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成长记—030:让孩子认知真实的世界

in #cn6 years ago

图片由美美哒队友 CY糖果 制作

喋喋不休的母亲

总是很容易,在路上,在公交上,碰到那些喜欢喋喋不休的母亲。我想,这种母亲大概也能分出个三类吧。

第一类:“教育”不休

背唐诗,算数,念英语……时间太紧迫,竞争太激烈了呀,孩子你不能落后于人嗱。来来来,妈妈陪着你,出行时间不浪费,好好学习背背背。

第二类:“问题”不休

这些妈妈就像一个问题少年,她总有问不完的事儿,而坐在一旁的孩子也总是有一句,没一句地回答着。

诶,那天老师说了啥,记得吗?班长不是还写到黑板上了吗?你怎么就没记着呢?不记着怎么行?你这样的态度是个好学生吗?我说你怎么就那么笨呢?

第三类:“道理”不休

这些妈妈实在是孩儿的“人生导师”,就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也许孩子的内心也就如至尊宝吧。

唉,我儿呀,你知道这学校有多难上吗。我和你爸费了多大的力气才让你得到这个机会,千万不能放弃啊。文化知识是基础,得学好,学好了去哪都可以……


图片由美美哒队友 CY糖果 制作

亲子关系的三种层次

我想,亲子关系大概有那么三种层次。

最好的一种,你能与孩子共情,与孩子感同身受,由此带来深深的理解;
稍差一点的是,你能做到及时的回应,根据事实而不是评判来跟孩子互动;
最差的,就是喋喋不休,那是一个与孩子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的父母。

举个例子,孩子玩泥沙玩得一身脏兮兮的,但他玩得很爽,兴高采烈地跑过来,要跟妈妈分享:妈妈,你看我盖了个好漂亮的城堡。

这时,共情妈妈体会到了他的感受,会说:哇,真的喔,你做出来一个城堡。不同频妈妈的反应则是:哎呀,你看,弄了那么脏,这衣服回去得洗好一会儿呀……

又比如,那个在《父母的觉醒》中震撼到我的故事:

孩子在家里突然把一张钞票撕成了两半,妈妈刚想要发作,但她马上又觉察到孩子的情绪,孩子那时真的很兴奋。于是她蹲下来,耐心的询问才知道:原来,孩子以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办法,可以把钱变多。

其实,孩子做的事情,背后的动力和动机,都是非常善良的,是有着良好愿望的。只是父母有时候被头脑的评判给遮蔽了,于是只能看到所谓的是非对错。

而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却是这样的:真实的体验,比所谓的正确,要重要得多


图片由美美哒队友 CY糖果 制作

真实的体验是什么

那真实的体验是什么呢?

我会说,
是孩子天然的,与事物建立起关系的能力;
是孩子的感官体验,情绪反应,还有创造性的表达。

在小思出生以后,我不止一次地觉察到,自己看待的世界的方式是如此僵化。我从来没有尝试过,用自己的方式来与世界互动,我有的只是一大堆“应该”和“不应该”的声音,但我却不清楚自己想要,或者不想要什么。

例如,我有一个“以貌取人”的习惯,小时候看到某个孩子长得不好看,就会认定他不好,千万不能跟他玩。之后,每到新环境,我都会无意识地把周遭的人群分出“好人”,“恶人”和“怪人”,这些形象直到关系真正地建立之后,才会发生转变

连我18年的挚交Nathan也是如此。第一次遇见是在开学的校会上,他就坐在我隔壁。他的那个葛优躺的姿势,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心里面想,嗯,这货一定是个不良少年,于是就好奇地问了一下他的入学分数,才发现他的总分跟我是一样的。那时我的分数还是挺高的,那得高分的同学,怎么可能是个坏学生呢?

于是我就跟他聊起来了,后来发现,虽然他总分是跟我一样,但分数的构成却非常“奇葩”,因为他的数学接近满分,而语文的分数却是不及格的。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Nathan直到现在,都还是那种比较特立独行的人。他坚定地追寻心中的理想,而不太理会那个正变得越来越浮躁的外界。

如果说大部分人的命运都是随波逐流的,那么,这个命运很可能在你小的时候就已经形成。

想一想,你什么时候有过真正的“独立判断”?这个判断完全是由你自己的体验得来的,还是是听了某个权威(父母、老师、舆论)的声音而认定的呢?

当我们跟事物建立联系时,最真实的并不是那些道理,而是我们自己对此所产生的体验。


总结

  1. 不要把自己头脑中喋喋不休的声音传给孩子,那都是“毒”;
  2. 跟真实的孩子呆一起,做最真实的自己,是亲子关系最好的状态;
  3. 让孩子去跟世界建立真实的连接吧,那是语言所不能传达的,更不是在父母头脑中的,谨记!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6
TRX 0.11
JST 0.033
BTC 64678.67
ETH 3086.68
USDT 1.00
SBD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