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退的群就退了吧,大部分群聊都低效!

in #cn6 years ago (edited)

本文由【008一字千金】推荐
【008一字千金】一个让写作变现的区块链学习社群!

区块链践行录-篇首.jpg


在今天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诸如微信、QQ、whatsapp等即时通讯软件已几乎连接了地球上的所有人,各种社群已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或娱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两年前,“内容付费”浪潮催生了一大批社群,2018年,随着“区块链”的大热,各种与ICO或BP节点竞选相关的社群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因此,在群里闲聊已成了很多人打发时间的最佳选择,每天在各种群之间穿梭,打听小道消息、奶币、闲扯、吹水,乐此不疲。

我也有很多群,大部分是因工作需要被迫加入的,所以,如非必要,我很少主动在群里发声,一律将所有群设置成群消息免打扰模式,置顶个别重要群组,并养成了“只在个别时间段、有选择地查看消息”的习惯。

如今有这么一种有趣的现象,许多人(包括各种公司组织)动辄建群,以为只要拉个群,就可以有效地传播消息,提高沟通效率。我对这种做法非常反感,所以,我会选择退群,如若不方便,我会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群聊时间——这或许是最好的应对策略。

表面上看,群聊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看似是一种提高沟通效率的便利手段,实则是一种非常低效的社交方式

f03dc760e06073611d4bf3e7eeb6e1e9.jpg

一、时间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

这个道理每个人都知道,但并非每个人都真正懂,并且付诸实践。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用群聊的方式来消磨时间,经常东一个群吹几句,西一个群扯几句,忙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就能聊上大半天。闲聊确实是居家旅行、打发时间的必备良品。然而,虽说生活不能没有娱乐,但娱乐也不能成为生活,至少不是全部。

比如,近来比较热门的币乎,它是一个基于token激励、垂直币圈的内容分享平台。它本质上是一个内容平台,但很多人玩币乎并不是为了写作,而是一心只想“赚KEY”。根据币乎的“游戏规则”,点赞数量越多,且点赞者的权重(与锁仓KEY数量成正比)越大,作者的收益(奖励的KEY)就越多。这就导致了这样的一种局面:

有很多人疯狂地加群、建群,拉人抱团,花大量时间在各种群里吆喝:求赞!互赞互粉!

有时间不好好地打磨写作技能,或者做一些区块链的学习笔记,而一心只求“赚KEY”,这种行为不仅本末倒置,而且也“杀”掉了许多宝贵时间

每个人一生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就像一种永不增发的token,不断通缩而且无法篡改,此处消耗了、浪费了就无法在别处弥补回来。人生就像是一条区块链,每个人持有“时间”这种token理论上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想“增持”这种宝贵的token,你只能用金钱(法币)去购买他人的时间。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想必前人早已深谙“Fiat to Token”(以法币兑换加密货币)的道理。

时间是一种比金钱还宝贵的资源,因此很多人愿意用相对廉价的价格去购买它们。唯有真正认识到时间的价值,我们才能更合理地、更充分地利用它们 。它的价值既是我们人为赋予的,同时它也能给我们创造财富。你在群聊中所挥霍的、所“杀掉”的每一寸光阴,都是你给自己的将来欠下的“时间债务”——欠债,迟早都是要还的

二、群聊是低效的信息传播

如果一个群的成员数量相对合理(我认为超过一百人的群基本都算不合理了),且每个成员各自的社群数量也相对较少,那群聊确实是一种比较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但现实中这种理想情况几乎不存在,因为建微信群实在太容易了,而且成本几乎为零。

如此带来的结果就是,直接或间接连接的节点数量越来越庞大,每个节点所制造的信息也呈数量级地增长。如果节点间建立的联系足够多,那么理论上每一条信息都可以趋向于无限传播,理论上每个人的发出的信息都可以传播至网络的任意一个节点。

但问题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每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可以阅读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因此,形成的局面就是:

我们以为大家是在高效地沟通,而实际上信息量早已远超我们的接收能力,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带宽已经不够用了。

物理学家兼专栏作家万维钢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信息传播之难》中写到:

每天只有24小时,每个人只能接受这么多信息,接收量非常有限——而我们每天制造出来的信息一直都在迅猛增加,几乎是无限的。用有限除以无限,这就意味着一条信息的“平均命运”应该是……根本传不出去

用数学的公式表示就是(t表示时间,N表示信息量):

30bdba12ff51b8712a111830e76c86f2.jpg

当信息量趋于无穷时,每条信息的传播的极限为

信息如果无法传播出去,或者对方根本没有(时间)接收你发出的信息,那么这种传播便是无效的。这或许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后所形成的一种困境:

我们为了更好地沟通和传播信息,不断地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连接(无论强连接还是弱连接),打通我们每一个传播信息的阻塞,但随着信息的增量膨胀至一个巨大的体量时,我们每个人的信息传播却变得越来越艰难。

三、信息的无序叠加与淹没

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我们在群聊的时候,看似每个人都在互相沟通、积极互动,实则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无目的、无主题地吹水、凑热闹。每个人都在主动地、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个人都希望在群里掌握话语的主导权,每个人都期望群成员能看到自己的信息、听到自己的声音,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反馈。

而现实的结果往往是,我们犹如各自拿着“大声公”在同时相互跟对方说话,大家都渴望对方听到自己的声音,结果我们只能听到很多噪音——不仅我们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而且我们都快要忘记自己想要听什么了。

这些海量的、无序的信息不断地相互交织、相互叠加,以至于你发出的每一条信息都可能被迅速淹没,对方无法有效地识别、提取你的信息,更别提给你有效的反馈。

由此看来,群聊是一种非常低效的社交方式

有人读到这里肯定就要反驳我了:

现实中明明还有很多社群都在高效地运转着,那你如何解释?

没错,有很多学习类的社群确实运行得非常高效,但它们跟前文提及的群聊是有本质区别的:

那些学习类的社群大部分都通过付费的方式对成员进行“主动筛选”,而且都有比较严格的、必须遵守的群规。

付费提高了入群门槛,群成员都有大体趋同的价值观:愿意付费主动学习。他们入群不是为了打发时间、闲聊扯淡,他们的目标清晰:或为了学习某种技能,或为了获得某种信息渠道,或为了接近“牛人”,或为了获得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同侪压力”,倒逼成长。他们学习都来不及,哪有那闲功夫花钱进来吹牛?

而群规本质上是一种用来规范群员行为的约束机制,是社群高效运转的根本所在。比如【008一字千金】,一个专注于区块链的写作社群,他们除了制定“禁止发布除了币乎文章之外的任何广告链接”之类的基本群规,还有“一评换一文”的优良传统:

任何人在008班级群内发自己的文章,须先点评前一位同学发布的文章,然后才能发自己的文章。这样做目的是保护大家的注意力,同时也倒逼大家去思考。

这样的规则就挺不错的,一来可以引导大家多关注作者的文章内容,而非纯粹像机器人那样“点赞”;二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点评内容,给予作者必要的反馈。如此,既尊重了大家的时间,也尊重了作者的努力成果。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一定的规则,才能合理地控制信息量和有效地控制信息传播,让杂乱的信息变成有序的交流。

四、 高效的社交方式

既然群聊的效果是低效的,那有没有更好的社交方式呢?

当然有。比如:

1、一对一面谈

一对一的面谈应该是一种最简单的互动方式。这种点对点的信息传播,可以将“传播损耗”降至最低。面对面交谈时,双方可以充分利用语言、表情、肢体等向对方传达丰富的信息,它绝对比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交流要强大、高效很多倍。很多人物专访、线下约谈、定期meetup等,均属此类社交。

2、演讲

这是一种点对多点的信息传播,相对于“一对一”,它的效率更高。演讲者负责信息的准确传递,听众负责信息的主动接收,偶尔还能利用肢体语言进行互动,双方在空间和时间上有一种较强的联系。

3、写作

写作可能是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的最佳沟通方式。

作者可以将其全部观点和想法,以线性的文字形式,按逻辑、分条理地进行“讲述”,读者的阅读过程就是一次与作者的对话,不管读者与作者的背景、经验存在多少差异,通过写作都能向对方完成一次有效的信息传播。

我加入【008一字千金】写作群之后,顿觉此地高手云集,同学们对区块链领域和写作领域的学习亦是热情高涨。他们当中,有些是币乎大V,有些是“日更派”,有些则是“天文学家”(注:输出“当天好文”至币乎热门榜的作者)。我常常都能在文章的评论区看到他们观点独到、逻辑分明的长篇点评。跟这样一群优秀的同学在一起,想浪费时间偷偷懒,或许都会心生愧疚。

最后,引用一句区块链投资专家张三九的三字诀作为文章结尾:

慎阔论,常作文。


我是戴德文,一名爱思考、爱学习的区块链践行者。
欢迎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区块链践行录】,让我们在区块链世界,一起践行,共同成长。

WeChat Screenshot_20180424081155.png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3
TRX 0.12
JST 0.030
BTC 66965.80
ETH 3465.03
USDT 1.00
SBD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