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熊孩子不难,难的是叫醒装睡的熊家长---所思[2]steemCreated with Sketch.

in #cn7 years ago (edited)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时不时就会有熊孩子的新闻霸占头条,让人不禁惊叹:没有最熊只有更熊。

比如下面这位惊动美国FBI的“国际熊孩子”。

今年8月初,国内一对夫妻带着六岁的孩子飞往美国洛杉矶度假,因为熊孩子不停地喧哗吵闹,上蹿下跳干扰领座乘客。邻座乘客多次向父母抗议却毫无效果,最终双方大打出手上演了一场空中全武行。飞机落地后等待他们的不是美好的假期,而是FBI执法人员的调查,最后等来的是因故意伤人罪拒绝入境并次日遣返回国的结局。

大家估计都很纳闷,当初生下来的明明是天真可爱的小猴子,怎么长着长着就成了熊孩子呢?每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都是一张白纸,后面的一笔一画都是父母涂上的色彩。

先不要着急去掐死别人家的熊孩子,更重要的是叫醒熊孩子身后那个睡着的熊家长。

熊孩子

1、动辄把“孩子太小不懂事”当做免死金牌的家长,骨子里仍然是个没长大的熊孩子。

孩子打人了,丢下一句“孩子太小不懂事”扭头就走;孩子抢玩具了,对付一句“孩子太小不懂事”后一切照旧;孩子把人家的豪车划成了“大花脸”,甩出一句“孩子太小不懂事”自作可怜。

如果是孩子体质脆弱、情绪敏感、没有分寸,偶尔出一些小差错没有人会去追究。但
要是一个明显可以有效控制自己行为的孩子,仍然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上蹿下跳,父母还依然不管不顾,那就等于是在纵容孩子。

2、 喜欢把“我的孩子我来打”挂在嘴边的家长看似家教森严,实际上却把本该孩子承担的错误和接受的教训统统挡在门外。

我住的小区里有个男孩之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牙的缘故,经常没来由的逮到个小朋友就去咬一口。家长拉开孩子后也是一个劲儿的给对方赔不是,但对于自家孩子巴掌一直都是举着做做样子,从来没有真的打到孩子身上。以至于小区里的孩子见着这个小男孩都主动绕路走。后来据说这男孩最后咬了一只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孩子自己犯的错,就应该自己承担后果。郭德纲一次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时说,他对儿子打的比其它徒弟都还要狠还要多,只有小时候爸妈给他打出记性了,长大以后出去才能少挨打。

我当然不是要号召大家回家打孩子,但我们都应该明白,孩子终有一天要独自面对那个真实的世界。在那里孩子要是咬了人犯了错,落下来的可就不仅仅是巴掌了。

3、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坐在那里等着别的熊家长自动醒来,因为熊孩子关乎每个人的未来。

在网上看到一个留学生分享的德国教育的故事:

他某天跟一德国朋友外去路过郊区一条小河,看到一个孩子在钓鱼,旁边却放着两根钓竿,德国朋友不高兴地走过去,问道:“怎么有两根钓竿?”(德国规定钓鱼一个人只能用一根钓竿)
孩子回答说:“跟同学一起来的,他上洗手间了。”(果然不一会,上洗手间的孩子回来了)
德国朋友继续问道:“有执照吗?”(德国规定钓鱼要有执照的)
两个孩子赶紧掏出执照:“有呢,你看。”
“带尺子了吗?”德国朋友又问道。(德国规定钓鱼要有尺子,钓上来的鱼不到规定的尺寸要放回去)
“带了,带了。”两个孩又连忙掏出尺子来。
“哦。”于是德国朋友就走开了。
一旁的我很奇怪,不知道朋友为什么要管那么多。
“那两个是你家亲戚的孩子?”
“不是。”
“你朋友的孩子?”
“也不是。我不认识他们。”
“什么?不认识?怎么可能呢?那人家干嘛要听你管教?”
“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德国的未来,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德国朋友淡淡地说着。

看过这个故事,我也陷入了反思。我们习惯了在新闻头条里对各种熊孩子大加指责,却对身边熊孩子的小调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总以为孩子的教育只专属于他的父母。但孩子是我们共同的未来,教育更应该是社会的共识,如果我们想活在一个没有熊孩子的世界里,那就先让自己行动起来。

本文在 https://steemit.com 首发。感谢阅读,如有可能,欢迎Follow, Upvote, Reply, Resteem (repost) @lancy鼓励创作更多更好的内容。

Sort:  

知道了,以后不掐死熊孩子,掐着那个睡着的熊家长,咬一口!

你快放开那个熊家长,换光头强来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9
TRX 0.15
JST 0.029
BTC 63166.66
ETH 2575.67
USDT 1.00
SBD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