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币到数字币,中国货币金融之谜

in #cn5 years ago

强调货币跨境流动,实际上是货币所有权的流动,而不是货币现金的流动。一国货币的海外储备越多,其外债就会相应越大,其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就会越强;“外汇储备只能用出去,不能拿回来。”全球范围内存在“外汇储备倍增流动性”的机理。只要不是依靠外债增加的,libra外汇储备的规模就成为抵御外部冲击,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工具
1757fb4952c11f7f06c0a3de1918c08e.jpg

世界剧变,货币亦在裂变,从有形到无形,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以货币为灵魂与核心的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乃至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创新,绵延数千年仍生生不息,不断演变、聚变,不断爆发出"核能量”,堪称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大奇迹。

有形货币

货币从最初不同的实物货币,发展演变到规范化的金属货币,并进一步发展到金属本位制下的纸币(非独立存在的代币),再发展到脱离金属本位制后在信用货币体制下独立运行的纸币,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程。

尽管货币的材质、形态、运行方式等不断演变,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但却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演变逻辑,传承着越来越清晰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规律。时间可以改变货币的形态或形式,但无法撼动其本质内涵和基本逻辑。

货币伴随着交换和经贸往来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又受到货币材质的供应、社会主流文化的差异、社会组织结构和运行体系的不同、相关技术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也造成不同国家或地区货币材质、货币表现形态、货币运行方式以及相应的货币金融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诸多不同。

货币形态的变化和运行效率的提高、运行成本的降低,是基于交换和经贸往来发展的需要,对交换与经贸往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伴随着货币日益广泛的使用和流通,伴随着货币本身(载体)的价值越来越偏离其代表的价值,货币被假冒和诈骗的风险也就越来越突出,货币超发滥发的隐患也就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货币脱金,成为越来越由政府可以调控的信用纸币之后,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加强货币的控制和管理,货币金融越发展,相关的风险就越突出,货币金融的监管就越要加强。

货币从出现到发展成为独立运行的纸币(信用货币), 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具体形态和运行方式,但总体上都保持了一定的实物形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可以统一归结为“有形货币”。尽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货币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运行方式和相应的货币体系,但作为货币,其发展仍是一脉相承的,各个阶段并不是完全独立或割裂的,其需要发挥的“价值尺度、交换媒介、价值储藏”的基本功能不变;货币的投放需要央行购买储备物投放基础货币,其具有价值或价值支撑的本质不能变;为保持货币币值基本稳定,需要保持货币总量与全社会货币化财富总规模相对应的基本原理不能变;货币金融的发展要“推动社会资源更加高效转移、合理配置到需要的地方,创造出更大的社会财富”的本源和宗旨不能变!

无形货币

不经意间,记账清算的发展推动货币发生了令人难以察觉的裂变。穿透层层“迷雾”,会发现货币裂变与记账清算的关系犹如血m脉和经络。纵观货币金融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围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更好地将社会资源配置到需要的地方,更好地满足社会投融资需求,创造出更大的社会财富”的宗旨,货币金融的表现形态、运行方式和管理体系等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其中,新技术应用最集中、推动货币金融变化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或领域就是收付清算,特别是记账清算。

在货币现金清算模式下,货币从初期的实物货币发展到金属货币,再发展到金属本位制的纸币,进一步发展到信用货币制的纸币,最重要的推动力就是货币流通和清算的便捷。

记账清算的产生和发展,推动货币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从“有形货币”转化为“无形货币”;推动货币所有权的流动与货币本身的流动发生分离,特别是货币跨境流动的表象与实际发生分离;推动货币的投放方式、表现形式以及货币总量的构成发生变化,推动金融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立,形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对应;推动金融从“货币金融”到“资本金融”再到“交易金融”不断提升,金融风险更加复杂、影响更加深刻;推动外汇储备、货币国际化、对外资产负债管理等一系列重大领域深刻变化。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记账清算运行方式和货币的数字化仍在不断演进,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甚至可能改变金融长期以来的发展轨迹。推动金融功能越来越多地融入实体经济一体化自助式运行,推动金融由“脱实向虚”转为“脱需向实”。总之,记账清算的产生和发展,对货币金融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影响,推动货币金融产生了划时代跨越式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没有收付清算和货币投放及其运行社上的这种深刻变化,金融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以及全球化的投资,贸易和金融交易等,是根本无法达到今天的水平的!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经济的核心与枢纽,货币是金融的基础和灵魂,那么,清算体系则是货币流通和金融运行的血脉和经络,要准确把握货币的本质和发展变化,准确把握金融的运行逻辑和发展规律,就必须首先准确认识和把握清算方式和清算体系,清算与货币、记账清算与货币金融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但遗憾的是,由于有形货币和现金清算已存在数千年,而货币记账清算发展成为主要清算方式只有不足百年的短暂历史,而且是伴随信息科技的发展,在实践中潜移默化间发生并不断放大的,一般人对此并没有充分的感受和准确的认知,人们对货币和货币清算的印象,一般仍停留在手里持有的现金或纸币(有形货币) 的概念上,停留在现金清算的阶段,而没有跟上在记账清算方式出现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货币金融更加深刻的变化,甚至至今没有“无形货币”的概念。即使是在金融机构和金融领域内,由于清算工作本身涉及面比较广(包括通信设施和机构人员的配合),比较分散,而且都属于基础性业务,属于后台操作性工作,一直没有得到金融从业人员。金融研究人员、金胜监管部门的充分重视、系统分析、足够认知和准确把握,进而使人们对记账清算的发展及其对货币金融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化置若周闻、视而不见,这货市金融史上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和完整的解释,使货币金融的认知和理论研究与其实际运行发生严重偏离。这种状况,已经对货币金融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困扰和误导,必须尽快扭转!需要强调的是,当今世界的货币投放,越来越多的是通过债务扩张投放,即借用明天的资源创造今天的财富,并通过财富的创造归还每天借用的资源,结果是社会债务不断扩大,不断用债务催生经济增长,造成全世界的供求结构失调,很多供应本不是市场所需要的,却还是用债务购买了,有很多投资并没有形成预期的效果,甚至造成了投资损失,最终必然推动全世界供过于求越来越严重。以往为维持经济社会的稳定,人们选择进一步扩大债务、刺激投资和消费,债务不断增加。但却因为原本已经供过于求,新增加的投资效果每况愈下,供求之间更加失衡,最后导致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因此,现在需要转变传统思维,不能一一味地刺激需求,而需要着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适合需求的有效供给,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中国货币金融之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资源的货币化、经济的金融化快速发展,中国的货币总量迅猛攀升;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流入,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世界第一,金融规模、金融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一过程中,成功穿越了每十年一次的三轮重大冲击,保持了货币金融的基本稳定,可以说是超出人们想象的成果。中国奇迹具有深刻的奥秘,值得深入探索和认真总结。货币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金融的巨大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总体发展稳定的支持,而货币金融的发展又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40年之后,中国不仅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将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而且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或模式已经成为有别于“苏联模式”和“美国模式”之外的新的模式或道路,可以说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三条路”,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国际意义。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每30年一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向好的发展态势,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态势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推动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完全可能在2039年之前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在2069年之前,成为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强国。

当然,越是在中国崛起、国内经济换挡转型、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的时期,国际国内矛盾也会更加突出、更加尖锐、更加复杂,甚至有可能爆发激烈的社会冲突与国际战争(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中间一次世界性经济金融大危机,都与美国的快速崛起,造成世界格局剧烈变化有关)对此必须高度警惕、有效应对、趋利避害、稳中求进,既要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又要防止狂妄自大、自私自利,要致力于形成新的“平等互利、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化发展和全球治理新理念、新模式,积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全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围绕国家到21世纪中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世界领先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必须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国家金融战略,聚焦到21世纪中叶,中国金融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世界领先,切实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既要积极促进创新发展,推动中国金融从货币金融、资本金融阶段加快向交易金融推进,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又要增强金融风险识别和控制的能力,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切实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科学性、完整性、严密性、严肃性,坚决把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积累了应对外汇大量流入、国家外汇储备大规模扩张,以及外汇大规模流出、国家外汇储备快速收缩的宝费经验,突破了传统金融经典理论,形成了全

新的成功实践,非常值得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其中包括对国家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把握;“一篮子”(而非只盯住美元这一-单一货币)有管理(而非完全放任不管)的浮动汇率制度运行,央行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大幅扩张和收缩情况下货币总量的有效控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央行资金拆解(公开市场操作)、存款保验制度等货币政策工具的相互配合运用;围绕“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发展模式推动配套的金融体系建设等多方面重要内容。

当然,中国货币金融的发展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经济金融高速发展十多年之后进入重大转型调整时期,在世界格局深刻而剧烈调整时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不断优化金融的战略规划、 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等,切实增强金融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中国金融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未来之道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也必将深刻影响货币金融的运行和发展。现代金融是高科技的金融,货币金融要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必须积极运用先进科技提高自身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严密风险监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等信息科技的发展和有效利用。但新技术的应用、货币金融的创新,又必须坚持货币金融的本质和发展逻辑,不能违反逻辑和规律盲目发展。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积极和理性,需要金融专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融合,而不是排斥或一味追求颠覆。

数字币、区块链的产生和发展,更是给法定货币体系与金融运行体系带来深刻冲击,有关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价值的互联网,将再造社会生产关系、组织模式和运行方式,将颠覆法定货币体系和复式记账法等说法,让人充满遐想,也容易让人陷入空想,不少社会名流、金融权威,乃至中央银行或政府也对网络加密货币充满兴趣,以致于人们对什么是货币,货币发展演变的逻辑和规律都日益模糊,这有可能使货币金融的发展严重偏离正确轨道,产生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因此,需要高度警惕,保持理性,去伪存真,趋利避害。

还需重视的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剧烈变革的关键时期,世界的中心可能发生重大转变,各种深层次矛盾加快暴露,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对人们的思想认知和有效应对带来巨大挑战,其中包括对货币金融以及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巨大挑战。当然,这同时也带来深刻变革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变革最重要的因素和关键角色,到21世纪中叶,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领先,迎来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因此将面临更加复杂和尖锐的国际挑战。

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更加准确地把握世界发展的方向和时代变迁的脉搏,既要韬光养晦,又要积极作为,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

中国金融也必须围绕国家战略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增强金融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中国更需要准确把握货币金融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更需要站在全球化大背景和百年发展史的高度,放在经济社会与世界发展大潮流的格局下,更加仔细审慎准确地把握货币的奥秘与货币金融的发展逻辑和规律,更好地掌控金融的本质与魔力,推动货币金融体系变革,发挥金融应有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人类世界的发展。

货币金融的发展,既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又经常引发严重的货币金融危机,造成经济社会剧烈动荡甚至政府更替,产生越来越巨大的破坏力。货币金融可谓充满神秘和魔力,似乎融“天使”与“魔鬼”于一体。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货币金融的表现形态和运行模式仍在不断演化,其影响愈发广泛、深刻。

世界范围来看,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经主要经济体联合采取力度空前的教市运动,危机得以缓解,数年后经济有所复苏,但积累的问题日趋严重,十年后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世界更不太平,矛盾更加突出,危机“十年魔咒”更令人担忧。

如何准确看待和把握货币金融的本源和本质、发展的逻辑与方向,如何在推动货币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避免发生根本性、颠覆性的错误。如何准确判断和有效应对可能爆发的金融风险和危机等,乃是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繁荣与否的重大课题。

而在货币裂变的过程中,诞生于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的比特币,以及在此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以太币、莱特币等网络“ 加密货币”,不断涌现和升温,目前已形成重大国际“号召力”。很多人相信这种网络“加密货币”将颠覆法定货币体系,其应用的“区块链”技术将形成第四波工业革命,将成为信任的机器、价值的互联网,将再造社会生产关系组织模式和运行方式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人们对货币概念产生认知模糊,学术界、金融监管和法律层面至今难以达成共识。

回望东方巨龙,新中国成立以后,高度的计划经济曾严重削弱了货币金融的作用。改革开放后,货币金融的功能逐步恢复。但金融机构真正转向市场化经营,是从1998年成立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将国有金融机构的组织关系从当地政府脱离出来,并实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之后才起步,自2004年陆续推动国有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2006 年开始陆续推动其股票

上市,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转型才真正开始,至今只有十多年时间,历史极为短暂。

但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量国际资本和产能流入中国,中国货币金融随之快速发展,货币总量从1999年末不足12万亿元,到2017年末接近170万亿元。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国家加大经济刺激力度,以及外汇储备的快速扩张,中国货币总量、央行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与盈利水平、社会负债规模等急速扩张,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快过猛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很多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诸如金融脱实向虚、资金体内循环、金融市场分割、资管业务泛滥、金融监管滞后、系统性金融风险聚集,等等。

当前,国际国内局势正在深刻变化,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已成为稳中求进的头号攻坚战。诸多问题昭示出我国对货币金融的本质和逻辑认知不到位,整体研究和统筹把控有缺失,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关系把握不准确,金融监管理念和监管体系有偏差。这种状况与切实防控重大金融风险和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急需尽快改变,切实强化货币金融的基本认识和基础建设。

必须看到,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尚未经历真正的本土性金融危机的洗礼,甚至在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清盘后,再没有出现银行等金融监管破产清盘的案例,更没有因此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各方面对金融危机的意识和经验严重不足。

十九大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要实现领先的宏伟目标,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其发挥的作用现在距离目标要求差距甚大。因此,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加快提升金融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迫在眉睫。

综合各方面因素,当前特别需要全面反思和准确把握货币的本质与逻辑,有效掌控金融的魔力与玄机,统筹规划和科学实施国家金融战略,切实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充分发挥货币金融的积极作用,有效抑制其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

十大观察维度

1、“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的划分

传统上,关于货币的发展阶段,人们习惯性地划分为初始的实物货币阶段、规制化的金属货币阶段、金属本位制下的纸币阶段、废除金属本位制的信用货币阶段等。本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类,划分为“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两大阶段。

有形货币是指具有一定的实物形态,可以直接用于支付交割的现金类货币,包括实物货币、规制化的金属货币、纸币等。

无形货币是指没有实物形态,而是以货币数量表示,具有一定信息载体、通过转账清算支付的非现金类数字化货币,如银行存款、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等。

货币不同形态的演变,以及从有形货币迈向无形货币,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严密监控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并随技术进步而不断加快发展。无形货币的运行建立在记账清算体系上,具体的信息载体、信息通道、清算方式等还在不断变化。货币发展从有形到无形,发生了深刻蜕变或裂变,但却并没有得到各方面足够的认知和准确把握,因此货币金融实务中出现了很多偏差甚至严重失误。

2、“记账清算”对货币金融的划时代影响

清算方式是货币金融运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现金清算转向记账清算,对货币表现形态和金融运行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清算方式对货币金融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世界范围内的重视和准确把握。管理层十分重视清算方式与货币金融的关系,十年前就在货币金融界首次提出:货币的收付清算由现金清算向记账清算转化,是货币金融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转折点,推动货币金融发生了划时代的深刻变化:

(1)记账清算推动货币由有形货币转化为无形货币;

(2)推动货币流动由货币现金流动转变为货币所有权的流动;

(3) 推动货币转化为资本或资金,进而推动金融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形成“虛拟经济”而独立运行并不断升级发展。

收付清算与货币金融密不可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配置的枢纽,货币是金融的灵魂与核心,清算则是货币金融的血脉与经络。准确认知记账清算原理,对准确理解和把握货币金融问题,特别是外汇储备管理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融发展三大阶段—— "货币金融、 资本金融、交易金融”的划分;强调货币跨境流动,实际上是货币所有权的流动,而不是货币现金的流动。一国货币的海外储备越多,其外债就会相应越大,其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就会越强;“外汇储备只能用出去,不能拿回来。”全球范围内存在“外汇储备倍增流动性”的机理。由此将解释很多对外汇储备管理方面的误解;

记账清算有利于缓解贸易失衡产生的货币失衡问题,缓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国际矛盾;

强调人民币走出去,应该鼓励记账清算走出去,而不是现金走出去。

由此,全球人民币清算和交易总中心应该在中国本土,而不是在离岸;

应该加快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在大宗商品和金融交易中积极推动以人民币计价和清算,进而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增强中国货币金融的国际影响力。

3、货币金融的发展根植于社会制度与文化基础

货币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离不开经济社会基本制度和文化基础。中国自秦始皇实现统一诸国,并推动文字、度量衡、货币等诸多方面的大统一之后,中央政府大量货币需要的满足,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征收税赋或扩大货币发行。由此,中国的货币体系相对发达,并且从12世纪开始在世界上率先推出了纸币,但体现权利义务关系的股票、债券及其交易所等金融产品和体系的建立则严重落后。而欧洲由于长期小国林立且相互独立,但又存在密切的经贸往来关系,在一个国家需要大量货币投入时,难以通过降低标准扩大金属货币印制来解决,而只能面向社会,包括向其他国家进行融资,这就必须处理好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应地,催生了股票、债券、年金及其衍生品和交易,从而其率先进入现代金融发展阶段。

可见,货币金融体系和制度的演变受到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深刻影响,货币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基础盲目照搬他国货币金融制度,或者完全放弃对货币金融的自主控制,都可能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和危机隐患。

也正因如此,要解释清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金融巨大变化的奥秘,必须紧紧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脱离这一背景 单独就金融讲金融,无法阐释缘由。要把握中国金融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要求,也必须准确把握和紧紧围绕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规划。

4.货币的本质及其发展演变的逻辑与规律

货币从初始的实物货币发展到规制化的金属货币,再到金属本位制的纸币,再到废除金属本位制的信用货币,再从有形货币发展到无形货币,其形态和运行方式在不断演进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货币的本质及其发展演变的基本逻辑是: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货币可能发挥的功能很多,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其最根本最基础的功能是“价值尺度”;要充分发挥价值尺度的功能作用,就必须努力保持货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否则,货币整体功能的发挥、经济金融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稳定都将受到严重冲击;要保持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理论上,就需要保证一国货币总量与该国主权范围内受到法律保护的可货币化的社会财富总规模相对应;为此,可以近似地以社会物价总指数的相对稳定作为中介目标。这样,通货膨胀率(物价总指数波动率)就成为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

以世界上的自然物质作为货币,则会因为各国的自然储量以及开采加工能力所限,使货币供应量严重偏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求,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货币币值剧烈波动),不符合货币发展要求。因此,货币逐步从社会自然物质中脱离出来,转变成为可以人为控制的社会财富的价值对应物;而且,一国货币只能以该国主权范围内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财富作为对应,而不能以他国的社会财富作为对应。因而,货币必然上升为国家“主权货币”或“法定货币”。

由此,黄金等自然物质必然要退出货币舞台,成为货币的对应物,不可能再退回去重新担当货币职责: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设想,以及在国家难以消除的情况下,有关“超主权世界货币”的设想,都难以实现;比特币等高度模仿黄金原理设计的网络“加密货币”,违反了货币发展演变的逻辑和规律,难以成为真正的货币。

所以,透过货币纷繁多变的表现形态和运行方式,准确把握货币发展的逻辑和规律,对促进货币健康有效发展至关重要。

5.信用货币发展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约束

放弃金属本位后,货币成为可以人为调控总量的信用货币,推动货币政策成为与财政政策并列的宏观调控两大政策工具之一,货币金融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这是货币发展的巨大进步,但也由于失去金属本位的客观约束,扩大了人为调控的空间,非常容易引发货币滥发,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严密的货币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这里包括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责划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保护,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和执行,商业银行的经营监管和财务约束(如破产退出机制),货币金融整体的宏观审慎监管,等等。

货币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健全有效,是一个国家货币金融品质和产生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证。为此,需要清晰地把握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途径和方式,货币乘数的概念及其控制的方式与工具,明确严格控制央行直接面向社会提供贷款等信用投放的原理,以及打破由央行支持的“刚性兑付”与商业银行隐形保护的必要性等。

6、围绕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探索货币扩张与金融稳定之谜

货币总量2017年末为167. 68万亿元,与1999年末相比,扩张了14倍,相当于1978年末的1447倍,这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极其罕见的。在货币急剧扩张的情况下,中国金融和经济社会还能保持基本稳定,同样属于奇迹,充满神奇。

有一种中国发展的“30 年阶段"论:

1949- 1979 年,由高速增长转变为停滞不前;

1979- 2009 年,由停滞不前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09一2039 年,完全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2039-2069年,有可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强国。

进一步,提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10 年周期”论:

1979- 1989 年,开启改革开放,但充满争议和矛盾,最后爆发重大政治风潮;

1989- 1999 年,柏林墙被推倒、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由激烈争论到趋于冷静,“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压倒一切”成为主流,经济加快发展;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叠加1998年夏天南方大水,1998年下半年至1999年经济发展再次遇到严峻挑战;

1999-2009年,中国全面深化住房、教育、医疗体制三大改革,资源变资本、资本加杠杆,推动经济于2000年明显升温,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在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全球经济整体低迷,需要中国拉动的情况下,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WTO,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速度明显提升。2008 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再次带来深刻冲击;

2009- 2018年, 中国及时调整宏观政策,在危机后率先止跌回升。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快速升,中国的崛起推动世界格局深刻变化。但中国积累的问题也更加严重2012年开始经济下行,很多矛盾集中暴露。2017 年底十九大明确了新限代、新思想、新目标、新方略,极大地坚定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但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特别是美国作为世界老大的极端反抗,目际矛盾异常严峻。国际国内局势深刻变化,新的更大挑战正在到来。

正是在国家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稳中求进的条件下,中国货金融才能穿越几次重大冲击,保持总体基本稳定,至今没有发生重大震清和危机。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危机隐患,相反,现在积累的金融风险已经常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当前国家三大攻坚战之首。然而,我国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乃至政府层面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和能力还相当薄弱,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快推进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系改革,做好应对更大挑战的准备。世界剧变当下的中国选择,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将影响深远。

7.要从基础货币投放出发,系统看待央行外汇储备的相关问题

央行购买外汇,形成国家外汇储备,从1980年末的一12.96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6月末近4万亿美元,再到2016年末下降到3万亿美元并基本稳定至今,引发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大幅变化,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货币投放最重要的因素,是研究中国货币金融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央行外汇储备想增加是非常不容易的,并不存在严格的合理标准,所

谓外汇储备合理标准可能是个伪命题;

央行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扩张,并不代表货币总量就一定会同比例扩张,完全可以通过压缩货币乘数合理控制货币总量。这方面中国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只要不是依靠外债增加的,央行外汇储备的规模就成为抵御外部冲击,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证,可以说多多益善,多比少好。本人从2011年就发文《巨额外汇储备,饱受争议,却受益匪浅》阐述这一观点;

应对外汇储备大规模扩张或收缩,必须有良好有效的应对机制,中国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非常重要的宝贵经验,但仍需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加强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与央行对金融机构资金拆借的协调(2017年初就反复强调,降准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禁区,需要从货币供应的源头上加强资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与存款保险制度的协调。这在当前阶段(2018- 2019年)尤其重要。

改进和加强央行外汇储备反映和监督的政策建议,强调如实反映央行外汇占款与外汇储备货币投放情况,以及央行外汇储备的运用及其损益情况,建立国家外汇储备向国务院、全国人大定期汇报制度与合适的公开披露制度。

8.新时代国家金融战略的规划和实施

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战略目标,并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列为当前三大攻坚战之首。这就要求作为国家重要核心竞争力的金融,必须切实加强国家金融战略的规划和实施。要促进金融创新发展,着力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增强中国金融综合实力;围绕增强金融的国际影响力,着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民币国际化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进一步改进和加加强金融重要指标核算与统计的准确性、完整性。

9.互联网发展对货币金融的影响

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未来有可能实现信息互联网、计算机互联网、实物互联网的交融发展。对互联网,既要积极探索有效利用,又要保持理性,避免重大错误。着重对比特币及其区块链进行剖析,深入探索网络“加密货币”能否成为真正的货币,以及如何准确把握与有效利用区块链技术。

也有人指出,比特币这类模仿黄金,总量和阶段性产量提前设定,不可调节的网络“加密货币”, 违反了货币发展的逻辑与规律,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货币;网络社区可以有自己专用的身份识别信息和网络专用代开(商圈币、社区币),日常运行时可以不必逐笔交易都验证和运行法定的身份信息和法定货币,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一旦与法定货币产生换,则必须满足金融监管的相关要求,并严格限定专用代币的使用范围。

区块链目前仍处于初创期、探索期,不可盲目夸大、轻言颠覆,不聚焦于挖矿造币和资本炒作,而应该注重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具应用应该跳出挖矿造市完全封闭的比特币区块链范式;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更不可能是像比特币一类需要挖矿产生的全新货币体系,而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智能化。

在当前数字币、区块链异常火热的情况下,这种提示理性对待的声音和客观深入的分析并不多见。

10.探索世界剧变的国际货币体系

全球化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推动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并进入百年一遇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成为必然趋势和现实结果。这也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包括国际货币金员体系,特别是IMF的变革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期,必须抓住机遇,推进变革

在研究十多年关于超主权世界货币之后,本人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家难以消亡,比较现实的选择并非急于打造超主术的世界货币,而是在维持国家主权货币相互竞争、优胜劣汰形成国际货行体系的基本格局下,顺应世界多极化发展潮流,深刻变革乃至重新建立具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体制机制,增强其基金规模和实际的调控能力。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1
TRX 0.13
JST 0.030
BTC 66822.94
ETH 3490.23
USDT 1.00
SBD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