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字漫谈|三个一|月旦评steemCreated with Sketch.

in #cn6 years ago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孔子周游列国,屡屡碰壁,很担心他的学说始终不被认可,遂吐个槽:“要是这路走不通,咱就坐木筏子漂洋过海,另找行得通的地方。”

《说文》曰:“浮,氾也。从水孚声。缚牟切。”

从字义上来看,氾、汎现在都简化为“泛”字,但其意义似乎有着微妙的差别。

前者有《氾胜之书》,是一个氾水人写的农书。“氾”常训作“滥”,也就是“泛滥”一词的来源。形容水本身。后者就很常见了,“汎彼柏舟,亦汎其流”,是漂流、浮动的意思。形容在水上、水里的东西。

飞舟浮于云海

现在看来,“浮”字明明是用了“汎”的意思。这部分的是由于古代没有一个“普通话标准”,同一个字异体迭出,有些时候作者不知道某种写法,又忽略了意义上可能存在的差异,便常常写出“通假字”来。反过来讲,也可能氾、汎本来没有意义差别,是后人在传抄过程中有意识地区分了它的用法。无论如何,最后两个字真是相爱相杀,同归于尽,都变成“泛”了。

“浮”字便是“泛舟”而不是“泛滥”。

从读音上看,“浮”的读音是“缚牟切”,用缚的声母f和牟的韵母óu相拼,应该接近fóu。但还有一个问题,牟的韵母真的是óu吗?于是查“牟”字,好吧!《说文》:“牟,莫浮切”,这不是循环定义嘛,反切法最大的弊病正在于此。

好在我们还有韵书,“浮”字和“尤、秋、头、舟、牛、侯”等等在一块儿,看来读作fóu是没有问题啦。

“浮”很早就有相当多样的用法,虽然带着三点水旁,却经常通过隐喻往和水无关的东西里插一脚。

《礼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礼记》大约是汉代成书,这里的“浮”字是“溢出、过度”的意思。全句说,君子与其让俸禄超过自己的所能、所为,还不如少拿点、多干事儿。

后来“食”变成“事”,“人浮于事”是一个贬义词,人比事还多,不能不让人想到现代的某些情况。

《诗·小雅·角弓》有:“雨雪浮浮,见晛曰流。”讲雪花纷扬(雨读第四声,动词,下雨下雪,诗经中的“雨”字多半这么用),但见到太阳也就冰消雪融,乖乖化作流水了。“浮浮”是非常巧妙的措辞。从形象上来说,好像整个世界都是雪,在空气中漂浮、旋转,然而一旦太阳出来,就全部消散,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内涵上说,“浮浮”正与全诗所说小人的行径一致——不踏实、轻巧、肤浅、多变。

此外,古人还喜欢用“浮”字来命名。浮水、浮山、浮竹、浮石、天浮星、罗浮山、云浮城等等。

“浮”字最耳熟能详的用法,可能在以下这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逋《山园小梅》

Sort:  

@crowflew, steemit上我觉得只需要静静读你的贴就值了~~~ img

@crowflew, 文人墨客,就是说的你呀,月旦评你参加对了!

PS. 哟,@cn-cutie.pie 可可妹子来了呀,我好想你啊!

@crowflew "不踏实、轻巧、肤浅、多变。" - 正因为有个三点水,浮字才会变得不踏实~

是呀,水的特性就是流动、变化、波浪

月旦评上都是高手

感谢支持~~月旦评重在参与啦哈哈

这是这一期的三个一的题目嘛?写得真好,我发现和你的文章一比较,我的真是几乎像是日记一样😂

日记也不错,真实!

嗯呐,赶最后一天啦~好歹把跟踪字的写了…
为啥我觉得我就是平铺直叙的哈哈~还是谢谢你的夸奖。写东西最基础的是表意,很多花里胡哨的反而不美。你写的很不错呢,读起来很自然,也不乏意味。

旁征博引,博主好文采!

感谢支持~~文采真是惭愧了,基本想到啥写啥。。

疏影横斜 是我的qq名字……

哈哈哈哈~~有缘!

得看多少书才能达到这么博识

感谢支持~~经常觉得知道的太少才对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3
TRX 0.12
JST 0.029
BTC 66197.45
ETH 3522.75
USDT 1.00
SBD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