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杂忆 -------- 永乐江,我的母亲河@hqy二哥贺汪泽原创 |月旦评
她是湘江的一条小小的支流,发源于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流贯安仁全境,至衡山与洣水会合,向湘江流去。尽管全国地图上找不着她的名字,可在我心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我记忆中的安仁,一个贫穷的山区小县。一条简易的公路和永乐江正好构成一个十字架,而陆路交通那时几乎是一张白纸,日常之所需全仰仗这条黄金水道了
。
解放初期,大规模开展建设,稍微识几个字的农民都会钻着空儿流向城市。为了保障城市居民供给,国家需要掌握大量的粮食,征购的任务层层加码。粮食收集起来了,没法儿往外运。政府下达命令,年满十六岁的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吃自己种出来的粮食的农民,都得到山区去运粮。16至18岁算半劳动力,每人40斤;18周岁以上,60岁以下为全劳动力,每人80斤。得到政府的命令,每人带着红薯,竹筒盛着米饭,半夜踏着星星上路,百多里地,傍晚赶到运粮地点,办完了一切手续,星夜又往回赶。那样的年月,肚子填不饱,还要急行军。一旦掉队,装不上粮食,白跑一趟不说,罚起款来,全家一个月的生计都搭进去了。没跑惯远路的小青年,穿着草鞋没命的往前赶,一天下来,早已满脚血泡,连行路都困难,更别说40或80斤的沉重担子了。每一次运完粮回来,都要三三五五咀嚼运粮的艰辛,那哭鼻子的,被穿梭的人群挤倒在路坎下的,都会成为取笑的对象。
农民是天生的乐天派,咀嚼自己的苦痛也不乏几分幽默。父辈被艰辛的生活考验出一双铁脚板,挪过儿子、侄子的份额;独门独户的后生,出发前母亲总要千叮咛,万嘱咐,哀告一位长者,可怜可怜这无依无靠的小后生。我没见过生离死别的场面,幸运尚未长大成人,只目见在苍茫的夜色中母亲借着豆大的昏暗的灯光,颤巍巍地向儿子递上一条两头包扎小石子一样沉的熟红薯的长澡巾,呆呆地望着儿子消逝在夜色中,至今仍令我心灵震颤。
粮食从边远山区运来了,集中堆放在县城的仓库里,水道这时就派上了用场。
每到中秋时节,稻谷早已收割完毕,豆苗风长,已能盖住脚背;红薯藤也爬满了丘垅,农事稍稍有了空闲,正是我们观光船队的好季节。我们经常就在河边的田地里劳作,望着长龙一样的帆船队头咬着尾,逐队前行。并没有人撑篙,也不摇橹,船仿佛无人驾驶。有时听到拖长声音的号子,有人歌呼在前,马上即有人附和在后,此起彼伏,一时歌声雀起,溢出江面,送入我们的耳际。哥哥较我懂事,不肯停下手中的劳作,正埋头给豆苗松土。我“啊”的一声指给他看,前没有头,后不见尾,雪白的风帆一律的“母”字形,一样的船体,一样的姿势,真比娈生兄弟还相像。他用沾满污泥的手,擦一擦脸上的汗,仰面朝我手指的方向望去。我们怔怔的站在豆田里,看个够,看个饱,看得什么都忘记了,不觉天边的血红太阳放出金光,将经过的帆船染上一抹透亮的红光。暮色降临,我们带着别样的满足快快乐乐地回家。检点一天的劳作,实在没多少成绩;但我们知道,不会挨骂,生活的重担还没有到压弯腰的地步。
自然,农事紧的时候还是有的。我家自曾祖父、祖父去世之后,就没有主要劳动力了。父亲在外谋事,轻活妈妈和我们兄弟俩自己干,重活请来劳力我们帮着干。这些伯伯带着我们做事,布置我们忙上忙下,没有一点儿闲空。第二天,扫扫尾,又恢复了我们孩提贪玩的天性。我和哥哥都穿着短裤衩,双双跳进江中,美美地玩上一上午。河水是那样的清澈,我们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数着自己的脚趾。哥哥故意激起水花,荡起一圈圈波纹,我的身影也随着波纹的晃动而屈折变形。这时,银白色的细长的小鱼也发现了我们,在我们身边游来游去,胆大的还用尖嘴斗我们的脚,痒痒的,并不痛。我们来回浮动,用一双小手捞来捞去,当然,捞着的并不是小鱼,而是充满希望的一颗童心。
这样玩腻了,又去拣贝壳、花石子。贝壳酷似我们的小耳朵,被流水冲刷得晶莹透亮,放在手上,弯弯的摆成一长串。有时也用来摆八卦阵什么的。哥哥最爱掷石子,专找扁平得象铜钱的小块,侧着身子从水面上削出去,溅起一圈圈涟漪,而石子早已飞上了对岸。望着这浪遏飞石的情景,我们陶醉在幸福之中,忘记了饥肠辘辘,仿佛今天就是为玩而来的,肩上已没有了谋食的重负。
烈日当空,我们泡在江中消散着热气。本来就没有填饱肚子,这时更觉饥饿难忍了。我们颓然地坐在纯白得一尘不染的沙滩上,连挪动一步的力气都没有了。我们吃力地挖出一条浅沟,平躺在沟里,然后将沙子慢慢地往身上堆,直到掩埋住双脚和肚皮,剩下两颗圆圆的脑袋,活象滚落在沙地里的西瓜。我们美美地睡上一觉,醒来,望着不远处来回摆渡的乌篷船,赶集的男女忙着返家,知道吃午饭的时刻到了,我们也蹒跚着往回走。
永乐江和我们相伴多年之后,我们开始顺着公路往外走,而回头看看江面的机会日见其少了。时至今日,我渐至老境,记忆中的永乐江已成过去。江中的白帆不见了,两岸的平沙不复存在,江水变得乌黑,象我们当年嘻戏的稚子也变成了打工族远走他乡了。这儿冷清得多了。社会文明进步,似乎永乐江也渐渐被人们遗忘了。我不愿意自己变成九斤老太,对我依恋的故土只有深深地祝福。
(2017年1月7日校订)
我是贺庆媛,退休老太太。欢迎关注交流。
健康写作每一天
想趁现在还能动做点事。
我家想也有条河,小时候可清澈了,现在水浑了。
现在政府重视治理环境,慢慢情况会好些。
是啊, 现在家乡的河流要么被污染, 要么都要干涸了, 我回老家的时候, 总是想去看看儿时玩的那个湖,可惜30年过去了,湖水没了踪影,成了一个大坑,后来坑被填平,又盖成了楼房。时过境迁,有的只剩下那缕淡淡的回忆了。
目前家乡的河流最严重的破坏是挖砂成壑,造成河岸崩坍。
贺老师写的真好,真是美好的回忆,现在再也见不到那样的河了……
谢谢鼓励!
老师兄的经历如一本光辉的故事书啊
年纪大,经历的事多。
故乡的景色,总是能勾起回忆。
是的,对生养的地方的情怀难以割舍。
二哥的杂忆总能勾起我对故乡的眷恋,以后我也要写个系列。我不知道能不能引起读者你的共鸣?也写写过往的那些人和事,使之以史为鉴!
非常期待噢!可能贺老师饱满的女性情怀更能够受到读者的喜爱😆
笔拙,慢,家务事多,明年可能有时间写。谢谢鼓励!
這帖子中的精彩內容已被OCD的中文小隊 - @htliao 和 @travelgirl 所發掘。
如果你接受並同意讓我們分享你帖子的精彩內容,請回覆這段留言。 如果你同意,你有機會能賺取額外的收益,你帖子中的其中一張照片或許會被用在我們的編輯帖子。
你可以關注 @ocd 來了解更多關於這個項目和認識更多帖子中的精彩內容!我們追求項目的透明。
同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