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算水文?】个人说服与辩论

in #cn6 years ago

之所以有这么一文,是因为昨天@TVB姐和@liuzg就中医问题展开了深入、友好的探讨。我呢,喜欢挖掘内容以外的东西,同时也懒得对中医发表什么看法,所以好赖讲讲说服和辩论的问题。尽量简单、随意,不碰学术理论。

注意
1.文中出现的关于中医的探讨来自于作者编造,不等同于上面提到的谈话,也不涉及两位谈话者的真实观点。
2.本文只考虑个体对个体的语言说服。集体压力和大众传媒、恩威并施或者权力的效用等等不在考虑之内。

首先,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说服和辩论不共戴天。一旦对话变成了辩论,那就很难很难说服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了。无论中西,辩论虽然是“争论”的理性化形式,也依然和“战争”概念渊源深厚。一场观念的战争,只求胜者,不谋共识。

理性的介入甚至强化了这种倾向。理性天生就分对错、就具有可比性。理性现身的对话更容易趋向于分出是非对错或有用无用。社会史上,言谈的理性不断催促着矛盾扩大,而对弥合裂痕无能为力。反之,理性促进科技进步,又在持续地消除这种裂痕。它永不停歇地在各个层面上和自己作战。(好像又……犯老毛病了)

当然啦,现实中没有纯粹的战争,也没有纯粹的争论。无论辩论如何展开,双方一定有一些基本的共识。比如说使用互相能够理解的语言,看起来太基本了吧,是吗?

A说:“杨振宁的杨-米场把可交换群的规范理论扩大了,从此不可交换群也能够纳入规范理论,这是伟大的贡献。”

B说:“杨振宁82岁娶28岁的人,不要脸。”

虽然都说中文,可这两个人多半是没法交流的。

能够互相理解的语言一点也不基本,反而经常无法实现。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在不同的语言场域里转换,却未必有所知觉。部分的是因为虽然语言的场域不同,但表现形式都是汉语,字面意思呢大概还是能理解的。

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像有些学术书甚至让人哀叹:“每个字都认识,合在一起都不认识。”这就是语言场域的隔绝。农林渔牧业书对于城市人也经常如此,医学书(无论中西医)同样让人头疼。即使是日常谈话里,这类例子也实在不胜枚举。

C:“中医不是科学。”

D:“中医是有用的。”

C:“中医并不是真的有用,只不过是安慰剂效应和概率问题。”

D:“背后的原理不重要,只要能发挥作用,当然就可以用呀。”

C:“但是中医占用了成本,本来可以用来看西医治疗的钱、时间,拿去看中医,岂不是耽误了治疗?”

D:“不会嘛,一般生大病都先看西医,西医治不好才来找中医,反而医好了很多。”

C:“其实那正是西医起作用了,加上身体的自愈能力。”

D:“这也没法证明呀,古代这么多中医医好的。”

C:“那是因为中草药确实有一些有用成分,撞上了,理论就完全是胡扯。而且中草药现在怎么用,还是得靠西医科学研究。”

D:“原理理论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医好人就行了。”

C有科学研究的支持,D有日常生活的例证。前者在讲“科学性”,后者在讲“有用性”。他们虽然共有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医学是一个能使人健康或摆脱不健康状态的科目”,但只要没有处理话语层面的分歧,就不可能真正说服对方。

(本来想说一点科学史上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矛盾,先略过吧!)

十来年前,我经常玩儿天涯论坛,那时候是去写诗的。天涯有个版块叫【诗词比兴】,有三、五十岁的大叔,也有二、三十岁的小姐姐。里面的人诗歌功底都还不错,既讽时事,也谈风月。

可那时候不巧正是五毛和美分在网上打得天昏地暗,【诗词比兴】也没能幸免。我在这波大浪里经历过网络喷子最高形态的洗礼,深刻地认识了很多道理!最典型的如下:

1.很多时候只有立场,不在乎事实材料、思维和逻辑;
2.视角决定理解;
3.非黑即白思维;
4.语言说服很困难,但不是不可实现。

前三条想必大家也深有同感,就不多说啦。

第四条呢?说服的困难已经讲了这么多,现在想想如何实现。

假设E带着好友F多方走访中医,也没把慢性病看好。E自然是不愿再看中医的。可这时候E的亲人G被西医诊断为绝阵,甚至可以回家好好享受生活那种。G对E说,陪我去看中医吧。E说,中医没用呀。G说,管它有没有用呢。E当然不好反对。

如果反过来又怎么样?

假设H的好友I得了绝症,医生说可以回去享受两年时间。但I不甘心,到处寻访中医。结果一年后就去世了。这时候H的亲人J得了慢性病,厌了西医每天吃药,请H陪他看中医。H说,不行,慢性病也就是吃药的事情,万一看中医把你看死了怎么办?J无话可说。

这两个假设不是要说明“事实比言辞更有力”,而在于“说服的重点是建立共同认可的预期利益”。E不想G死,G自己也不想死,所以E无法拒绝G。而当J想要治病的时候,H考虑的是有没有害。如果J说,慢性病药太贵啦,而且病治不好平时也没精神,活着还不如死了呢。H的态度恐怕也不得不有所转变。

归根结底,利益虽然是从现实中得来,但却经由言辞表达。我们衡量事物的价值,往往必须经过思维,而言辞正是思维的载体。生活中的事情大部分都是模糊的、相对的、棱模两可的,理解他人,能够抓住真正的分歧,自然会使说服效果提高。

辩论之所以和说服相冲突,就是因为一旦进入辩论,双方便成了对立关系。最紧迫的利益不再是寻求共识,而是胜过对方。这样的较量要么使用权力或者其它强力实现支配,要么双方退出争论重新开始,否则注定是没有结果的。

PS:
我有一种强烈地、自发地、无意识地把任何现象抽象到理论层面的冲动,并且不断尝试与现有的理论和历史联系起来,这篇文章就是不断抵制这种冲动的过程……

Sort:  

你好!cn区点赞机器人 @cnbuddy 感谢你对cn区作出成长的贡献。如果我打扰到你,请回复“取消”。

我有一种强烈地、自发地、无意识地把任何现象抽象到理论层面的冲动,并且不断尝试与现有的理论和历史联系起来,这篇文章就是不断抵制这种冲动的过程……

这冲动不是蛮好的吗?为何要抵制啊?我也是这样,会把看到的,听到的等等这样无意识地整合到自己的思维和体系中,我很享受这种感觉啊,呵呵

要是脑子里没有一大堆理论体系和专业术语的话,这个当然挺不错的。。但是如果文章写出来全都类似于“理性”那一段,并且会充斥着“知识型”、“异化”、“工具理性”之类的词汇……我觉得还是挺蛋疼的。。
毕竟面向的对象不一样,交流首先是要能被理解嘛。

原来你以前经常玩天涯呀...记得以前 房事不决问天涯,哈哈...

是啊,天涯【诗词比兴】、【莲蓬鬼话】、【国际观察】都挺好玩的,虽然大概10年以后就不上了。。

嗯,09年左右,我刚好大一大二,每天花好多时间在贴吧和论坛上...

哈哈哈哈~我大一渣渣学校不准带电脑。。然而我也无心学习,天天看杂书

我一度很爱看【莲蓬鬼话】🤦‍♀️

哈哈哈~以前有挺多好玩的故事,虽然说都忘了吧。。。。。

我只看莲蓬鬼话,握手~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2
TRX 0.12
JST 0.029
BTC 65476.67
ETH 3385.24
USDT 1.00
SBD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