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婆不是新娘子 商品用途是货币的前提吗?(比特币系列-1)

in #bitcoin7 years ago

mei1000.jpg

对比特币最多的批评时说BTC没有使用价值,本来不是商品,所以,是一个巨大的泡沫,于是必将破灭。“无现金”系列文章讲过,货币曾经是商品,曾经是牛羊、曾经是布帛、曾经是贝壳、曾经是金银……奥地利学派开山祖圣卡尔·门格尔揭示了,货币来自一个经济体内最适销的商品。这些事实似乎在支撑着对比特币看空到0的俗论。但这并不正确。

正如同货币曾经是牛羊,不等于永远是牛羊一样,或者空空老师我曾经是个SB,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都至少曾经是——如果现在不是的话,但不代表我们永远是个SB。货币是从商品中来的,但并不是说货币一定要有商品属性,历史不是其本质的定义。人类使用商品作为货币,是行动人有目的的行动,重要的是目的,而非手段。货币不管是什么,始终是交易媒介,人们用过很多种货币,当他们使用新的货币的时候,一定是旧的货币多有不便,于是转换。而这种转换,在这种转换中,看破表象,货币的核心性质才能被理解。

经济学不是物理学而是人的行动学,经济学说什么是什么,大抵都要有主语,在什么时候对谁来说是什么。经济性质不是内蕴于物的,而是人行动实现其目的,赋予不同手段以不同的含义,货币也是如此。当人们仅仅需要用货币方便一次集市的交易的时候,本区域最适销的产品比如牛羊就足以达成这一目的,但当人们需要用货币跨期结算的时候,遇到病害很容易死且不同质的牛羊显然不再适合,于是发展到金银,而今天的情况是,于是货币再次其变化,我们要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分析它。

就拿黄金来说吧,当它没有成为货币之前,它仅仅是一种财货——好看的耐锈蚀的金属。这个时候它的需求是相对有限的,它的需求者仅仅在于那些觉得它闪闪发光很好看的人,而当人们开始把黄金当成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之后,即便对这些金灿灿的金属缺乏审美感受的人,也会成为黄金最热切的追逐者。市场上的每一个正常人都会需求黄金,因为它成为了货币,它可以换来市场上能买到的各种东西。只要你在市场上交易,你就没有拒绝的余地。也就是说黄金的价值包含了相当一部分与其金属性质、使用性质无关的部分。人们对黄金的货币需求,与人们对黄金这种金属的商品需求,在市场上是平等的,只是恰好集中在同一种商品上,新的需求也必然抬升其价格,同时也让黄金这种商品在消费市场增加了代表着财富的内涵,价值被进一步高估。黄金作为一种财货,行动人在判断它的主观价值,是作为消费财货来使用(比如打个镯子)还是作为货币去交易,当后者价值高于前者的时候,它就是货币。在一个分工完善的市场,自己打镯子与向专业的匠人购买相比,大致上是后者更为经济。所以在金本位时代,黄金的货币价值与其工业价值并没有那么大的关系。人们说今天的金价被低估和被高估,其实不是对黄金本身的判断问题,当你只考虑其工业用途,今天的连连下跌的金价大概还是被高估了,但如果黄金重新成为货币,则一定是大大低估。然而今天的货币是法币,黄金只是一种人们认为可以储存价值的投资品。

这个论断先放在这里,继续推进时间轴,上文说过银币最早诞生的在民间,金币也大抵如此。频繁切割、称重、检验纯度在贵金属货币流通中非常麻烦,而且损耗很大,所以有了重量固定的金银币。但是当时的技术是不可能做到很高的精度的,何况使用中还有磨损,所以重量只是大致的重量,你可以理解的是,1盎司的金银币重量一定小于1盎司,否则就是成色略低,相应的发行商会提供一些服务,比如保证一定纯度标准、比如磨损到一定程度换新的。所以1盎司的银元能当1盎司的白银一样流通,不完全是银本身的价值,同样有与其无关的部分。这个例子往往是凯恩斯主义者会举出来以证明法币的合理性,但这并不合理。最大的区别是,银币成色和斤两与纯银的差别是可知的,每个使用者和接受者自愿接受这个价差,他们对这个差别非常敏感,一旦成色不足和重量缺失就会要求提价。所以,如果使用者接受这个价差,这个价差的服务是人们自愿购买的。而这个服务的价格作为货币的一部分,同样不可能在成为货币以前独立存在,这种服务就是针对货币流通的需求而供给的,与比特币一样。为什么说比特币也是同样的性质,后面说。

得益于商业的发展,黄金代替了牛羊、布帛,但当我们的经济体更加广阔,跨越国界的时候,黄金又遇到了一些问题,就是我们上文说的支付不便,进而作为货币代表物的票据、存单,代表货币执行了流通职能,进而出现了部分准备金的风险,由此产生了信贷波动。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家中的败类选择卖身投靠,获取一系列特权,包括合法中止兑付以及存单具有偿付债务等效能力等,最终权力削平了一切,今天彻底不能兑现的纯粹法币诞生,这个过程在之前的文章详述过,这里不多说。我要说,在统治者闲不住的黑手没有干预这个行业的时候,除了涉及诈骗的部分准备金带来的收益,银行还有正儿八经的保管费收益,而当完全准备金存管向储户收取存管费用的时候,用票据交易就涉及到费用谁来缴纳的问题,由于存管费是按照时间收取的,大概是在取款的时候缴纳,就像我们买房子契税谁交的问题一样,无论买卖双方谁来缴纳,这部分费用必然是包含在价格之中的,那么也就是说票据上的金额缺掉了保管费一块,却被认可作为货币使用,这部分价值是对银行提供保管汇兑服务的认可,跟自由市场下的民间银币一样。当票据变为不要保管费甚至有些许利息的部分准备金活期存单的时候,这种费用转化为风险的形式存在。

综上所述,贵金属货币价值虽然一定高于其作为工业原料或消费品的价值,才能成为行动人拿出来交换的货币,但是其货币价值与商品用途并不发生关联,使用黄金作为货币的人,需要的是商品来满足其欲求,这种所需的商品不是黄金,而是其他东西,黄金在这里只是手段,使用这个手段是因为它是可靠的,没人能不付出任何代价虚增黄金,人们相信,在他卖出自己的东西换来的黄金,足以使自己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在货币的发展中,作为交易媒介,其价值包含了越来越多与贵金属本身无关的,却专门为了货币交易而发起的服务的价值。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在市场交易中,物财和“有用的人的行动”(包括服务)都是有价值的财货。在货币发展的历史上,它们和谐的包含在货币这个概念之中。无论服务还是物财,只要方便用于交易,行动人相信其价值稳定,就不会拒绝将之用作交易媒介。货币曾经来自于商品,并不能推出来货币作为必须有作为货币之外的商品价值。

“无现金”的文章讲了法币很多坏话,法币用虚无换我所有。今天又说了,除了金银,无形的服务也可以是货币价值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法币是虚无,而不是政府为纳税人提供的公共服务呢?重点在自由市场中货币中的服务部分,是交易双方自愿接受的。而法币是统治者强令的,虽然背后也有官僚机关的“服务”,但这个服务的需求方是统治者,而不是被迫使用法币的尔等。就好比说我们不能因为看起来身体都是在消耗卡路里做功,就把采石场自愿接受雇佣的工人和被奴役的奴隶划等号。再有一个就是,自由市场提供的服务作为货币的一部分是可度量的,法币是不可度量的。

政府经济学家在回顾货币史的时候,往往把法币作为统治者的功绩,因为它解决了贪婪的银行家信贷扩张导致的挤兑风潮,维护了社会稳定云云。实际上无论银行部分准备金的代币还是货币本身比如金条,在经济中起到的作用都是媒婆的作用,把消费和需求衔接起来。如果你想要婚配,你需要找个靠谱的媒婆,只要你足够审慎不轻信,媒婆可以帮助你达成目的。然而法币同样用于保媒,类似于红色高棉波尔布特政权曾经实行的婚姻配给制,党委为你指定婚配对象不容拒绝,那么谁会认为后面这个更可靠,更能带来幸福呢?如果有,他一定是是屌丝,还得是蠢的。

有朋友指出我文章太长,阅读不便,从善如流,一节一节发。下一节:银行不是吕洞宾 有特权才能点石成金。

Sort:  

For future viewers: price of bitcoin at the moment of posting is 8165.03USD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9
TRX 0.15
JST 0.029
BTC 63490.29
ETH 2598.32
USDT 1.00
SBD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