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拆解-2】基于储备的去中心化交易方案--Kyber网络

in #decentralized6 years ago

声明:无利益相关。

近来读了一些关于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项目白皮书和文章,大概了解到当前有三种主要的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

  • 订单簿型
  • 储备池型
  • P2P型

这里列举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在大框架下说明今天要讲的这个项目的解决思路,暂时不对这几个概念做详细对比。

个人觉得,理解一个项目要注意三块内容:

  • 概念
  • 场景
  • 技术架构

首先,一个项目里会出现的新名词、新概念,需要我们花时间去构建出完整的理解。而结合着场景,图像化,这些概念将更好理解。其次,概念也是为了场景服务。通过场景也能辅助我们理解概念。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场景,我们能初步判断出这个项目的价值所在。最后,技术架构,这个是对场景的技术化的展示,通常在场景部分理解完成后,有兴趣可以看看技术结构,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略过也无妨。

而当真正去梳理一个项目时,个人感觉一般得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1.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什么(包含当前的痛点)?

2.它是如何实现的?

下面我们将按照这个逻辑,讲一讲Kyber Network,主要内容从白皮书和官网资料出发。注意,我拿到的白皮书版本是2017年8月27的这个版本,写文时间是2018年9月07,核心思想没有大的变化,但细微之处有差别也请多多指正。

一、Kyber Network的目标是什么?

可以看到,Kyber Netowork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做交易所,虽然做的是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我们知道区块链世界的三大入口:交易所,钱包,浏览器,都是非常重要的流量入口点,是必争之地。其次,Kyber也是一种支付手段。我们知道,在区块链数字货币资产的流动中,当下有最大资金流的还是交易所,而不是支付。但是,一旦条件成熟,数字货币支付也将是块大蛋糕。所以Kyber目前的两个主要目标,都是在钱最多的地方。

既然知晓它的方向,我们就要问一问,它的优势是什么。

作为一个交易所,从用户角度来说,我们期待着什么呢?

第一,我们希望交易所要能很快就完成交易,不能挂单半天卖不掉,也买不着。

第二,交易费率要低,不然好不容易赚点钱,手续费扣掉一大笔,就会让人很难受。

第三,交易所要安全,本打算通过交易赚点钱,结果本金还被交易所弄没了,或者被其他不良网民偷去了,这个用户是接受不了的。

那么,按照用户的需求来看,去中心化或者中心化其实不是特别痛点。不信,你自己去体验一下当前的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交易所看看,至少从界面上来说,是不大能感受得到很大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对这个机制是否能够保证安全性形成一种共识。

Kyber宣称:自己能够做到完全链上的、去中心化的、即时的交换。

这三个修饰,概括了Kyber的特性,我们在下面分别展开。

二、Kyber真的能解决即时交换?

当我们去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把买家和卖家联系起来。

中心化交易所繁荣的原因,在于买卖撮合比较完善。买与卖的需求汇聚在交易所,越大的交易所,买单卖单的数量就越大,成交的可能性越高。我们知道,买卖挂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限价单,是按照自己的心理价位,发布一个订单,等待成交,也可能根本不会成交。比如当前BTC一个价格在4~5万RMB,你认为BTC会回到14万,你挂着好了,这一天或许很快会到来,但是现在是不可能成交的。但是你想赶紧把BTC卖掉换钱,你挂一个市价单,按照当前市场的价格卖出去,这个也是瞬时可以完成的。

而在Kyber这里,读完白皮书的感受是,刻意宣扬自己能做到及时交换,但是概念之间有模糊说辞之嫌。比如,它会说中心化的交易所的资产提取到自己的钱包,需要耗费一定时间,但并没有说明白即时交易和兑换的不同。

在Kyber这里,提到的即时,是按照当前的最佳汇率,进行代币之间的转换。等同于中心化交易所的市价订单,都是可以达到即时的。

我们可以用Kyber干嘛?

理清楚这个即时的概念,我们就可以来看看基于Kyber到底可以干什么了。

Kyber本身是基于以太坊构建的智能合约,所以在没有引入跨链技术的情况下,去中心化的交易也只能在以太坊的生态里流转。以太坊生态里各种币确实很多,所以Kyber也能有用武之地。现在,回想一下自己的imToken钱包里的各种ERC20代币,先不看那些空气币,而是关注那些已经得到一定价值认可的代币。我们不由得会想,币太多了,我想把某些币换成ETH,或者其他的我更看好的。要知道,每个币对应的是背后的项目,既然是项目,就有发展的好与坏之分。怎么换?一种是提到支持这种代币交易的中心化交易所,进行币币交易。另外的大选择就是到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比如支持0x协议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等等。

或者来用用Kyber。KyberSwap不是一个协议,而是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换平台。

我们首先要授权钱包来使用KyberSwap,比如以MetaMaask举例子,需要授权私钥,才能使用KyberSwap。接着我们开始进行交换,比如GNX兑换到ETH(我去看了下,目前还不支持),但是意思就是这个意思。设定好交换数量和费率,开始执行交换,这个事务是在链上的,广播之后,需求被满足,交易达成。这是交易层面。你看,我没有用匹配这个词,而只是说被满足,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讲到核心要点了:储备池机制

而在支付层面,基于储备池机制,用户可以用任意的ERC20代币来进行消费,但是商家并不想要一堆不认识的币在手里,假设商家只喜欢ETH,那么用户的需求是我不管商家收什么,我想用我喜欢的币支付(前提当然是已经有价格了),商家的需求是,我要ETH,Kyber网络能够自动完成这个转换,而且这个过程是大家感受不到的。就好像我们去买水果,无论你是用信用卡支付的,还是花呗,账户余额,银行卡余额,商家都不在意。

前面说了一堆,个人认为Kyber项目的亮点就在于,解决交换需求,用储备池机制保证即时交换需求,提供储备池的人可以通过手续费来获取收益。

看起来是个多方共赢的局面哈。

那么,这个储备池,感性的认识是怎样的呢?首先明确一点,交易事务一定在链上处理。买卖需求的流动性,需要有储备。这实际上和做市商的概念很像,提高数字资产的流动性。简言之,就是我想兑换代币A和代币B,有商家愿意提供这种兑换,也即用户的需求首先面向提供储备的商家,而不是个人。这也是在引入中介机制,只不过,是用智能合约。下面我们讲一讲这个技术结构。

Kyber的五大角色

1.用户:使用Kyber来发送和接收代币。包括个人用户,智能合约账户和商家。

2.储备实体:为平台提供流动性。官方提供+第三方提供。还可分为公共和私有。

3.储备贡献者,向储备实体提供资产,分享平台收益。这个只能向公共储备提供资金,私有储备不接受。

4.储备管理者:维护储备,决定交换费率,并填充到Kyber智能合约里,一般是几秒钟。

5.Kybernetwork操作者:负责添加或者移除储备实体,列出或者去掉网络上的交易对。初始是由Kyber团队来做这个角色,后期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管理。

每个角色都直接与网络连通。主合约需要储备池来提供高流动性。

技术结构非常简洁,位于中心的是Kyber网络的智能合约。用户面对的是这个智能合约主体,它能满足用户的兑换交易需求,也能满足个人和商家之间的支付需求。而且这个需求能够得到即时满足,为了做到即时满足,需要背后几个角色的通力合作。

注:Kyber上线时,只有一个官方的储备池,后面第三方注册加入以后就可以多个了。

为什么第三方会加入呢?

储备提供者完全可以不用加入Kyber网络来提供储备流通服务,自己作为一个储备提供商赚交易费的,那么加入该网络有啥好处?

首先加入Kyber,可以有更高的流动性。Kyber会和钱包服务商以及项目方合作。此外,Kyber还会提供储备后台管理,提供标准的流行的交易算法,策略,使得储备管理者能够自动地提供报价以及管理储备portfolio。也可以方便地部署自己的策略。Kyber要提供足够的诱人的措施来吸引大家来筑巢。

通用性

Kyber本身也是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基于Solidity实现,那么当前以太坊平台下的其他智能合约就可以轻松调用Kyber的API来使用Kyber的服务。

应用

最重要的是,Kyber是个交易所。即时交易是特色。且不会持有用户的代币,这样就没有损失风险。

其次,是支付。通过智能合约,用户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任意加密货币进行消费,购买商品或者服务。

基于Kyber的主要特点,我们可以设想更多应用场景,但一切都离不开它的核心:币币兑换+基于储备机制的高流动性。

未来展望

目前生态构建在以太坊,但是随着跨链技术的成熟,比如Polkadot,Cosmos项目的完善,Kyber也将继续拓展生态,届时,各种各样的数字货币的即时兑换将称为可能,这是很棒的用户体验,也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只是介绍一下基于储备机制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思路。

END.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9
TRX 0.14
JST 0.030
BTC 60268.51
ETH 3201.96
USDT 1.00
SBD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