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 ,不能一“钙”而论

in #cn2 months ago

正常人骨骼的矿物质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此后,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中的钙质逐渐流失,骨量开始缓慢下降。40岁以后的人群,如果不注意维护骨骼健康,加之存在有损骨骼健康的生活习惯,就可能出现骨质疏松。
当出现骨质疏松时,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腰背部及肢体负重部位疼痛。随着骨质疏松逐渐进展,患者可出现身高降低、驼背、骨骼畸形等表现,腰背部及肢体疼痛也逐渐加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表现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这种骨折被称为脆性骨折,是受到轻微外力作用或低能量外伤时发生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是髋部和脊柱。正因骨质疏松静悄悄地进展,又可毫无征兆地诱发骨折,所以骨质疏松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骨质疏松的预防主要包括:健康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补充营养。
健康作息 健康的作息包括生活起居规律,戒烟戒酒,适度户外活动,增加光照时间,维持合适的体重,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定期检查骨密度。
合理饮食 提倡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膳食多样化,保证谷薯类、蛋白质、新鲜果蔬摄入,足量饮水,清淡饮食,控制糖、咖啡及碳酸饮料的摄入量。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不仅可以刺激成骨细胞进行成骨作用,还可以促进钙吸收,减少骨量流失,保持骨骼强度。建议老年人每周进行3至4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适当负重锻炼,高龄老人则建议低强度日常活动及运动。适度的平衡训练可改善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和骨折发生。
补充营养 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的营养元素主要是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合理补充这些营养元素有助于骨骼健康。建议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摄入量至少1000毫克,维生素D摄入量至少400单位;65岁及以上人群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至少600单位。含钙较高的食物包括牛奶、酸奶、绿叶菜、坚果、豆制品等,而动物内脏、蛋黄、海鱼、菌类、乳类等食物含维生素D较高。如果单纯饮食不能满足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则需要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类药物。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0
TRX 0.12
JST 0.029
BTC 60320.14
ETH 3373.37
USDT 1.00
SBD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