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OS区块链系统的未来,以及你想了解的一切 | BM最全采访(上)

in #cn6 years ago (edited)

小编最近在寻找POS、DPOS文献,于是发现了BM(Dan Larimer)今年2月份接受lvan视频采访译文,BM是区块链领域公认的大牛,先后主导开发了Bitshare(比特股,去中心交易所)、Steemit(社交网络)、EOS(不用介绍了)三个极具创新力的DPOS区块链系统。采访涉及BM开发经历、个人经历,也涉及BM对当前一些重要区块链系统(例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多个方位的评论(如共识、安全性、经济系统等),以及对EOS未来的展望。译文约2万字,建议收藏后阅读。

采访:lvan
翻译:Jackiscool
来源:https://www.jianshu.com/p/1dcacf9cb3a4

2.jpg

Q1:欢迎Dan Larimer,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如何与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结缘的?

BM:我小学开始编程,是父亲教我的,我们全家都用Mac系统,而且一直用。中学开始我对编程感兴趣,后来去佛吉尼亚理工学院读计算机专业,三年后毕业。

Q2:我们年轻时,一些人在踢球,一些人在泡妞,可为什么你偏偏对编程技术情有独钟?

BM:创造新的东西和解决现有问题是我真正感兴趣的两件事。

我爸曾试着教我电气工程方面的东西,但那要用很多电线,于是这就变成一个很烧钱的项目,实验成本动不动就高到不可测,但编程就不一样,在我眼里编程是最有效率的创新方式。

Q3:刚开始编程的时候,你做的是什么项目?

BM:我刚开始做的是一款星际迷航的射击类游戏,我爸和我一起做的。到高中时,我做过几款冒险类游戏,还有俄罗斯方块,后来我开始设计无人驾驶系统。

我在ACIC(美国陆军能力集成中心)当过实习生,后来进入雷锡昂公司(美国最大的电子器械公司之一),在这两家单位参与过一些无人飞行器和无人汽车项目。

大学时,我开始探索虚拟现实领域,试着通过虚拟环境实现协作通信,那时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同步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虚拟环境。那时我不停地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怀揣这股冲劲,我一直想做自己的公司,而不仅仅是当个打工仔。

Q4:你多大年纪?

BM:35岁。

Q5:和我们说说你从毕业后到发现加密货币这段时间的经历吧。

BM:2007年前后,我发现人们常常会感觉自己不被他人理解,比如人们会想:为什么我不能让所有人都明白那些“我明白了的事情”?于是就很烦,但我开始想办法。

我想能不能做个网站,让人们把讨论的东西放到这个网站上,促成人与人之间达成共识。

那段时间,我认识了罗恩.保罗(美国一位的自由派老议员,三次美国总统候选人,《终结美联储》一书作者),并且学到到我们国家经济和货币中的结构性问题,还接触到了奥地利学派(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代表)。

实际上,那时我就已经开始探索自由主义之路了,我想获得一些技能,可以让自由市场来保障我们自己的自由和财产。

我认为如果要让暴政或暴力消失,那我们就得再找一条路,这条路必须完全基于人与人之间的自愿协作。

而现在保障我们自由和财产的,是我们的政府,更准确地说,我们不得不指望他们来保护我们。

我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必须从政府手里夺回货币。因为货币是国家管理者们控制我们最重要的手段,所以我想做一种数字货币,于是就上网找,结果一头撞见比特币,那是2009年,比特币刚刚出现的时候。

当时我就被比特币的完美震惊到了,并且确信它就是我要找的东西。所以我就整天研究它,我泡比特币论坛,和中本聪讨论……不亦乐乎。

Q6:你是如何发现比特币的?

BM:我用Google搜索“数字货币”和“数字货币系统”,当场就发现了它。比特币并不是我从新闻里看出来的,只是我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顺手发现了它。

Q7:你和中本聪在论坛上有过沟通?

BM:是的。

2010年开始,我就特别担心比特币的可延展性和冗余问题,又如:交易确认需要多久?交易费用会有多高?

说实话,我隔着屏幕就能清楚地看见:比特币绝不可能被用于小微支付。现在来看,这些预测都已经应验。

Q8:你是否尝试做你自己的系统,有没有试着让比特币社区相信你能把比特币带往更好的方向?

BM:那段时间我并没有全职投入加密货币行业,我还要赚钱吃饭,所以我只把这当成爱好,试着做了自己的区块链并且运行它,这样我可以把一些概念学得更好。

直到2013年我才全职挺进区块链行业,一开始做比特股(Bitshare),这是为了造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门头沟(Mt Gox,人类历史上丢币最多的交易所)事件后,他们的账户被冻结。我意识到法币交易所能够让人们带着钱自由进出,而加密货币的交易所就偏偏不行,所以我就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不知不觉中,我就发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但这个领域的问题是比特币根本解决不了的。因为我们需要极短的区块间隔时间(比如1-3秒,而比特币是10分钟左右);我们需要极低的空块率(比特币常常会有空白区块,详见我们专栏文章)。为了增强实用性,还得把比特币从地址系统硬扭成为账户系统……

所以,我并没有花太多时间改变比特币社区的理念,因为真正的解决方案与当前的比特币相比,那是天壤之别。与此同时,比特币背后的思想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我像只蚂蚁一样不可能撼动这棵树。

Q9:你如何找到你的团队?

BM:那时我试着在bitcointalk.org 上阐述我的观点,于是就激起讨论,我联系了Adam Levine(摇滚歌手),他把我介绍给其他牛人,像Charles Hoskinson(数学家,科技创业者),我们一起研究比特币白皮书,然后凑了50万美元创立公司,去实现Bitshare背后的思想。

之后的经历,就像滚雪球一样。

我们开始组织会议,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帮我们, 特别热情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在这样的公开讨论中,我们的团队自然而然地冒了出来。

Q10:好,现在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000人在看我们直播了。Bitshare是你参与加密数字货币后的第一个项目,很多人和你一样,也想做类似Bitshare的系统,但他们都没有做成,那你认为这个项目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BM:Bitshare是一个横跨几乎所有领域的东西,从法律到政治,从哲学到科技,从社区治理到可用性,我们必须解决一连串问题。

那时,世界上只有三种币:比特币、克隆比特币的币以及瑞波币(Ripple),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区块链应用,所以也更多经验可以借鉴。

Bitshare有过两个版本。

第一版发布于2014年,这个版本的区块间隔是10秒,但在可用性方面有很多不足,因为我仍然沿用比特币的一些思想,比如UTXO。我也用过类似比特币的数据库技术,这就导致性能不太好。

不到六个月我就发现,这一版并不能跑任何实际应用,所以我就坐下来重新设计架构,我想新架构必须基于一种新的状态机模型,而这种模型必须与比特币的UTXO完全不同。

这种新架构必须把所有东西载进内存,而非涮完一遍后装进数据库。

2015年6月前后,我们发布了石墨烯工具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Bitshare2.0是第一个间隔时间只有3秒的区块链,每秒支持1万笔交易,这也证明了在分布式环境下能实现我们原本设想的高性能。

我们第一次获得了成功。但我认为,相比于基础技术上收获的经验,我们在政治经济上收获的思考才更有意义。

Q11:很多人都说POW耗电惊人,甚至要建很多电站,这样消耗的能源会远超我们的产能。

但Andreas Antonopoulos(币圈名人,比特币早期布道者)却说:POW有很多问题,比如说算力多者权力大,但POW却是唯一对得起你消耗资源的共识算法(即一分辛劳一分回报)。

对于这些众说纷纭,BM你怎么看?

BM:POW是种“谁力气大谁说话”(might makes right)的算法,人们倾向消耗最多的资源以控制全网,这种竞争要求经年累月地投入能源,于是势必形成矿池。

而最终几家大矿池决定打包哪些交易,同时也是他们决定着不打包哪些交易。所以说,我们的交易本质上是递给这些大矿池审查的。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安全不是一个单维度问题,它至少涉及三方面:

是否有人能轻易修改规则?

是否有人能对抗审查?

是否有人会强行硬分叉?

这些问题看起来相互关联,但解决起来却完全独立,因为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东西来保障。

POW下,保障区块安全的方法是大规模复制,并向全网公开。每个人都遵守同样的规则,任何人都能验证区块,同时每个区块都按规则生产,所以即使全网只有一名区块生产者,依然能够玩得转。

可这种模式的软肋在审查环节:一些人总是手握事实上的审查权,我们看一眼POW矿池就会发现:实际上只有3-4个矿池有权审查交易。

而DPOS则不同,如果有人想扭曲事实,他得同时向21个节点行贿,而这些节点由系统随机排序,这使得贿赂成功的可能性低到0。

DPOS仍然按规则生产区块,并且区块信息全公开,这些节点无法改变规则,因为有数以千计的全节点时刻都在验证交易。

所以说:

Security is not a one-dimensional concept. It's not about the cost that goes into it. In fact, you want the best security for the least cost for things to be economically sustainable.

安全性不是一个单维度的概念,这和我们投入的成本无关,事实上你要的是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好的安全,并使得整套系统在经济上能持续运作。

另外,POW还有一个弱点,就是当币价暴跌70%时,挖矿将不再有利润、甚至亏本,此时原有的激励制度会变味。

Ivan总结:POW虽然久经考验,但它依然具有中心化的特质,所以越来越多的加密货币从POW转变为POS。

Q12:你在开发Bitshare上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那是什么最终让你离开Bitshare?

BM:两个原因。

第一,钱烧完了。为了开发石墨烯工具箱,我们掏光了家底,最终虽然开发成功,但还要不断升级,不断投钱。

第二,我们引入了“工作者提议”(Worker Proposals)的理念:这使得社区掌握越来越多的决定权,比如社区有权决定是否通过投票筹款,是否停止通胀,是否停止为新项目募集资金等等。

那时我没有工作,可是嘴巴需要吃饭,为了继续开发,我只能出售自己的股份,所以我的持股比例越来越少,话份也越来越轻,但即使这样,我依然继续开发,埋头打磨产品。

这时我意识到,开发者和社区的激励因素并不一致。

而且,Bitshare在市场营销方面也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时的我无法解决的。比如,如何向普通人展示一个区块链?如何让人们源源不断地跑来注册?

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重建底层架构。于是,我决定离开Bitshare,重新投入另一个项目:Steemit

Steemit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网络(类似于能赚钱的博客),当时我想用它来解决一个问题,即:降低人们进入加密货币领域的门槛。

我曾试着让新用户使用Bitshare,但Bitshare的宣传文案却似乎在说:嘿,你快把钱给我们吧,我们帮你投到高风险的加密货币中去吧。

对普通人来说,一开始学加密数字货币是很不容易。我们得这样教育很多零基础的人:听好,你得先去学比特币,然后去买币,接着把币转去交易所,最后转成其他币……

普通人听到这里腿会发抖,于是我想削平普通人的入行门槛。

另一方面,我认识到一个事实:人类的劳动是有价值的,就像POW挖矿也同样有价值一样。于是我在想,要做成Steemit,让人们相信一件事就行,即:只要人们投入自己的时间就能赚到钱,就像他们投入自己的钱能赚到钱那样。

但是,为了做Steemit,我还得解决另一个问题:手续费。因为没有人愿意为点赞或转发之类的小动作付费,可在这件事情的另一头,内容生产者却投入了时间,他们必须挣到钱。

怎么办?

Steemit的理念是以写博客的方式挖矿(mind by blogging),写博客的人和比特币矿工一样,都有资格从劳动中获得收入——这将产生数以百亿美元的劳动收入。

这些钱用去奖励内容生产者,与此同时,必须建一个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用来消费这些内容,为这些内容提供资金,形成一种生态。

现在的Bitshare采用“工作者提议”(Worker Proposals),人们可以投票决定是否资助开发者去做哪个项目,但在现有技术架构下,很难产生真正有价值的提议。

这种花费并不是强制性的,当一部分人决定削减开支,这些人就会把代币存起来,但他们很难弄明白“为了明天赚钱,今天必须花钱”的道理。

而另一拨人则反对通胀,他们是通缩派,为了壮大整个系统,他们认为应该不断地往生态系统里砸钱。

所以,Steemit一方面引入强制性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安排了强制性的支出、同时又设计了大规模的去中心化预算。

Q13:谈谈你对社交网络的认识。

BM:社交网络属于每个人,每个人都可以贡献内容,每个人都有权对这些内容评头论足,社交网络在生产内容的同时会奖励内容生产者,生产的内容能被Google搜索到,从而产生网络效应。

这能从根本上鼓励人们去注册和使用,因为现在的宣传文案已经变成这样:别给我们钱了,赶紧注册吧,把你自己的生活告诉我们,这样你就能赚到钱了。

换句话说,你现在在其他社交平台上发的那些微博并不能获得收入,但你只要把这些微博和博客移到Steemit上,就能赚到钱。

于是Steemit立马流行起来,男女老少都自动变成Steemit的用户。

Ivan:是的,比如我就每天在用Steemit,甚至有很多从没听说过区块链技术的人都开始用Steemit,因为他们在Steemit上见到了美元符号,这些对于初次使用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Q14:既然Steemit运行得这么好,为什么还要离开它?另外,你离开Steemit后遇到过哪些问题?

BM: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应用,Steemit上的功能聚焦得非常狭窄,几乎只能用来做社交。Bitshare和Steemit都是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如果你想向区块链添加新功能时,你必须让所有参与方都达成共识,同时你必须做大规模的升级,其间无尽的争议会极其地耗时。

所以,当看到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硬分叉时,人们就明白了:你的想法不能离社区这个中心太远,所以很难开拓出新方向,特别是你想搞区块链层面的技术性巨变就更加不可能了,而所谓的“巨变”,在功能层面可能仅仅是在现有系统中添加一个小特性。

所以,其实我刚开始做Steemit那会儿,我就一直想建立一个更加通用的、可编程的区块链。那时,我就在找CEO,后来找到了Ned,我问他:你是否认同我的理念?如果你认同,我想来让你做Steemit的CEO。

Ned说:行~(Ned是Steemit的CEO和联合创始人)

于是,即使当时我已打算去开发别的项目,但是我们依然在一起开发着Steemit,直到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为止。

所以说,即使我离开,Steemit依然可以继续运行、继续提升性能,因为我已经把结构框架搭好了,后面来的人只要把用户界面做得好看点就行了,Steemit这个区块链应用自己会自顾自地运行。

其他方面,就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了(political lesson)。

社区对于这个系统应该如何运行有着自己的理解,社区基于他们自己的理解而采取行动,但社区并不一定非得理解这样行动的后果。

所以,当你一旦触及到利益问题,比如对于一些方向性问题开始投票时,如果资金募集者不愿意了,你根本没办法,因为你不能像个暴君一样说:你应该走我让你走的路,因为这是个去中心化的系统,这些都已脱离我的控制。

我理想中的新系统应该有更好的治理架构以及权责利安排。为此,我研究了博弈论,学了人们在类似投票的博弈过程中的各种纠结心理,最后发现这一系列东西都应该被重塑,可现在每个人都已经参与进这个系统,于是我注定无法重塑它。

所以,我决定去创建我理想中的新系统。

Q15:好的,我们来聊一些能搭建APP的平台。以太坊上能搭建很多应用,但一些人说以太坊唯一的用处是ICO,那么你为什么不把Steemit建在以太坊上?

BM:把Bitshare或Steemit建在以太坊上,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

一方面,Bitshare在以太坊发布之前就已锁定募集,而Steemit虽然在以太坊之后才开始做,但以太坊的每步操作都要收费,如果在以太坊上做,那结果一定连点个赞都要收费,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现在,Steemit上每天的交易量比以太坊的处理极限还多一倍,网络拥堵时以太坊转账手续费会变高,但Steemit不会,因为Steemit有更多的峰值储备,即使用户数激增,也不会影响交易速度。

所以,不建议你在以太坊上搭建应用,因为如果你的用户数激增,那以太坊注定是撑不住的。如果谁做了Raddit(国外时事新闻类app)这样成功的应用,系统至少得支持每秒200笔的交易,但这个简单的需求就已经超过以太坊极限处理能力的10多倍。

除此之外,你必须关注实用性。以太坊每个新区块有15秒延滞,这种延滞对于以太坊钱包来说可能没什么影响,但对于发布文章或点赞这种功能来说,等15秒就太慢了。

所以,可用性是每个app开发者会关注的重要因素,你需要建立一个平台,在这之上能够运行像Steemit和Bitshare这样的应用,否则我们并不会拥有一个真正的Dapp(去中心化的app)平台。

Q16:Vitalic Buterin正牵头对以太坊动大手术,你怎么看待这场改进?目前他们计划用Casper解决现存问题,你是否认为这会有效?

BM:Casper能影响的层面在于共识,对于执行层面并没有帮助。

以太坊注定要经历一个艰苦漫长的升级,因为手术涉及很多底层技术架构,包括计算资源管理和核心要素间的交互。

我认为把以太坊转向全新架构的难度不亚于把Bitshare变成Steemit,Bitshare社区不会支持开发者,以太坊矿工也不会支持整个社区。

所以这几乎不可能做成,因为以太坊的任何改动本质上涂着利益分配的底色。

如果这一系列事情不断发酵,人们终将认识到:任何微小改动(比如比特币区块大小)都极其艰苦,就更别提修改共识、虚拟机或整个安全理念了。

Q17:有人认为分片(Sharding)能将一种状态切分为多种子状态,而这些子状态相互间无需知晓彼此情况,这样能增强以太坊的性能。你认为这种方式是否太过复杂,你有什么建议?

BM:分片在性能方面类似这样的场景:

有人把一捆286处理器接到一个14K的调制解调器上,然后指着这说:“你看,这堆东西可牛逼了,性能可以媲美Intel的20核处理器,因为我们会做分片。”

分片容易,但分片后的通信却很难。

即使理论上分片能提升交易处理性能,但却面临着一对内生矛盾:量和质。

也就是说,也许分片能增加某类交易的吞吐量,但是不可能增加交易的类别,而恰恰是交易类别的多样性才是Dapp开发者真正关心的东西。

反之,如果分片支持了交易类型的多样性,那交易吞吐速度一定上不去,这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另外,分片之后,片与片之间的通信会大大降低处理速度。所以,我不认为分片(Sharding)是一个好办法。

Q18:以你做Bitshare和Steemit的经验,你看出以太坊的上述问题,这些问题是你做EOS的理由吗,或者还有其他什么理由?

BM:我起步做EOS时的确有很多经验,我也知道去中心化系统开发者真正的需求。我学了很多模式和设计思路,不断重复打磨。最终,我并不只想做Bitshare或者Steemit那样功能单一的应用,我要做的是一个通用系统,这就是我做EOS的缘由。

EOS是一个动态通用型区块链平台,能建类似于Bitshare和Steemit的应用。它汇集了我们之前所有的开发经验,EOS的性能水平更高,因为80%的功能都通过本地代码实现。

此外,EOS还引入Web Assembly(由谷歌、微软、苹果等几家大公司合作发起的项目,这个项目是面向Web的通用二进制文本格式,已在改变Web生态),这能让开发者使用C++语言,而C++有着极其丰富的类库,这样你能实现你想到的任何功能,而这些都能被用到智能合约上来。

可如果用自有语言Solidity写智能合约,你就得重头开始自己写类库,重新发明一遍轮子。坦率地说,我们把EOS的代币发布合约建在以太坊上,后来发现程序竟然不能超过300次迭代,因为Gas会被消耗完。

BM总结:所以这些都注定以太坊上不可能建通用的大型应用,比如订单系统,因为它的语言和内存模型都难以支持简单操作,比如索引或排序,即使能做也无法高效地做。

Q19:EOS最为人瞩目之处在于共识算法DPOS,谈谈你发明DPOS的经过吧。

BM:我第一版做的DPOS锁定了101个生产者,它们都经投票选举产生,Bitshare 2.0(以及石墨烯)把101这个数字调整为可由用户自定义,以便当人们投票时,在通过票数上可以自由调节。

这让我们观察到一个社区真正能被票选的节点数,我们发现,当一个社区处于可控状态时,可票选节点数通常在15个左右。所以在做Steemit时,我决定把这个数字设定为“略高于15”的21,这样就能更加“去中心化”地运行。

在Bitshare最初的版本里有个问题:101个不同的生产者其实可能是同一个人,但社区无法审查这点。

所以,尽管理论上有101个节点,但实际参与产块过程的最多也就其中20来个节点,而这20个节点的背后也就4-5个实际控制人。所以在做EOS的时候,我们敲定的节点数是21(投票节点必须是奇数,否则会出现长期分叉)。

这21个节点的处块顺序选由系统随机设定,并且随时会变,这样既能有效率地升级,同时也能避免硬分叉。

Ivan总结:我想现在大家都有点明白以太坊是如何工作的了:智能合约代码需要在每个节点上执行,于是这自然就不是一个可扩展的方案,更不用提当网络变大、节点变多的情况了。那时每个节点需要和更多节点通信,如果有些代码只能在这台电脑上跑、却无法在其他节点上运行跑,那就惨了。

Q20:EOS上执行代码是不需要过所有节点的,因为如你所说,EOS只有21个节点,所以请解释一下,一个本来跑在以太坊上的Dapp应用,如何在EOS上执行?

BM:这里要纠正一下你的误解:

21个指的是21个区块生产者,但与此同时,全网有无数个验证者,所有验证者都运行全节点数据(run everything)。

Q21:如果每个人都运行全节点数据,那和以太坊相比,EOS的延展性如何?

BM:我们做的是扩大有权决策者的规模,而不是运行全节点的人才有权拍板。

以POW为例,它的利益分配只会倾向于那些有钱、有算力的人,而钱和算力很容易获取,比如政府补贴你一把就有了。但DPOS不同,每个持有权益者都有权投票,这使得全网很难被控制。

DPOS让每个人对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有发言权,因此控制力将更分散,从而使系统更具可扩展性。同时,票选出来的21个区块生产者将更专业,他们可以位于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拥有更高性能的硬件,甚至组成服务器集群。

我相信大多数成功的Dapp应用最终都将变成网站,就像Steemit。

所以说,正常情况是由一组服务器去支持一群轻节点,这样的商业模式才能让服务提供商有更高性能的硬件。

矿工投了几十亿美元在硬件上,而硬件除了哈希运算之外什么都不做,在这点上EOS的DPOS与比特币的POW一样——除了验证区块和输出结果。

所以,EOS上的生产者即使掌握了算力资源也无法作恶,作恶也没有任何收益,所以它并不会像POW的系统那样最终走向中心化。

Q22:你看看你,你一说EOS只有21个区块生产者,网上就有很多人跳出来说你小,没想到EOS居然是个中心化的东西,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

BM:中心化很多时候是必然的,这就像做任何事都有成本一样。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去中心化也不是目的,而是反审查、保持网络不被外界权力关闭的一种手段。

现在的去中心化已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且已越来越变成现实。

如果节点数从1到2,数量翻番,分散程度就提高一倍。如果你想再提升一倍分散程度,那你就得把节点数变成4个。当然没必要无限扩增节点数,你必须衡量出一个合理的规模,保障数据最终能传向全网。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你会发现Steemit、Bitshare和EOS的分散程度比比特币高两三倍,因为你只要看一眼比特币的全网矿池数量就能明白,而比比特币更集中的是以太坊。

Q23:推特上有人问你:DPOS是否会产生少数非常有钱、非常有控制权的人,最终演变成寡头垄断?

BM:这要看你说的垄断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相对于矿工的控制力么、相对于矿池的统治力么,还是相对于那些比特币圈牛人的影响力?

如果这些人牵着比特币走错方向,社区根本无法讨到说法,因为追索成本太高,POW一旦形成垄断它将强大无比,垄断力量一旦站在他自己利益一边时,根本不会跟你讲道理。

站回DPOS区块生产者的角度看,他们只赚薄薄一层利润,区块生产者更像赚取蝇头小利的普通商贩,混着一口饭吃而已。

社区对他们按劳计酬,任何东西都可以被纳入社区的福利合同中,就像发工资那样,由权益持有者发给区块生产者,这类似于Steemit通过制造内容的动作给内容生产者发钱一样。

所以如果你是DPOS的权益持有者,就可以大规模地分配资金余额,但这只是你在向那些为社区提供价值的人支付酬劳而已。

因此,和其他任何系统相比,DPOS一定不会产生寡头垄断。

Q24:你认为什么样的组织或公司会成为EOS的区块生产者?在未来,区块生产者会变成巨型数据中心吗?你是否决定联系一些大学或公司,让他们参与你们的项目,还是决定将EOS面向社区全面开放?

BM:很多机构联系过我们,包括一些主流交易所、区块链浏览器和Dapp开发者,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决定完全向社区开放。你知道,我们已和一些大学合作,目前正在做一些智能合约方面的项目。

任何足够可信的节点(比如Google等大型知名公司,如果他们也做Dapp的话)都倾向运行全节点数据,不仅因为他们有能力生产或验证区块,还因为它们出面担任生产者不会有任何额外成本。

最终,那些在EOS上运行最大应用程序的人,会成为区块生产者。

Q25:EOS主网会在六月上线吗?(注:EOS主网目前已经上线)

BM:EOS主网上线的事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公司的软件今年六月能用。

Q26:你不能确定的理由是因为这事得取决于社区,而非你们公司吗?

BM:是的,社区才最终决定是否启动或运行软件,我们只负责生产开源软件。

Q27:EOS选择在以太坊平台上发行ERC-20代币,这是你们公司为整个EOS项目筹资的方式吗?

BM:Ivan,我来回答你筹资方式的问题,事实并不是你说的那样,EOS在开发资金方面,有自己独立的筹资渠道。

发行ERC-20代币作为一种初始化权益的方式,类似于模拟采矿(simulated mining),我们认为用这种方式能把币分发给足够多的人。

其实不单EOS,每个区块链项目都会面临如何发币的问题。所以,用ERC-20的姿势发行EOS代币,代表社区努力让分配过程能更公平。

EOS的ICO收益不用于开发。

Q28:那我是否可以这么理解?这是一种公平分配Token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EOS的ICO要滴滴答答整整一年,这是让每个人都有时间买,而不是像其他ICO那样,只有一小撮人在几天内扒光所有的币。

BM:是这样的,而且当天所有人获得EOS的价格都一样。

Q29:很多人想知道EOS将如何落地,毕竟现在它除了在交易所里买来买去外,什么都不是。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跑去交易所买了EOS,那他是没办法通过私钥控制这些币的,那从ERC-20转换为EOS Token的过程如何实现呢?你说你不启动网络,那交易所里的那些ERC-20代币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BM:没什么作用。但很可能启动多个区块链,而这取决于那些在EOS上做项目的人,他们会决定这些ERC-20到时怎么用。

Q30:是否可以这么认为,最好把我们原来放在交易所里的EOS Token取出来,因为这样能掌控私钥,避免交易所那头出问题?

BM:你说得对。我举个例子,你在交易所里有比特币,但如果交易所不打算支持你原本该有的分叉币,那么你就不会得到它。

说到这里,BM把屁股往前挪了两挪,强调:

The only way that you have any proof to the world in a decentralized way is if you control the private key. Otherwise, you're trusting the third party to hold that for you.

私钥,是以去中心化方式向世界证明你拥有财富的唯一证明,否则你就是在信任第三方为你持币。


DPOS区块链系统的未来,以及你想了解的一切 | BM最全采访(下)


follow @酷链财经

Sort:  

good post hi I follow you follow and vote back me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9
TRX 0.12
JST 0.032
BTC 60345.08
ETH 2986.57
USDT 1.00
SBD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