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社会

in #cn6 years ago

30年前大概绝不会想到,一旦身居全球GDP老二,似乎更多难处接踵而来:产能过剩、商品滞销、增长疲软、投资无门、就业艰难,等等。自负的专家学者纷纷出动,无数锦囊妙计呈送中枢,只是迄今难见成效。人们不免焦虑起来:靠什么神力来拉动这个空前庞大的经济引擎?或许,除了建造一个扁平化的社会,再无出路!

谁来花钱

现在的问题,是毛时代的掌门人做梦也想不到的,竟然是找不到人来花钱,将堆积如山的库存商品搬回家去,实在是匪夷所思。

你不信吗?让我们到大街上去转一转。没有哪一家商店的货架上不是堆得满满,它对于偶尔光顾的人,几乎没有任何吸引力,除非是才上市的新样货。

招揽顾客的录音广播让人震耳欲聋,无论它如何鼓吹大甩卖、大放血,也很少有人为之动心。酒馆茶楼的厅堂空空如也,特别雇来在门外拉客的小伙子,几乎使出浑身招数,也应者寥寥。

不妨再走远点,去看看新建的楼盘。那真让你目瞪口呆:一片片的入云高楼完全遮断了天际线,大部分还无人问津。不断听到关于“鬼城”的报道。我没有去看过鬼城;至于夜晚一片黑的“鬼街”、“鬼区”,则随处可见。

古人梦想中的“广厦千万间”,不仅早已成为现实,实际上大大超过了;但等待着被庇护的“天下寒士”为何裹足不前呢?

既然处处是衣山鞋海、肉林酒池,天下总不缺乏对之有需求的人,为何总不见有人将其搬回家去呢?因为要钱呀;如果免费赠与,你试试看!于是问题是:为什么人们不愿意花钱呢?难道人们都已囊空如洗?

这显然不是事实,只要到银行去看看等着存钱的长队,就知道了。真是一个让人困惑的谜题,是从短缺时代过来的人完全无法想象的。

于是,各路学者纷纷出来说话了,他们给出的解释五花八门:

——产能过剩。确实不错,有些商品恐怕已足够用上几十年了。只看一件事:我们在两年内生产的水泥,竟抵得上美国上世纪的全部产量!中国这部经济机器有多大的产出,就不必多说了。但这解释不了一切;例如,普天之下等着购房的年轻人数以亿计,足以填满全国所有的空房。

——商品质次价高。不排除这种情况,但肯定不是滞销的主要原因。在任何时候都不缺少满足于低档商品的人;价格总可由市场力量调整,就更不必说了。

——消费习惯陈旧。确有这个问题,你怎么要求勤俭了一辈子的老奶奶,每个月去买一条裙子呢?但这未必是主要问题。消费习惯可以改变,而且它实际上是由市场引导的;作为消费主体的年轻人就更是如此。

如果这些理由都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当下无人花钱呢?

这并不是一个两句话可以回答的问题。如果下面竟为此而说一大堆话,那确实是不得不如此。关键在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系统问题,解答也不能不是系统的。

统而言之,问题涉及产业结构与消费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不在我的考虑之内;况且,产业也是受消费引导的。我的关注点在消费市场。

一个不太可能改变的事实是,除了少量高档商品之外,大量商品是面向大众的。完全可以说,商品的大众化,正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如果没有庞大的消费者队伍,厂商到哪里去赚到他们的利润呢?且将海外市场搁置不论——没有哪个大国能永远指望它。

因此,一个合理的经济,必定有赖于囊括域内大多数人口的消费者群体,而不要指望永远在少数富人身上赚钱。不妨说,中国经济的前途就在于,存在一个人数众多且具有相当消费力(也无需太高)的消费群体,它们构成人们常说的中产阶级。

一旦中产阶级的队伍大到足以包括人口的大多数,或者至少半数以上,而且中产阶级内部财富大体均衡(所谓均富),因而每个人都有几乎同样的引导消费的力量,其合力就将空前庞大,没人花钱的现象就将不再存在。

如上所述的由中产阶级主导的社会,也就是我们感兴趣的扁平化社会。社会的扁平化包含三要素:主流、优裕、均富,这意味着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已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境遇优裕,内部大体均富。

扁平化的反面就是两极分化:占有特殊利益的少数群体与贫穷的大多数一起构成社会的主体;这番景象你大概不致陌生。

现在,已经能够简单地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一个扁平化社会,将不愁无人花钱!

对上述结论的完全论证,当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楚的,这件事就留给专家去做吧。此处要指出的只是:今日的西方发达社会,大体上就已经是扁平化社会。那种社会当然仍然有不少难题,但无可否认,他们更好地实现了产销平衡。无人问津的商品,库存却依旧猛增的那种奇观,恐怕难得一见。

人口搬迁

不消说,今天我们离理想中的扁平化社会还十分遥远,远水救不了近火啊。但在当下未必就无所作为,总可以做点事情,至少局部地缓解市场的颓势。

最要紧的还是,不要忘记根本出路之所在,而且现在就要开始朝此迈步。

一个扁平化社会,必定基于社会要素的均衡分布,因而有赖于各种社会资源——居住环境、就业机会、文化教育、医卫条件等等——的均衡配置。这件事复杂而艰巨,必定是未来几代人的重任。如果我们很少有可能在短期内做到这些,至少应认识到,没有办法绕过这些任务,除非根本不指望社会的真正现代化。

容易注意到,我们与一个扁平化社会的突出区别是,广大农村人口几乎完全被排除在中产阶级之外。因此,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促进城市化。

高层诸公已经认识到这件事的紧迫性,并已着手部署,实在是中国之幸。

推进城市化意味着,许多农村人口得准备搬家了。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几亿人口的搬迁,是一个漫长、有序且代价高昂的过程,其间必定涉及极复杂的政策课题,仅仅是决定给予哪些人率先入城的权利,而又不给那些贪婪的官员以乘机发财的机会,就够费脑筋了。

或许,智囊们已在忙于“顶层设计”,那不是草根们能够关心的事情。

我关心的只是,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何以会显著提升社会的总体消费力呢?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不是早已在城市生活,仅仅没有城市户口吗?

可不是那么回事。任何迁入城市的人,从他获得正式城市户口的第一天起,就不再遵循已延续了多少代人的乡村生活模式了。

他将像任何老城市居民一样,过邻里能够认可的城市体面生活。他将努力拥有一套像样的住房,而不再满足于蜗居在某个阴暗狭小的出租屋内,更不愿意长期住在简陋的工棚里。

他也会像大多数城里人一样,不惜花大笔钱去装修与布置自己的居室,以使来访的往日乡亲羡慕得垂涎欲滴。他现在也不能不考虑门当户对,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圈子里寻找自己或儿女的配偶,而这件事尤其成本高昂,需要大笔大笔的钱从手中流出。

儿女们不再存在接班种地的问题;但要在竞争激烈的城市就业市场上找到称心的工作,谈何容易!现在他得考虑孩子的教育,少不了将大把的钱花在孩子读书及相关的消费上。

如此这般,花钱的道道多不胜数。而且,在所有需要出手的方方面面,他都想做得像模像样,尽可能符合城里人的观念、心态、习惯与胃口,开销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你可以算一下总账,迁入城市的一户新居民,一年该花多少钱?这肯定不是一个小数字;千家万户累计起来就更不必说了。

分散资源

如果你做一个烧饼,让它的某些局部凸起,它就不是平常所见的那样扁平了。一个扁平的社会也是一样,必须排除局部的过分集中,务使社会资源均衡分布。

很明显,我们的社会资源远远谈不上均衡分布;更有甚者,目前的趋势不是走向均衡化,而是相反地走向集中化。

我们本来就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全世界很难找出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酷爱集中。

首先,我们的“京城心结”之深,是外人难以理解的。我们近乎本能地认为,京城应当是任何方面的首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市政建设与生活条件,它都应该是老大。

全国最大的公司、最大的银行、最大的剧院、最好的大学、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建筑、最幸福的居民等等,都应当在京城,为此,不惜集中全国之力,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北京样样都要是最好的,尽人皆知,就不去说了。只提到一件事:北京人就觉得他们的子弟有低分数进好大学的权利!北京是中央的所在地,你就不敬重中央了?

以中国之大,全力供养一个北京似乎不是很大的问题。但这种思路忽略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逻辑:既然北京有权利做全国的绝对老大,那么你怎么能够反对,省会应当是一省的绝对老大、县城应当是一县的绝对老大?一个国家要优待如此多的大大小小的老大,它那有限的资源还能剩下多少?

完全不计天时、地利、人和,只把最好的东西堆到首府去,不仅无公平可言,而且于资源的利用也无效率可言。

例如,好医院都集中在首府,怎么能够方便治病救人?当下,省会的大医院拥挤不堪,而许多地方医院却听任贵重设备闲置。医疗资源的畸形布局已带来严重后果。就是教育、文化资源的配置,也呈现出同样严重的态势。

概而言之,我们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畸形地集中化的社会,这与权利与机会普遍平等的社会理想完全背道而驰。如果坚持社会扁平化的方向,那么,除了去集中化或者分散化之外,别无选择。

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那将是全国性的大搬移:至少一部分优质的大学、医院及其他服务机构,从京城搬移到各省区,或者从省会搬移到基层。

分散化的结果将使国家的重心显著下移;北、上、广将不再那么超级臃肿,中小城市与边远地区不再那么近于被遗弃。地方的加速开发,将使大量中小城市迅速成长,这就将大大加快城市化的步伐。

大量乡村人口就近迁入中小城市,比拥入那些已经拥挤不堪的超级大城市,不仅在生态、社会等方面都更具合理性,而且也更具经济效率。

或许你早在一旁嘟哝了:这不是要人为地重整山河吗?这种充满狂想的乌托邦,大跃进时期已领教得够了,大折腾啊,还是让国人过点安静日子。

那你就别担心了吧,我还不至于愚蠢到鼓吹行政力量主导下的大搬移,那不仅行不通,而且势必带来大折腾。我只是主张,通过适当的改革措施造成某种机制,致使分散化成为一个自然展开的过程。这可能吗?当然可能!

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自然过程,以至于形成今天那种大体扁平化的社会形态。从根本上说,扁平化不是人为设计的乌托邦,而是社会有序发展的自然结果。

称心远景

现在说一个扁平化的社会将会如何如何,或许为时尚早。不过,某些逻辑上的自然推论,往往具有高度的现实性;至少,一个合情的推论会给人以信心,没必要断然排斥。

社会的扁平化,带来的不仅是效率与均富,而且是社会结构与观念的根本变化。

首先,扁平化本身就意味着更大程度的平等。在种种特权面前的极度无奈,将成为遥远的记忆。你将平静而独立地运用平等的发展机会,不再绝望地羡慕少数幸运儿。

中产阶级占绝对优势及普遍的平等,将使民主政治不再是一种奢望,而成为不得不行的现实;随着一家独大的首府优势的褪去,不合时宜的集中权力将让位于社会的充分自治。

与社会的扁平化随之而来的,不仅有精神文化生活的普遍升华,同时还有社会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今日社会中使人深恶痛绝的许多痼疾,在扁平化的大铲之下将会自动消除。

在扁平化社会中,几乎不会有城乡差别与工农差别,降低体脑差别应当也将不成问题。这些都是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中置于头等位置的东西。或许,正因为如此,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将没有理由拒斥扁平化的社会理想。

Sort:  

你好!你好,开发者吗?有个很有潜力的项目:RISC-V(一个开源指令集架构)想不想了解一下?如果不想再收到我的留言,请回复“取消”。

Hi ~ I'm a robot of yihdashu05630.I just upvoted your post!
Please come visit me here: https://steemit.com/@yihdashu05630
Thanks so much~!!

儿女们不再存在接班种地的问题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7
TRX 0.15
JST 0.028
BTC 59425.55
ETH 2345.78
USDT 1.00
SBD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