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公鏈應用的一些思考

in #blockchain6 years ago

作者: 焦木先生

IMG_20180713_204349.jpg

除了目前比較成功的代幣使用模式外,區塊鏈技術要證明自己的價值,以革新生產關係的方式來改變周邊世界,就必須與具體的使用場景結合,落地為垂直應用。不過目前有些具體提法乃至做法,不管是出於對區塊鏈技術認識上的不足,還是為了迎合資本市場而刻意為之,是非常不理性的,也必然會在走向垂直應用時碰到不可逾越的障礙。這裡就列舉一二並分析之。

第一個就是把“去中心化一切”(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其實是某個本身都沒有做到去中心化的偽公鏈的市場口號)作為目標。在我看來,去中心化應用和中心化應用會一直並存,相互借鑑,相互融合,而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

去中心化的公鏈雖然能解決一些傳統中心化系統解決不了的問題,如能實現運營方和用戶的權力制約(去中心化信任的延伸)、交易可回溯、不可篡改等等;但是公鏈系統本身的低吞吐,無法滿足在線事務處理系統,如電商網站訂單及支付系統的性能需求,舉例來說,犧牲了去中心化的某公鏈,其TPS也不過剛剛過千,而支付寶在2017年雙11創下的峰值TPS為25.6萬筆。

雖然區塊鏈可以藉助分片技術(而不是單純靠提高發塊頻率)等來顯著提升TPS,但是離支付寶這樣系統的性能需求還是遠遠不及。在這樣的系統中,公有鏈更適合用來構建那些非密集並發的,實時性要求不太高的功能,如用戶評價子系統,而其他性能要求高的使用場景,則繼續借助中心化的分佈式系統來實現。其實我提到的用戶評價或者成交訂單入公有鏈意義非常重大,前段時間某用戶在跟某電商網站維權時,就遭遇到了訂單被刪的情形。

另外一個就是要小心處理物質世界到數字世界的映射問題,避免用線上信任為現實中的欺詐背書。公有鏈的設計假設就是節點(其實是背後的擁有人)可能作惡,當用公有鏈來做垂直應用時,線下規則設計也要考慮到參與方可能存在主觀和客觀不可信的情況,然後設置必要規則來減少或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在不可信造成後果時,必須得設計必要善後措施,對作惡方進行懲罰,對受害方進行補償。

考慮到人工環節可能會犧牲可信性,一個“交易”上鏈都是通過可靠硬件(多數是軟件為基礎的智能硬件)來操作的系統更容易實現線上線下的信任映射,如有人用OBD設備來採集行車電腦數據並上傳公鏈,然後線上系統利用公鏈紀錄數據來判斷行車電腦是否被竄改,進而為車險及二手車業務提供BI支持,這個做法是相對保險的。

如果有人想用公有鏈來做古董或名畫交易,那麼線下運營時就需要在每個交易環節有鑑定專家或第三方公正機構參與,並由他們和交易雙方來共同簽名將交易上鏈,並且在運營設計上需要有一定的善/劣後機制。當然這樣做是不是比傳統方式更有優勢,就要開發者和系統用戶自己來權衡決定了。

最後是兩句話總結:

1、只有當你的系統需要用到公有鏈獨特性(如去中心化信用、不可篡改、可回溯)且能夠忍受它的性能限制,才考慮將該系統或子系統構建在公鏈上;
2、合理設計線下規則,避免用公鏈帶來的線上信任為現實世界的線下不可信乃至欺詐行為來背書。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9
TRX 0.15
JST 0.029
BTC 63330.55
ETH 2645.93
USDT 1.00
SBD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