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古争论不休。近日,读《观呼吸》,受启发,忽然对这一话题有了新的理解。
书中有一段这样的原文:
在上个世纪,西方科学家有了令人惊讶的发现,我们都是我们所看见的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观察的过程会改变我们正在观察的事物。例如,电子是一个很小的东西,假如没有透过仪器,我们根本看不见它,而那个观察的设备决定了观察者将会看见什么。如果你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观察电子,它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粒子,也就是一个以笔直的路线四处碰撞的坚硬小球。当你以另一种方式观察时,电子则呈现波的形式,出现折射与波动的现象,完全没有坚固的实体。与其说电子是一个物体,不如说它是一个事件,观察者藉由观察的行为参与了那个事件,没有其它的方式可以避免这样的互动。
这就是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高中时难以理解,按照以上这个观点,倒是比较好理解。这个观点第一次接触,是在朱清时的一个演讲报告视频,当时非常震撼,科学如此厉害,竟然也只不过论证了两千多年前佛陀的观察。
那么,观察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如果从善的角度去观察,人性本善;从恶的角度去观察,人性本恶;从不善不恶的角度去观察,人性就是不善也不恶;入宫
人性在本来最初的一个点,没有善恶之分,当产生分辨心的时候,便产生善恶。善恶一念之间。
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nice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