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大学生卖猪肉上新闻了

in #cn6 years ago (edited)

7月31日女大学生卖猪肉上了新闻,当时我脑海中闪过的是陆回头黑猪品牌创始人,也就是人称“北大屠夫”的陆步轩。

新闻的主人公是一个刚刚结束高考的小姑娘,离开老家千岛湖,去杭州做暑假工,这是她卖猪肉的第二个暑假,去年,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0元。回家时,她给

爸爸带了杭州的茶叶,给妈妈买了些零食,剩下的钱存了下来。因为熟门熟路,今年暑假,她又卖起了猪肉。  卖猪肉不体面?她说:自己赚钱自己花,理直气壮。 “很多人都问我,一个小姑娘怎么会卖猪肉,不会觉得这份工作不体面吗?”
 “自己赚钱自己花,理直气壮。再说,卖猪肉跟卖饮料、酸奶的其实没什么区别。哪个工作不辛苦,哪有什么工作能吹着空调吃着冰西瓜的?赚钱和体面,赚钱更重要。”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纷纷为女孩点赞,女孩是值得赞扬的。

 

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陆步轩和她的故事,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故事都能上新闻?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他们的共同关键字,“大学生” 、“卖猪肉”,所以想要上新闻的大学生,快点去卖猪肉吧~(开个玩笑~) 也就是说在公众的眼中“大学生”和“卖猪肉”是不可匹配的,有种讽刺底层职业的感觉。事件本身没有问题,女大学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问题是这样的事件为什么能频频上新闻? 在传统的教育制度下,要成为大学生,需要“过五关、斩六将”,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方能通过那座独木桥。这来之不易的成功似乎显示了大学生的身价——他们就象征着知识和能力,是时代的精英。而“保姆”、“屠夫”、“鞋匠”这些沾满尘土气息的卑微、疲累的职业是与他们身份不相符的。这种意识在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逐渐演化成了官本位意识、阶层意识等等,也就出现了许多与社会阶层高低贵贱相关的诸种意识与社会现象,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对于“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所投入的关注超乎寻常。 在众人眼中,大学生似乎是“高贵”的。 我们都知道高考确实不易,但大学生其实只是完成了一个现代人所必需的基础教育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群体,所以大学生并不是“高贵”的,对这一群体过多的关注可能不是一件好事情。 可能有人觉得卖猪肉这个职业是“低贱”的。 “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这是刘少奇对时传祥说过的话。大学生为什么不能去卖猪肉?劳动是光荣的,它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艺术家,同样也离不开屠夫,鞋匠。大学生不论是当科学家还是当屠夫,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就是有价值的,所以卖猪肉没有“低贱”可言。 大学生是可以去卖猪肉的,所以,别再让大学生卖猪肉上新闻了。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7
TRX 0.13
JST 0.027
BTC 59046.50
ETH 2654.73
USDT 1.00
SBD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