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被太太养的那六年在干嘛?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 读《十年一觉电影梦》| 月旦评 | 品乐书会

in #cn6 years ago (edited)

0125_3.jpg

提起李安,除了电影,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可能就是“那六年”。李安说过,在那六年里他的太太养他,他没有出去工作。

那么这六年里他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第一件:写剧本

“我与乔尔罗斯合写了一个剧本《不是迷信》,也开始到好莱坞去试试,两个礼拜跑了三十多家公司。”

“那几年,我主要做的就是发展剧本的工作:自己写的,找美国编剧润饰、合作的剧本就有好几个;别人的剧本,请我以导演身份改写的,也有几个;自己的构想,找美国作家写的,也有几个。”

在这蛰伏的六年里,李安接触了大量的剧本,有自己创作的,也有改写的,同时还不断与电影公司打交道,按照电影公司的要求打磨剧本。

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让李安扬名的《推手》还有《喜宴》的剧本都是出自这一时期。

0125_2.jpg

第二件:与影视公司接洽,结识电影人

“这期间我跟中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洽谈过,企划小野、吴念真虽然好意热心,但讲话都很低调。”

李安深知拍电影不是一个人的事,必须得到支持,在与影视公司接洽的同时,他也结识了大量的电影人。让他翻身的《推手》,本来他自己还在犹豫要不要拍,是侯孝贤的话点醒了他。侯孝贤说:“……有机会能拍就拍!”

0125_4.jpg

第三件:居家

“平时我在家负责煮饭、接送小孩,分担家事……我们经济不够宽裕,所以我也不太愿意进城。”

这期间李安的太太读完了博士,还给李安添了两个儿子。太太为家庭付出很多,李安当然也要为照顾家庭出力,但这不是李安生活的全部。

0125_3.jpg

第四件:继续学习

“我天天待在家里很无聊,有时间就看报纸练练英文,也没什么进步。”

如果没有目标,只是盲目地努力,成果一定不好。这个时期李安也在继续磨炼英文,但效果不好,就是这个道理。到后来为了拍好《理智与情感》这部简奥斯汀的名著,那时李安的英文才真正脱胎换骨。

0125_2.jpg

第五件:继续做和电影有关的事

“这期间,我偶尔娶帮人家拍片,看看器材,帮剪接师做点事,当剧务等等,但都不灵光。”

“还有一次到纽约东郊一栋大空屋去帮人守夜看器材,好恐怖,真怕会遇上宵小或抢匪闯入抢劫。”

“为了身份,还曾干过两天的剧务打杂,做得很笨拙,大家一看我去挡围观的人就觉得好笑。”

“后来我只好去做些出苦力的事,拿沙袋,扛东西,其他机灵的事由别人去做。”

别小看看守器材,做剧务,拿沙袋,扛东西这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小事。首先这些所谓小事,仍然都是和电影有关的。不想做纸上谈兵的赵括,了解这些“小事”的运作方式,也很重要。

0125_5.jpg

第六件:写影评和报道

“1990年暑假,老二石头(李淳)出生时是我最消沉的时候……饭后,我躲在房里给台湾《中国时报》写影评与报道。”

看电影是一回事,看完以后把所思所想写出来是另外一回事,把所思所想用相对专业的眼光分析之后再写出来又更不同。

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向其他电影人学习的过程,而在写作过程中,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也都逐渐在发酵形成当中。

0125_1.jpg

所以

有人说李安被太太养的六年是做了六年的小白脸,甚至有些人把这一点当做自己继续吃软饭的借口。这样的人真是大错特错了。

这六年,李安寸步不离电影,写影评,参与拍摄,磨剧本,练英文,结识电影圈,完全是处在一个沉厚积累的时期。

要知道,看过李安的毕业作品《分界线》后,就已经有大票的人举着钱来找李安拍电影了。这蛰伏的六年不是李安赚不到钱,是他决心用自己的方式赚钱。

如果你不如李安那么有才华,又学不会他的厚积薄发,更没有娶到李安太太那样的牛逼老婆,那就不要再把李安这六年当做自己无所事事的借口了。没意思。

但,如果你心里还有真的想做的事,不妨坚持,不妨努力,哪怕有挫折。机会总会来临的。

李安说:

许多人好奇我怎么熬过那一段心情郁闷时期。当年我没办法跟命运抗衡,但我死皮赖脸地待在电影圈,继续从事这一行,当时机来了,就迎上前去,如此而已。

0125_1.jpg

Sort:  

能熬啊,这哥们真不容易。

是啊,他就认准当导演这条路了,就这么走,结果真的成了

坚持总是会有回报的,但又有几个女人能等待6年呢?

是的。甚至有些不要说等了,最好是直接得到拍完卧虎藏龙以后的李安:)

所以,真的遇到愿意等的,要好好珍惜。

希望我可以早一点遇上这样的一个人: )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8
TRX 0.11
JST 0.030
BTC 67689.07
ETH 3801.39
USDT 1.00
SBD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