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前世今生(2):精通比特币

in #cn7 years ago

images.duckduckgo-3.jpg

  • 作者:Andreas M. Antonopoulos

  • 中文翻译:王晓龙


译者的话:

如今大火的比特币,迄今为还不到10年的光景。不过,比特币并不是数字货币的开山鼻祖,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他之所以走的更远、更稳,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望见了那个即将成为现在的未来。

所谓一将功成万古,我们很幸运,既站在了巨人的肩头,又可以尽享区块链技术带来的红利。

不迟不早,刚刚好。


比特币的历史

2008年,一个化名“中本聪”的人发表了题为《比特币: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详见:附录A),比特币由此诞生。中本聪在一些前期发明(例如“b币”、“哈希现金”)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完全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系统。这个系统不依靠中心化的权威发行货币,也无需依靠它来建立和确认交易。这个创造的关键性的创新在于分布式的计算机体系(称作:“工作量证明”算法),它可以每十分钟在全球“投票”一次,通过去中心化的网络可以对所有交易达成共识。这个创造很简便地解决了同一货币同时支付两次的“双重支付”问题。最早的时候,“双重支付”问题被认为是数字货币的最大 缺点,只能有中心化的清算组织才能够对所有交易进行确认。

2009年,中本聪发布启用比特币网络,很多程序员参与了网络维护工作。工作量证明算法(挖矿)保证了比特币的安全性和弹性,使得比特币网络的算力呈指数级增长,现在已经超过了全球最顶级计算机算力的总和。根据比特币兑美元汇率,比特币的市场总值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迄今为止,比特币网络处理的最大一笔交易为1亿5000万美元,立即传输,无需任何费用。

2011年4月,中本聪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开发代码和维护网络的责任交给了充满热情的志愿者。那些为比特币做出贡献的幕后英雄们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不为世人所知。尽管如此,即使是中本聪,任何个人都无法控制整个比特币系统,因为它是建立在完全透明的数学原则,开源代码以及所有参与者的共识的基础上的。比特币不仅实现了自我突破,而且推动了分布计算、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一个分布式计算难题的解决方案

中本聪为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这一著名的分布式计算问题提供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独特的办法。简言之,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试图对行动的问题达成一致;在不可靠和有潜在问题的的网络中交换信息。中本聪的办法是,使用工作量证明这个概念而不是中心化的真实权威达成共识,代表着分布式计算领域的突破并且在货币领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还可以在去中心化网络中达成共识,用来证明选举、博彩、财产登记、数字化公证等的公平性。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0
TRX 0.12
JST 0.029
BTC 61609.18
ETH 3390.27
USDT 1.00
SBD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