那该如何破解?
老道说你让人取一碗米饭,一碗清水,一根筷子。很快,王莹儿就将老道所要之物准备齐全。
老道将筷子立在王馨儿门前,又将水倒入米饭中用手搅了搅,然后放在门口。老道拿张符纸点燃,抛向门口,嘴里念念有词。过了一会,立着的筷子突然倒地,老道才罢手,舒了口气。
老道说已经将夫妻二人送走,过几日你妹妹就会好起来。一家人听了老道的话,才放下心来。

王莹儿看到桌上的玉钗,问道道长,这玉钗该如何处置?老道哈哈一笑,说道这玉钗和你妹妹有缘,就留着吧,夫妻二人已经送走,但他们的情感还寄托在里面,日后也会帮助你妹妹选个如意郎君的。

过了没几日,王馨儿恢复如初。一家人对老道很是感激,自此家中再也没有出现怪事,一家人和和睦睦,过着安逸幸福的生活。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0
TRX 0.12
JST 0.029
BTC 62001.44
ETH 3479.98
USDT 1.00
SBD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