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祖宗

in #cn5 years ago

在21世纪的今天,向老祖宗讨教仍然不失为时髦的举动。至于在历史上,时时求教于老祖宗,永远以祖宗遗教为依归,则不仅是一种智慧,简直是不容违抗的处世准则!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就没有长大过,它始终是祖宗怀抱中的孩童!

102851936.jpg

人文初祖

无论在古代还是近代,认祖归宗都是人生大事;尽管看起来有点守旧过时,但总比文革中盛行违宗背祖要好。问题是,到哪里去找祖宗呢?就循族谱寻去。最近,一位熟人依族谱找到了发迹于江西的第19世祖某某公,一族人都欣欣然额手称庆。较之于那些不知始祖为何人者,这一族人该何等幸运!但始祖自己也有始祖,他们为什么不追寻得更远一点,至少从殷周或列国时代找出一位始祖来呢?太遥远了于史无据啊。

可见,就家族寻祖而言,人们还算是严谨的。但对于国族寻祖,国人就大胆多了。在周公时代,也不过是认了周人的始祖,例如追溯到后稷罢了。但一到后五百年的孔子时代,就突然远远地前推到三皇五帝、尧舜禹汤,也不知炎黄、尧舜这些人是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就是在今天,也没有找到任何文字或考古的证据。如果这些人确实是华夏先祖,那么废先祖而不祭祀的商、周人就很有些失德了。如果他们并非真正先祖而认之,那么孔夫子对自己的真正祖宗就算大不敬。不过,此事过于缥缈,实在无从考究。

今天朝野、学界一致认可的是:华人都是炎黄子孙,自然炎帝黄帝就成了中华民族的先祖,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文初祖。这件认祖归宗的事情,还做得越来越像模像样:郑重其事地勘定了炎帝陵、黄帝陵的所在,修建、扩建了陵园,每年的祭奠则已常态化。海峡两岸人士一起祭奠黄帝陵的那种庄严壮观场面,让所有炎黄子孙都激动不已。已走到这一步,还去考证黄帝的有无、出处,就不再有意义了。你不妨去了解一下,以色列人岂有去考证亚当、夏娃真伪的兴趣?

更实质的问题是,人们从人文初祖那里继承了哪些东西?这不属于历史考古学,而属于文化考古学。这意味着,后人所继承的哪些东西,恰好就是传统上认为来自炎黄的那些东西?至于它们实际上形成于什么时代,倒不是什么重要问题。

依据儒家文献,农业、历法、文字等等就源自炎黄本人,至少源于炎黄时代。后世历代相传的那些典章制度、文化风俗,包括官制、礼制、婚姻、家庭等等,也源自炎黄时代。大多数器物发明,包括农具、交通工具、文具、炊具、宗教用品等等的发明,还是属于炎黄时代。至关重要的医学的首创权属于炎黄,更是不容争议的:你就没听说过“神农尝百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吗?甚至还有人将最私密的“房中术”,也归在黄帝的名下了。总之,老祖宗似乎为其后代准备了所需要的一切。

所有这一切的历史真实性,在过去和今天,都不是值得关注细究的问题。重要的仅仅是:在文化上,完成了这一追溯最远的认祖归宗之后,实际结果如何呢?——结果极其辉煌!试想,既然炎黄是被一致公认的、迄今最古老的始祖,因而具有最高的权威性,那么继承自他们的每一样东西,岂不也具有最高的权威性?这才是真正关键之所在,人们真正需要的也就是这个。像《黄帝内经》这样神圣的经典,仅仅是亲手触摸一下都会虔敬不已,谁还敢有一个字的挑剔?在这一点上,依托祖宗的功效达到极致。

祖宗就这样一直荫庇着他们的后人,岂不是莫大的恩惠!

亲尝这种恩惠的后人,岂能不继续转动脑筋,使这种恩惠更多更大些?于是就有了托古这一持久而强劲的传统。你大概听说过有这样的现代剽窃者,抄袭古人的作品占为己有。但一些古人则恰恰相反:明明是自己的赝品,却要冒称是更早的古人的真作!

托古实在是今人无法理解的一种逆剽窃。在先秦、两汉时代,托古竟成为一种风气,以致托古之作到了泛滥的地步。现存最古老的文献《尚书》,至少有一部分是列国或汉代人的伪作;归在孔子名下的《礼记》出自战国时代;被看作先秦作品的《国语》、《战国策》等,多半是汉代作品。

这许多人将自己的一生辛勤劳作托于古人,希望借以流传后世,实在是用心良苦啊。只是这样一来,却苦了后世那些偏于较真、勤于考证的学者。一部篇幅不大的《尚书》,历代有难以数计的人煞费苦心,去清理出其中各篇的真实作者或写作年代。这一类的事情,国人还得继续做下去吗?

托古改制

托古一旦成为风气,社会的主流时尚或者历史观就肯定是:古胜于今!这意味着,社会始终在退化,而不是进化。如果只是说一说而已,或许无关宏旨;但若将这种观念真正贯彻到朝堂对策或者社会治理,那么就可能影响深远、后果难测。历史上,具有这种性质的重大事例,就是所谓托古改制,亦即打着祖宗的旗号进行的某种改革。

最著名的托古改制是王莽改制与近代的康梁维新。

王莽改制 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是一个拥有双重身份的人物:西汉政权的篡逆者与改制者。因为历代持正统史观者特别强调王莽的篡逆角色,也因为王莽改制搁浅、身败名裂,王莽的篡逆者的阴影大大盖过了他的改制者的形象。此处,我们只关注其改制事业。

在篡汉之前,王莽有长期秉持国政的经验,对于朝政的利弊得失,应当有清晰的了解与深入的思考。因此,他在登基之后所进行的改制,不失为深思熟虑的结果,而并非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至于从改制的内容与结果来看,整个改制都显得幼稚、荒唐、混乱,则只能归结于其改制基调的根本错误。

概言之,王莽的意图就是要在周朝建制者逝去千余年之后,大规模地恢复周制,甚至包括古代的名称!例如,在郡县制已实行数百年且早已成为习惯之后,他要改行传说中的古代九州制;实际上,“九州”不过是古地名,从来没有作为行政区域使用过。在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经济早已稳定成形之后,他要恢复所谓井田制,这种制度首先由孟子提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曾真正实行过。至于恢复周代的官名,以及诸如此类的种种复古把戏,难以尽述。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将这许多业已死去的古制、古物、古名强加在毫无心理准备的国人头上,所引起的混乱与怨恨,可想而知!如此折腾,焉得不亡!

王莽的荒唐,既在他的完全非理性的崇古,更在他的不伦不类。你不能说他在复古,因为九州制与井田制这些东西古代并未实行过;你也不能说他是托古,因为并没有提出什么需要伪托古人的新主张。他要实行的这些东西,完全没有一种可以自圆其说的逻辑。考虑到王莽是一个熟读古籍、经学修养极高的人,这一切就显得更加不可理解。

因此只能说,王莽实行的,是一种并无可托的托古改制。

康梁维新 实际上由康有为、梁启超主导的清末维新运动,其基本理念“君主立宪”、“责任内阁”、“议会民主”等等,源于西方,与中国政治传统几乎没有关系,看不出康梁有什么意向到古代去寻找思想资源。况且,康梁早年生活的广东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开风气之先,一般士人多少了解一点西方的近代政治文化,特别关注世界潮流的康梁更多地认同新的思潮与理念。因此,康梁绝不可能像王莽那样,真正可能持复古的主张。

那么“托古”呢?难道康梁就不能摒弃任何“仿古”的面纱,直接使用来自西方的理论、观念与用语,来表达自己的主张与建言?这就要注意到当时康梁身处的环境。他们不过是一介文人,起初功名不过举人,进入官场后也地位卑下,根本不足以与庞大的官僚及士人队伍相抗衡,而这大多数又恰恰传统守旧,没有经过近代新思想的启蒙。这种几乎一边倒的形势,敏锐的康梁岂能不知?他们哪敢贸然搬去孔夫子的牌位!可见,除了托古,他们别无选择。特别,倘不托古,他们怎么能够说服唯一寄以希望的光绪呢?

在康有为的笔下,托古这出戏铺叙得也够堂皇。康有为在其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中,按自己的理念与志趣重新塑造了孔子,将孔子描述成一个“托古改制”的改革家。当然,康有为岂不知道,真要托古改制的正是他本人,哪是并不需要什么改制的孔子!表面上,他的矛头所向是刘歆整理的古文“伪经”,而实际上是“恪守祖训”的守旧思想,以此来为推行变法主张开路。要将一个2500年前的孔圣人化妆为可为今用的改革家,真可谓用心良苦,但并不被官僚与士人们接受,以至弄巧反拙,引起极大反感。

王莽与康梁当然风格不同,目标各异,但都需要借用老祖宗这一点却是共同的。而且,他们为着自己的目的,不免都委屈了老祖宗,强行将自己的意愿加于老祖宗。只是不知道,天国或地下的老祖宗将有何感想?

古为今用

一场史上最激进的革命,催生了拆祠毁庙、焚牌烧谱等种种荒唐行为,似乎彻底动摇了祖宗的地位。然而,“离不开祖宗”这一牢固传统并未改变,而且老祖宗一词也没有绝迹,使用的频度不降反升了,经常听到“请教老祖宗”、“死后去见老祖宗”之说,只是“老祖宗”之所指,似乎变成了外国人。但后来发现,这不过是表面功夫,真认的祖宗还是不折不扣的华夏先人。这才使列祖列宗血食无忧了。

初看起来似乎有点蹊跷:现代人有扭转乾坤的气魄、睥睨古人的雄心,“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岂能将祖宗放在心上?祖宗的地位之所以能牢不可破,原来是因为:还是祖宗那一套管用!什么这个主义那个主义,最终发现,真正离不开的还是秦始皇与孔圣人的主义。秦始皇发明了“焚书坑儒”,孔圣人发明了“三纲五常”,这都是万古不易的宝训啊。这些古人的招牌似乎不宜再打了,但其精神岂能不用?不过,具体做来,还是有有意用之无意用之这两种情况。

有意用之的事例并不少,这该让老祖宗含笑九泉了。学秦始皇的故事史有明载,是最无疑义的。“我们超过秦始皇一百倍。骂我们是秦始皇,是独裁者,我们一贯承认。”认秦始皇这个老祖宗是无疑的了。还有一些不那么知名的古人,也是效法的对象。1958年办的人民公社,号称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事物,想来是泊来品了。后来发现,其实不然,原来灵感就来自汉末一个割据军阀张鲁。张鲁在汉中推行“五斗米道”,“吃饭不要钱”,“近乎政社合一,劳武结合”;熟悉现代史的人都知道,这些东西都成了人民公社的主要标志。至于行兵布阵的方法计谋,那就更脱不了历代英雄刘邦、项羽、曹操、诸葛亮等的影子。所有这些老祖宗,一概尊认不弃!

当然,更多的是无意而用之。孔夫子的“三纲五常”固然不合时宜,但现代提倡的“做驯服工具”、“做革命螺丝钉”岂不正合“三纲”精神?现代的“几不搞”、“几不讲”,其灵感岂不正来自孔夫子的遗教“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熟记“举一反三”的国人,最不缺的就是融会贯通的智慧。基于此,熟用老祖宗就不再有任何挂碍。

Sort:  

多谢提醒,看来现在想要帖子不被淹没,得付费了啊

flagged for bid bot abuse , @steemflagrewards
or buy upvote

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purifying the community of steem
净化社区,人人有责
my 2% downvote just is a summons without punish.
我2%的downvote,只是传票,不是惩罚.

The summons is just a reminder that you need to be clear about what you are doing and be prepared for the consequences of your actions.
传票只是提醒您:您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要为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好心理准备.

If you support my work, you can give me some upvote on the comment of the summons.
如果支持我的工作,可以给我这个传票留言进行点赞.

If you find my mistake, you can give me a valid upvote (0.02sbd) on this comment. I will arrange a time to review or provide relevant evidence as soon as possible.
如果发现我判断错误,可以给我有效点赞(0.02SBD),我会安排时间,尽快复核或提供相关证据.


Congratulations @ancient-light!
You raised your level and are now a Minnow!

Vote for @Steemitboard as a witness to get one more award and increased upvotes!

吃了吗?想要玩STEEM的第一款卡牌对战游戏吗?快来steemmonsters.com假如我的留言打扰到你,请回复“取消”。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6
TRX 0.15
JST 0.030
BTC 59020.34
ETH 2514.65
USDT 1.00
SBD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