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单颖开平收徒

in #cn5 years ago

8254378-ff35ffe7cd7f1553.jpg
2008年元旦,师父单颖从北京回到广州过节。我听说广东省开平有4位太极拳爱好者要在元旦的时候,拜师入门。难得有机会和师父在一起,因此我自告奋勇做司机,开车带师父、师母和其他几位太极同道一起去开平,同去的还有简锡伟几位。

开平距离广州很远,开车也要几个小时。在车上,师父给我们讲太极拳的轶事趣闻,或者讲解太极拳的道理。到开平后,在等人接车的空隙,就在路边比划着学拳了。可以说是见缝插针一般利用时间。有空就向师父请教,师父也不时抽空教拳。那几天学的是陈氏太极拳一路的前几式。

到了开平后,主要是由罗子常师兄接待。我们一行住在罗子常的宾馆里。在开平的还有师父早期收的几个师兄,谭伟彦、吴志雄等。这几位师兄都是第一次见面。其中谭伟彦师兄年纪最大,后来听师父说,早期学拳的时候,谭伟彦经常和吴志雄、阿梅师姐周末从开平驱车到广州向师父学拳,谭伟彦师兄是门里学拳毅力最为坚毅的一个。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时间一晃10年过去了,当天很多事情都变得模糊不清,但是有几件事情却一直没有忘记。

举行拜师仪式的时候,开平武术界很多德高望重的人都到了,包括武协的一些领导。仪式由王湘师兄主持。仪式比较长,有嘉宾讲话祝贺,师父讲了练习太极拳3个“有益于”(有益于开发右脑,有益于减压,消除亚健康,有益于保持年轻心态,不断学习),王湘宣读门规,弟子行礼献茶。然后就喝酒。罗子常师兄就是这时候拜师入门的。

余下的时间基本上用来练拳。练拳除了学习拳架以外,也有推手的练习。我印象中很深的一件事情是,简锡伟和谁推手的时候,并不遵循转圈,松柔的要求,只是用力向前推,往前冲。由于他本力就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多次顶牛的场面,也并不是很和谐。就有师兄批评他说,这样用蛮力,是练不出太极功夫的。那时候我对推手并没有什么认识,想着按照规范先将拳架学会就好了,对于应该如何推手并不在意。

现在看来,比较认同门内梅墨生师叔关于推手的讲话,他认为: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门内师兄弟之间或同行之间练习听劲、找劲的一种练习方式,这种练习方式.不是双方的生死较量也不是太极拳技击方法的全部内容。推手是体会太极劲力,检查太极拳功夫,看看训练有没有进步特别是检验听劲的功夫是否到了懂劲的水平,懂劲达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一旦推手时心中存了胜负之心,就不是推手的原意了。

那时候的我对太极拳并没有什么鉴别能力的。对于师兄弟拳架只有感官上的认识,并无法分出好坏,但是有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即便普通人都是可以体验并分辨出来的。比如说太极的棚劲。首先是在王湘师兄身上得到体会的。

大部分太极拳的第一式都叫起式,起式的动作基本上是两手在身前上扬。根据太极拳要求"松"的原则,大部分人都是轻轻的,放松状态将两手上扬。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练习到也无妨,反正舒舒服服就好了,倘若有人将你双手向下按住(不是擒拿)。这是你的手还能完成起式的上扬动作吗?当时我做不到,功夫不到的其他人也做不到。可是当我按住王湘的双手时,王湘手一抬,我就被棚起来了。屡试不爽。后来我和其他人找师父也试了试,结果是一样的,按不住师父的手。但是自己却怎么都做不到。放松也不行,胳膊用最大力气也不行,总之是做不到。真是神奇的太极拳。

时隔多年,直到我自己也掌握了棚劲后,才知道,如此,正是劲力和僵力的区别,是真松和松懈的区别。太极拳首要要将肩部松开,有句话讲,肩寒一身僵。肩部能松开,则身体上的力量可以从肩部传递到手腕,那这时候,手腕上的力量就是身上的力量,自然就比单单胳膊的力量大很多,而且符合节节贯穿的要求。如果只是一味的“放松”地练习套路,没有其他方式进行辅助,则难以松开肩部。所以很多人练习了一辈子太极拳,丝毫棚劲也没有。

对于太极拳修炼者来说,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检验方法。

再次见到师父,又见到诸位师兄,更加坚定了我学习太极拳的信心。

单师开平收新徒,
岭南太极开新枝。
王湘起式示棚劲,
信心十足学太极。

欢迎扫码关注我的公众号
欢迎扫码关注我的公众号

我的微信号:nothingtozero,加微信暗号“太极拳”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29
TRX 0.12
JST 0.033
BTC 63464.16
ETH 3111.33
USDT 1.00
SBD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