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起刀落,砍掉99%的幼稚

in #cn6 years ago

按理说把人群归类,是一件很粗鲁的事。明明大家伙几个人都是朋友,却在心里被你分成了三六九等。如果说出去,估计好多人会嘴上不说,心里想的也是:嗯,我特么是这么觉得的,那个谁谁谁就是比较 low……


不同于西方的科学逻辑体系,我们中国人接受的是传统文化的熏陶。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喜欢追求那些简短又简单的道理。

那种直接拿来就能用,然后每天照着做就好的行事准则。比如什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啦,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啦之类的。

这些箴言没有推导过程,但也因此无法证伪。不但简单粗暴,而且屡试不爽。

我个人在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时候,也会有两个简短又简单的标准:

  1. 看他是否羡慕别人
  2. 看他是否后悔自己

对一个成熟的人来说,以上两条都是不可取的品质。或者说,一个成熟的人,脑子里应该是没有羡慕后悔这两个词的。


一个人是否会羡慕别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学习能力强的人,看见了别人的成功,自己早就应该动手学起来了。那么情况只剩下两种:自己学会了,就没必要羡慕别人了;自己学不会,那就更没必要羡慕了,反正学不来。

如果你想要拥有什么东西,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假设了每个人都有,能够判断自己是否配得上某一件事物的能力。可恰恰就是这个能力,是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

绝大多数令人羡慕的人,都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或者在你想象不到地方承担了更多的风险。不了解这些,就抱着羡慕嫉妒恨这类情绪的人,不但会显得决策能力低下,还顺便暴露了一下智商。

比如说,有的人看到如今的网红,来钱快,就羡慕不已。心想,自己当初要是包装一下,说不定比 xxx 还红。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世界上的赛道有快有慢,直播、网红可能是一条上升比较快的通道而已。但如果你认为站在一条快车道上,就人人都是赛车手了,那么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翻车。

李笑来在专栏里说:给你1000万粉丝让你去当网红试试,不出三天你就会因为说错话而被网友扒的皮都不剩。

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认为必须要有这样的觉悟:

那些我不懂的,就不是我应该得到的。

接受自己过去、甚至眼前的不完美,不去羡慕任何人。


再来说说后悔。

后悔这种情绪,就更加暴露一个人的心智不成熟了。

“我当年要是买比特币就好了……”

当年买比特币的人这么多,也没见几个人,能够经历几轮牛熊,还继续在币圈里混迹的。

那个时候你没有这个认知,那么即使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也没有这个觉悟对它进行投资,即使投资了,也会因为没有看清它的长期价值,而在中途的某一轮大跌中割肉离场。

会后悔的人,通常还会忽略时间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如果我几年前花钱买了腾讯的股票,而不是花钱买了 QQ 头像,那我如今不是发达了?如果我几年前去做了淘宝,几年前去做了公众号,那我也就成功了?

确实,在某个时间点上,做对一些事是可以让人受益。但请不要忽略这中间的过程:

是在某个时间点上做对一件事,然后一直做,做到现在,才会让人受益。

多少人想着要是有个时光机就好了,回到几年前,去做一件什么事,然后就改变人生了。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你回过头去想一想,这几年你没有用来持有腾讯股票的时间,这几年你没有用来做自媒体,没有用来开淘宝店的时间,你是专注于某一件事上了,还是就这么荒废了?

让人收益的事,乍看上去就好像是曾经错过的一道选择题,可实际上,这是一道当初你不愿意去做的解答题。

这道解答题,必须一直做,做很久,才会有结果。


以上是我最近对人性的一些小感悟。一旦把“后悔”和“羡慕”连这种情绪从大脑中清除出去,我突然发现这世上就只剩下两个选项:

  1. 我选择做,然后努力去做到,
  2. 我选择不做,这件事和我无关。

其实这个道理,古人早就想明白了,它叫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Sort:  

说得好。尤其是不后悔那段。我理解的是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后悔就是心里拒绝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写的很好哟😄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2
TRX 0.12
JST 0.029
BTC 66524.25
ETH 3616.53
USDT 1.00
SBD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