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态北京猜想之北国江南山海水林天

in #cn6 years ago (edited)

北京天津雄安生态模拟粗略图 拷贝.jpg

考虑问题可以从为什么要取消天津,反过来问天津为什么就不能取消。

少一个直辖市无所谓,但北京多了北方第一大港,则如虎添翼。

上海发展深层次原因是承载了广袤的长江腹地的资源,便如香港弹丸之地可以发展一样,因为是窗口,上海是门口,门口必然大过窗口。

广东发展则是郑和下西洋打的金字招牌,因为对外贸易赚钱,容易建立资本积累,例如一部手机,如果没见过的话,可以等体积交换一块黄金,朱棣倡导的郑和下西洋,虽然最终成了赔钱买卖,却给广东等沿海地带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积累了大量经验,以后再和东南亚一直向西等国家打交道,成本降低了很多,市场更容易开拓。

为什么北方难发展,外向型经济少,资源不能充分进行价值转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卖资源,然后等别人加工回来再卖给自己。好在资源还有,东隅已逝,桑榆未晚。

北京身处西北东北两大资源交汇之地,此地形成北方经济中心,是顺理成章的,未必非要建成政治中心,都让南方发展了,北方等着南方施舍吗?南方有这么高的境界吗?换句话说,天子脚下的更容易得,城外居民呢?

在更高一个战略层次上,唯有北京获得出海口,才有更大的区域影响力和带动力。

想想俄罗斯为了出海口,费了多大劲?克里米亚是眼前的,圣彼得堡是过去的,为什么非要出海口?只因大国崛起需要海洋经济,那时候就知道,现在岂能不知道,那么交给天津做不就得了,问题在于,势力在手,给北京更合适。

北京更能充分发挥超大区域资源整合的能力,两翼伸展西北东北,双臂环抱渤海湾,双足立于京沪京广两个大纵深,这是起飞的架势。再说环渤海湾的大城市连绵区是不行的,城市化饱和度无法支撑如此大的区域,海岸线太曲折,海水太浅,如果环渤海密密麻麻的城镇,对于渤海湾恐怕是个生态灾难。所以是珍珠链模式,北京则是居中的大块儿钻石。

然则北京城市形态如何定位,穿插说下为什么好多城市最终成了摊大饼,因为如果没有外围强约束,城市的内在扩张力向外扩散的时候,是各向同性的,西北王二麻子觉得应该在马路对面再支个卖剪子的铺子,南边张姐也觉得应该在马路对面摆摊卖水果。城市生成表现在无数个体的合力,而形态的确定一般又是滞后的过程,因为顺势而为更易活子,如此向外蔓延也就不可避免了。

其实世界大都市已经到了稳定态,那么中国的还有多远?北京还有多远,这种扩张必然不是无止境的,因为有个总量,那么落子雄安,基本大局已定,北京周边慢慢摊,但是步伐定然放缓许多。

由此形成北京天津雄安正三角大格局。

在这个格局下,什么样的才更符合城市内在愿望?

问题城市有什么愿望?

城市的愿望是如果生活压力没有了,就会追求生活质量,物化的可以通过个体努力做,小有小得,大有大成。但是事关公共福利,个体就非常渺小了,根本无能为力。

物质可以创造,创造不出来可以慢慢改善。难点在于生态环境,难以建设而易于破坏,然而却是生活质量构成中最重要的之一,生活条件越好,这方面的渴望就会越强烈。

北京天津雄安正三角的构成,非常利于打造生态大都市,中间地带是合力最弱的地方,借势引导成大模样,连山接海,何其壮观。

猜想北京天津、北京雄安、天津雄安三城市之间,建立宽度20-40公里生态地带,以森林草地水系为主,三城市所环绕中间,建立直径大约50公里生态地带,廊坊划归北京,相关区域内城镇居民点可迁移至廊坊新城,北起燕山,西起太行山生态地带进行围合贯通,同时在天津周圈,也形成等宽生态地带,直到渤海湾。天津北部生成发展备用地,不再向雄安方向靠拢。

最终大生态北京目标是:北国江南——山海水林天。

如果建设雄安目的是绕开天津,短期看,更利于北京的福利,长期看就有点可惜了。

纯属瞎猜,欢迎拍砖。

Sort:  

格局很大,我肯定是想不出来的。顶。

一定是假宋丹丹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1
TRX 0.12
JST 0.029
BTC 66303.73
ETH 3592.29
USDT 1.00
SBD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