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三峡:宜昌天然塔

in #cn7 years ago

在宜昌城区沿江大道与横跨长江的宜万铁路大桥交会处的上方,有座称为天然塔的名胜古迹。此塔屹立在江边丘上,俗称“宝塔”,附近一条支流也因之称宝塔河,在现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环境中,虽然貌不起眼,但在旧时却是宜昌古城的城标。

天然塔的来由
天然塔虽名“天然”,却非天然而成,而是人工所建。据清同治三年(1864)《宜昌府志•艺文志》中的“重修天然塔记”(王春煦)一文载:“东湖为古彝陵州,西南滨江,江之南有葛道山,为客山,屹然高耸,城东主山卑弱,受其欺压。且江水自西峡一束,经西城而东,直泻荆门,非高标凌跨,无以束其势。故城南青草铺有塔,岿然耸峙江干。旧传晋郭景纯侨寓时所建,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咸于塔乎是赖。”文中的东湖是县名,清时为府、县治所,民国时为宜昌县,宜昌解放时为宜昌地、市、县治所在地,后因兴建葛洲坝工程,宜昌县城迁至小溪塔镇,即今夷陵区。宜昌古名夷陵,由于满清是外夷入主中原,时人忌讳“夷”,故书为“彝陵”。
王春煦是江苏娄县人,由进士入仕,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秋迁任宜昌知府,在上任的第二年就挥毫泼墨写下《重修天然塔记》。他在记中开宗明义道:“华言塔,梵言宰堵波,本西方之教,世辄谓可以控形胜,助起人文,虽属附会之词,而颇有其验,尚义之士,每不惮营建,以广福田焉。”其大意是说,我们华人所说的塔,佛教称宰堵波,传说可以控制山川形胜,有助当地文人的兴盛,这虽是牵强附会的话,但也很灵验,所以崇尚(迷信)的人士往往不怕辛苦而建筑。宜昌(东湖)的天然塔就是例证。究其原由,是因为城西南滨江,江的南岸有座葛道山(今磨基山),相传东晋有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曾隐居在这里,所以俗视为“客山”,屹然高耸。相形之下,宜昌古城背依的东山,俗谓“主山”,山势蜿蜒平矮,显得卑弱了,风水家便认为受了“客山”的欺压。再者,长江水从西陵峡奔流而出,“至此而夷”,折向绕西城朝东,直泻荆门山(与虎牙山相对,古西塞),若非相当高的标志凌驾与跨越,就不能制约这种态势。为弥补山川形势之不足,因此,在城南青草铺(地名,相当于旧时的乡,今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办事处)建一座塔,岿然耸立在江北,与江南的葛道山对峙。传说,这座塔是晋代郭景纯侨寓夷陵时所建,其目的是“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大凡这里的风水和人文,都有赖于这座塔。
从知府王春煦的记中,我们可以窥之天然塔的创建人及其兴建的初衷。在此前后的地方志书,大凡言及天然塔的,都无一例外地相传是郭璞所建。如1999年版的《宜昌市志•文化•文物》载:“天然塔位于宜昌城东南长江北岸,相传为晋代郭璞侨居夷陵时所建,明废。”郭璞字景纯,晋代河东闻喜(今山西)人,是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正因是名人效应,所以天然塔也逐渐成为夷陵古城的城标。

天然塔的传说
《晋书》有载,郭璞善于五行、天文、卜筮之术。他看风水、卜凶吉,在当时是一个颇有声名的“阴阳先生”。相传郭璞来夷陵后,曾察看夷陵地形,发现夷陵地势低下“缺土”,便使人用车运来中州的土,再对照阴阳的向背角度,垒建了两个土台子,借以抵消山川与五行不相符合的缺陷,并藉土而祭月,使之配合得宜。《宜昌府志》中是这样载述的:“尔雅台在城西北隅所堂街。《图经》云,晋郭璞注尔雅处,旁有明月台,前有明月池。故老佥云,峡州旧城为璞流寓时所相度,就山川形势,分配五行,独中央地势卑下,于土德为弱,因自中州辇土至峡,相阴阳向背之宜,特建二台镇之。”这就是后世取意“尔雅明月”的由来,并成为“夷陵八景”之一。由于年代久远,
如今“尔雅明月”已是芳踪难觅,但据历史传承而衍生出来的“尔雅街”、“墨池巷”却一直随城留迹存名。
尔雅台是因夷陵地势低下缺土而建,这为夷陵后人所接受。同样的,天然塔也是为了改变“客山”葛道山欺凌“主山”东山这种不利的风水而建。王春煦的《重修天然塔记》就说得一清二楚。要说其得名,推测起来,窃以为是塔建之后,历经风雨,屹然耸立,浑然天成;倘若取意,或许也寓为“依乎天理,顺其自然”。
而对于天然塔的得名,民间另有一种传说。1992年版的《荆楚名胜概览》、1999年版的《湖北地名趣谈》和《宜昌市地名志》等书籍中均提到:传说东海龙王的五个龙子违背天意,在夷陵为患,葛道山的天然嫂用天赐的七节降龙鞭狠打五龙,终将其治服,使之变成了一座五龙山。天然嫂也因连战五龙而累死。其夫地忽哥按照遗嘱,将其埋在五龙山对岸。天然嫂的降龙鞭随即化成了一座七级宝塔。每当太阳东升时,长长的塔影宛如一支巨大的七节鞭直刺五龙山,五条恶龙再也不能复活了。后人为纪念天然嫂,便将塔取名“天然塔”。
由于天然塔毕竟是人工所建,虽然经久也有衰弱的时候。所以《宜昌市志》载有“明废”一说。而究其实,天然塔历经东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诸代,至明末还保持原貌。王春煦的《重修天然塔记》文中就写道:“明季州官大学士文讳安之者,狭小其制,毁旧谋新,值闯变寝事”。这意思是说,文安之嫌旧天然塔太小,倡议毁掉旧塔改建新塔,由于李自成的大顺军占领夷陵或打进京城的缘故,此事谋而未成。

天然塔的重建
在文安之去世86年之际,已是清朝盛世时期的乾隆十年(1745),“士民始议修造,随筑随圮,迄未成功”(王春煦记)。当年东湖县的士民曾商议且筹资在原塔基处重建天然塔,但因人力财力等局限,屡建屡圮(毁坏或倒塌),仅建塔基二级。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邑中卢宏儒、徐经业、覃永泰、张文学等倡议重修,士子王永言十数人捐助金资,卢宏儒董其役。”当地士绅卢宏儒带头倡修,并负责工程建设,也和王永言(夷陵岁贡生,曾任枝江县教谕)等10多人捐助。当塔初具规模时,卢宏儒去世,徐经业(曾为东湖县候选同知)等3人继续主持工作。历时三年告竣,“且于塔旁创立庙宇,陪以园亭,不数月而顿标壮观”。对此,时任知府王春煦亲眼所见,“心窃善之”,所以当徐经业等人请他作记时,他便结合见闻和感想,写下了《重修天然塔记》,并在篇末点明:“盖以为后之慕义者劝云尔。”
前任东湖县知县何学青(广东番禺人,举人出身)也应邀写了一篇《重修天然塔记》。他同王春煦一样,都是颇有政声且深得民心的地方官,因而被地方志书作为“名宦”列传。据何学青的记云:天然塔在城东南十五里处,“莫详其所自始,旧基仅二级,颓废水裔,其称建自乾隆十年”。何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出任东湖县令,“簿书之暇,乐与诸贤士商榷文义”。他认为夷陵这地方正如东晋时的袁崧(今河南太康人)在《宜都山水记》中所说“山秀水清,类产俊异,信不诬也。然国朝(清)以来,科举及第者寥寥不过数人,深表惋惜。”“形家言塔处巽地,占文明,不宜弃,邑人士佥以为然”。由于当地人都认为塔与文明相关,所以希望官方资助增修。但县府适逢修葺学宫,“力不暇及”。辛亥年(1791),县学宫完成后,何学青便调任鹤峰知州了。过了二年,在癸丑(1793)十月中旬,他从鹤峰来夷陵,船到荆门山(古西塞)时,就遥见“塔则耸峙于大江之北,工已竣矣”。当夷陵“诸生”远迎何学青并集会塔下聚饮时,他说道:“为学之道,端在此矣,有基而弗修,终归荒弃。志定于崇朝,业专于精进,数十年未竟之绪,不三载而观厥成,此在人之自为耳,岂真有天然之塔哉!……东湖古峡州地,名贤往哲,风流具在,愿与诸生共勖之。”这就表明,天然塔已赋予人文景观的内涵。
据《漫话天然塔今昔》云:由于徐经业对于明清建筑的营造知识颇有研究,且能躬任其劳,奔走各地聘请修塔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并亲临现场,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以及广大士民的积极支持,天然塔从乾隆五十五年至五十七年(1790~1792)共投入土木砖石油漆各种建筑师和工匠100余名,经过3年寒暑建成。当时徐经业等人虽然尊孔孟,重儒术,但并非佛教信徒,所建天然塔也不是佛塔。但在建塔期间,东湖县的佛教居士和僧侣向徐经业等提出在塔附近增建寺庙的请求,得到徐、王等士绅的允准,继又捐资在塔后购地兴建了寺院。院内建有庙宇3栋,还建有花园,辟有场坪,占地面积达30余亩,其中仅塔与殿堂及附属房屋基地即达10亩,命名为“天然塔庙”。时任东湖县令明珮(满洲正红旗,1791年由郧县知县调任)有记云:“越癸丑(1793)而塔以成……又构刹其旁,一切禅堂佛座之庄严,亭榭花木之壮丽,凡来登眺者,咸称为胜地。”从此,天然塔成了宜昌的重要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

天然塔的保护
重修的天然塔为砖石结构楼阁式高层古建筑,历经200多年,依然如故。据1992年《荆楚名胜概览》载:天然塔位于宜昌市城区东南部长江北岸,与五龙山隔江相峙。相传为晋代郭璞避居夷陵时所建。现存天然塔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重建。塔为砖石结构,呈八棱锥柱形,底直径14米,七层,高45米,有石阶140级,每层四面有门洞,可沿石阶盘旋而上,远眺江上风光。塔顶装饰着铜宝瓶,四面挂铃,塔檐下有斗拱装饰,塔底有雕刻的八大金刚托塔,造型生动。塔门面对长江,横额右匾上刻着“天然塔”和“大清乾隆五十七年”字样,镌有二龙戏珠彩云图,两边对联:“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注:旧有荆门山十二碚和蜀道三千里之说)。《宜昌市志•文化•文物》也载:现存天然塔为清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1792~1794)重建。塔呈八楼椎柱形,高45米,底直径14米,共七层。底层有门楹,塔内有石梯140级,可盘旋而上,其余六层四面皆有一小门,可远眺不划景。
天然塔得以幸存至今,曾为一体的天然塔庙则无此运气。《漫话天然塔今昔》一文有载:“1940年宜昌城沦陷,天然塔庙及其园林遭到日军破坏,但到1945年宜昌光复时,仍残存有庙宇两栋,建筑面积约500余平方米和田园20余亩,由宜昌佛教会僧人耕作管理。1947年国民党派学兵进占部分庙宇,并将场坪作为练兵场,随意推毁林木花卉;且因住持僧吸鸦片,懒于劳作与管理,使天然塔的游客锐减,而走向衰落。直至解放前夕,僧去庙毁,成为废墟;但天然塔仍屹立江滨,安然无恙。”
宜昌解放后,天然塔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根据1961年宜昌市文化、文物部门开展的第一次全市文物普查和国务院颁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宜昌市人民委员会于1962年9月16日将天然塔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次年4月,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市文教局派干部与天然塔所在地的郊区窑湾公社汉宜大队(因汉宜公路穿境得名)联系,划定了距塔基四方各50米(按国家文物局规定的标准)为保护范围。同年5月,市人委下文,由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文教局立保护标志牌,并成立汉宜大队天然塔文物保护小组。后随着城区建设的扩大,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宜昌市伍家岗区,天然塔所在地划为万寿桥街道办事处宝塔河居民委员会;1991年又升为宝塔河街道办事处。1992年12月,天然塔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今已被辟为天然塔公园,进一步改善周边环境,石基护拦面貌一新。
诚如《漫话天然塔今昔》所云:天然塔是继承和借鉴唐至明代佛教砖塔的营造经验,名曰“天然”,实为人造的风水塔。1981年,我国古塔研究专家在考察后认为,宜昌天然塔所处地理位置、造型、结构、用材、工艺都符合明清砖塔的法式,可与沙市的万寿塔、荆州的东山塔媲美,其功能已不再是“风水塔”了,已是绝妙的人文景观古塔了。

Sort:  

Congratulations @equate!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1 Year on Steemit

Click here to view your Board

Support SteemitBoard's project! Vote for its witness and get one more award!

Congratulations @equate!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Happy Birthday! - You are on the Steem blockchain for 2 years!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Steem Board and compare to others on the Steem Ranking

Vote for @Steemitboard as a witness to get one more award and increased upvotes!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0
TRX 0.13
JST 0.030
BTC 65306.74
ETH 3488.89
USDT 1.00
SBD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