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刘慈欣:山【品乐书会】

in #cn6 years ago

地心游记.jpg

图片来源于《地心游记》

爬山,其实也是一种探寻真理的方式。

前几天写了一篇《品读刘慈欣:朝闻道》,@flowerline兄留言,“如果真理是随着时间而改变的,那么真理还是真理吗?”我认真思考了一会,回复,“真理不会因时间而变,真理会因'空间'而变。”或许,刘慈欣的《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01

刘慈欣的《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登山爱好者在挑战珠峰的过程中失去了四个同伴,巨大的悲痛和内疚让他决定从此远离所有的山,在大海上彻底放逐自己。某天,一艘外星人飞船停靠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巨大的引力将海水吸起来,形成了一座万米高的山峰。主角见山思情,努力要爬上这座“海山”,经过一番努力,他顺利爬上山顶,获得了同外星人对话的机会。外星人来此并无恶意,只是想跟地球人打个招呼,并且介绍了自己探索宇宙的历史。

外星人是硅基生物,生活在一个半径3000公里的球形空间,四周都被岩层所围绕,他们因此建立起自己的第一宇宙模型,密实宇宙轮:宇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他们生存的半径3000公里的球形空间,一是围绕着这个空间的无限岩层。他们称自己的世界为泡世界。

随着外星人有能力进入更深的岩层,他们居然发现,岩层的密度是逐渐递减的,并且预测,向外三万公里处,岩层的密度为零,将淡化为空间,从而产生了第二宇宙模型,太空宇宙论。同时,他们发现了万有引力,引力会将物体吸引到靠近泡世界一侧。

是的,其实泡世界就是一颗行星的地核空间,地核是空的,外星人就是地核生物。

明白了这一点,地核人继续挖掘岩层,希望早一点到达星球的表面。就在他们挖通地表的时候(其实是到达了海底),海水倒灌进他们的挖掘船,这种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瞬间吞噬了所有船员的生命(因为他们是硅基生命,以电为生)。他们害怕恐惧,称这种东西为“无形岩”。

地核人制作了“火箭”成功冲出了大海,第一次看到了星空。赞叹之余,他们认为自己来到了一个更大的泡世界,这个泡世界半径有200亿光年,四周是由致密的岩层所围绕,所以便派出宇宙飞船,继续向宇宙边缘飞去……

02

地核人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因为接触的空间变大,对宇宙的认识也在变化,从密实宇宙轮,到太空宇宙论,正是因为身处的位置不一样。位置决定了想法,位置决定了眼界,或许位置也决定了真理。

读完此文,不禁想到,月球据说是中空的,里面会否有月核生命?我们宇宙的边缘到底是不是密实的岩层?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品读刘慈欣系列文章:
1-品读刘慈欣:天使时代
2-品读刘慈欣:命运
3-品读刘慈欣:2018年4月1日
4-品读刘慈欣:赡养上帝
5-品读刘慈欣:微纪元
6-品读刘慈欣:坍缩
7-品读刘慈欣:西洋
8-品读刘慈欣:镜子
9-品读刘慈欣:朝闻道

Sort:  

刘慈欣的书都很不错,只是娱乐性方面弱了点!

是这样的。

我们的世界观受认知限制。物理存在的限制是真实存在的。边界就在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

其实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是一回事,我们就直接称为“真理受范畴限制”。说起来,约翰·巴罗他们几个,觉得某些宇宙“常数”实际上是随时间变化的。但可惜经验证据还不充分。
地球人的眼界应该主要随技术变化么!技术决定了能到达的位置,决定了能看到的范畴,决定了能验证的内容。反过来说,技术又受思想的发展、实践的需要和其它基础科学的影响。所以啊,没有什么占有最终的决定地位,而是互相促进的。在不同的时空下,其中某个方面更突出一点。

怎么有点儿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感觉?

测不准原理用波函数的形式表示就很清晰,在动量算符上收敛的时候位置算符变成无穷大(算符不对易而不存在共同本征态导致的),反之亦然,这个属性和时空特性本身没有什么关系。
现代涉及时空结构特征的主要是引力理论,量子理论尤其是标准模型对这个是无能为力的。
所以把引力理论量子化,或者把量子理论几何化是当前的物理学热点嘛。

受教了

客气~要遇到真正的科幻小说读者很不容易,加油!

@matihe,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欢迎欢迎

@matihe "这个泡世界半径有200亿光年" - 这应该是一个星系吧,呵呵

在我们看来是星系,在地核人看来,应该就是一个更大的泡世界吧,毕竟经历不一样,认知就不一样。

嗯,这个说法也对。

的确如此,真理或许只是人类自己鼓捣出来的东西。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怎么有些变得不可知论了呢?@matihe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7
TRX 0.16
JST 0.030
BTC 59400.36
ETH 2498.50
USDT 1.00
SBD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