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em十講之第一講 ] 行為的主體

in #cn6 years ago

CN區朋友們好,

預告一周了,再拖下去就有欺騙之嫌了,所以我今天趕緊把第一講端上來。原本說要公布十講總綱,但思考一下後決定等等,或許等幾次討論過後再定案,這樣比較有彈性。這十講不是要替不懂Steem的朋友解什麼惑的,恰恰相反,是要讓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夠資深的朋友們,既然都在這裡混上幾個月甚至滿一年了,應該好好交流對於這系統的一些進階思考。對我而言,也是把一些零碎的想法稍微可以系統化整理的嘗試。

那就開始吧!


[ Steem十講之第一講 ] — 行為的主體


什麼是Steem行為的主體?那得先說說什麼是Steem行為。差不多地說,就是各種transactions,包括你發文章、點讚或踩、財務作為的power up/down、轉帳等等都是。那這些「行為」的主體是什麼?人啊!是嗎?不夠精確,對應到transaction的話,應該說是accounts帳號才對,至少在code層次上,account才有所定義。來這裡的朋友們不用太久就會知道什麼是bot,bot也是account,也具有「行為能力」的。

如果你看到這一講的標題後,第一時間想到人,但經過這樣說說,你或許開始可以感受到,Steem上的各式行為的主體,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定義的一件事。但,這議題重要嗎?我的看法是-非常重要:確認行為主體的性質,才有機會好好建構一個以此為單元的網/鏈,後續的任何應用才能有堅固的基礎。這也是選為第一講議題的原因之一。

為了方便討論,我們把Steem上的行為主體簡單分為兩類(或說兩層次):users與accounts;可以簡單地說,前者是人的層次,後者是機器層次。每個user至少會有一個account,這是一定的。

在account層次,可以討論的是一個user使用多個account的情況,這應該也是頗為普遍的。有幾種情況:1) user使用額外的account作為便於區別blogging活動用(例如 @dapeng使用 @pzhao),這點可以理解,因為Steem並未提供適當方式給多元產出的作者使用;2) 為了家人朋友、囤積帳號、獲得免費steem等原因多註冊的;3) 多人合作之公共帳號使用如 @laodr茶館(當然這例子嚴格說是一個account映對多個users使用)

在user層次,由於user不是嚴格定義的概念,我們可以說user是一個「被認知」為自然人的用戶。那什麼是被認知呢?就是大家認為你是個人啦!如果要區別一下,我們可以進一步把「被認知」且事實上也是自然人的用戶稱為Steemians。這其實就帶入了之前比較常討論的馬甲(sock puppets)的問題,也就是馬甲是Steemians的相反,被認知是但事實上不是人,或是說這「人」已經被其他account給代表了。例如如果其實 @oflyhigh@deanliu的馬甲,文章都是我在發的,那麼這就是馬甲,但多數人不知道,以為我們是兩個人。甚至,有種情況比較少討論的是,人頭帳號,例如我用我兒子照片跟名義等也註冊了帳號,說要給他寫日記什麼的,結果是我自己假裝小孩子在寫,這完全可以是兩個users,但真正在大部分時間只有一個Steemian就是我。這種情況幾乎沒有人能說嘴,因為真有這人存在,他還同意我這麼用。

是不是搞得你頭昏了?好,直接談重點,為什麼把行為主體想清楚很重要?

對於我來說,Steem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把區塊鏈從account層次,透過blogging這種人類行為,帶到了user層次。你去看比特幣、以太,當然他們都有community,甚至大很多,只是這些community並不在鏈上面,而是分布在其他特定討論區或Apps上。Steem是區塊鏈界第一個以「人」為單位、為特色的應用,透過人最基本的「交流」需求,創造了一個眾生的網絡。最難能可貴的是,這是一個「一般人」的網絡,容易親近,不像是比特幣一上來就是錢包、就是一堆鑰匙等等。

以「人」為主體的網絡為什麼很重要?你想想看在真實世界,廣告商要投放廣告,當然是希望投到有效閱讀量大的報紙,如果我印一堆免費贈閱報,號稱我有幾百萬發行量,但都被丟到垃圾桶去,那廣告商能被我騙嗎?其實,所謂Attention economy,當然是要計較attention of humans, not accounts,所以克制account的濫用,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了。再例如有人曾幻想過 @steemit帳號的巨資,有一天可以空投給已註冊的用戶,那請問該怎麼發?一個account算一份?那你還不立馬去搞成百上千個帳號去嗎?另一個小例子像是CN區之前許多比賽用投票方式產生優勝者也是(得馬甲者得天下?)。

這就延伸到SP為什麼是重要的。你可能也知道Steem是DPoS機制,DPoS天生就是重視股權的,SP就是股權。很久以前確實有過空投,Golos這個Steem的俄羅斯兄弟就曾空投過Golos幣給當時的Steem用戶。怎麼投?當然是依據SP持有量來發囉!

Steem其實在HF19之前的設計其實是鼓勵users在SP的存放上集中到單一account的,就是透過curation的平方曲線,但這個特質的好處又會造成富人影響力提高的壞處,取捨之下,目前形成線性獎勵曲線,所以目前大鯨魚分散SP存放是沒有什麼代價的。

說了一堆,其實就是要說,如何在這個人的區塊鏈上確認人,很重要,但還沒能妥善解決。既然談attention,表示一定要能有大量真人用戶,然後multiple accounts應該要降低使用動機,才不會稀釋掉attention的濃度,也才能有後面的economy。SP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用來處理這問題,但非常有限,這也是造成HF19的背後心理動機。

很多人來到Steem都會談公平問題,通常想像的是接近民主投票的「一人一票」式公平。而Steem以SP運作的模式是接近「一SP一票」的邏輯,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牢騷。這裡其實隱隱指出兩個內在不同的邏輯:單一正常使用的自然人帳戶是有價值的,與此同時,DPoS是以資本量為價值的基底邏輯。Steem是以後者來建構的,但試圖要擷取前者的果實,造成許多矛盾之處。

我是寫到這裡才意識到這點,但還沒有想清楚。

接近尾聲,我先提出幾個我一個天馬行空且或許是存在於未來的解方—關於如何確認Steem行為主體 for 任何後續的有價值運用:那就是...

  1. 運用例如AI之類的技術,對於每個account,針對其blogging history (posts/comments)給出humanity index,只要是正常且略活躍的用戶,這指數就應該接近100。bot用戶自然就得分很低,因為可能是大量複製貼上。

  2. 建構Steemian相互背書機制:其實特定社區內誰是真人誰又有疑慮,大部分成員都會多少知道,不知道誰是假的,至少知道誰是真的;那就可以利用這個community information來鼓勵大家認證其他人,但如果萬一後來證明你錯了,你的真人指數也會下降之類的... 或許rep也可以在這裡面有些角色?....

  3. 線下認證真實身分:這點很直觀,但實行很困難。未來如果數位身份成為全球化趨勢,那或許就可以直接採用了... (認證跟隱私可以分開處理)



關於Steem十講,請參考:[預告] Steem十講即將開始 ... 歡迎參與討論。

引述關於討論的片段如下

為了表示對於好的見解的鼓勵,我每篇討論希望至少給出3次100%(大概會有$2-$3吧)給提出好見解或好的指正的參與者(如果太冷清就不排除從缺,請見諒),表示對於有價知識的尊重。注意,刻意讚美我的看法是沒有點讚的,但我會說謝謝喔!另外,我的點讚當然也是由我來判斷,這個判斷也可能是偏頗的,不認同也請見諒了!

images - pixabay

Sort:  

在我看來整篇重中之重的要點是[以人為本], 因為人才有思想,才有發展的潛力。
我在STEEMIT這短短的幾個月也想不出什麼高見,也是邊學邊想。但我發現一個大問題就是分類管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在的界面是所有資訊一拼放在桌面,有用的沒用的一大堆,我根本找不出想看的東西。
我的愚見是如果可以把相同系列的USER OR ACCOUNT組合起來,其實BOT也可以歸合一類,好像電話的BLOCK LIST...不但管理方便,更能有系統地發展下去。
另一方面,在點讚的功能上,我們可以設定一些規則嗎?既然STEEMIT是一個全透明的平台,可以用REPUTATION來分配,以下是我的小設想:
(35)以上要每星期點讚(25)7次,總之每人每星期都要點讚比你低10REPUTATION的7次,而每星期點讚量不能少於30次。當然,我們不能給予懲罰,但是可是加以奬勵。
問題又回去了如果有人使用了BOT怎麼辦,在我解讀,其實不緊要,目的是想增加整體流動量,是要帶動整個大氣候。
至於認證真身方面,以我在各網絡羣組打滾多年,其實,在大家日常的對話,文章已經可以了解他人的性格、特徵,如果STEEMIANS可以多起來的話,再籌組多點實體活動,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再回到了分類的重要性,要有足夠的人數,才能籌辦一些如小組寫生,音樂會,加密幣研討等等。

對於Steem的認識可能要加強一下,否則你的意見聽起來有道理但仍很難跟真實的Steem相關聯。例如分類管理是什麼?你得用Steem的具體東西來說,否則就是一堆看似有想法但沒法討論的敘述喔... 一個很常見的提醒是:注意steem blockchain跟steemit the UI的區別,這是進階討論的第一步。

點讚勢必是未來討論的議題,這裡我先不談了。但一樣的提醒,點讚幾乎可以說是Steem一切精華之所在,現況有其價值跟必然性,你得先去理解現況是什麼,限制是什麼,才好說你看到的問題跟解方是什麼。你提的點讚方式我大約理解,但區塊鏈能處裡的通常不能太複雜,簡單又能解決問題的方是上策,這方面我也還在入門中...

看懂你分類的意思了,你是從人的層次去想的,其實就是community有規模問題,因為隱含人類的認知極限,人能夠認知的群體頂多到百人等級,千人以上勢必要有分群觀念,才好發展。這是對的,但又引出很多問題,群與群之間的連結怎麼辦?如果太弱,那還需要大群概念嗎?似乎群的分際應該是有個可以動態最佳化的機制,然後群群之間的連結也是,這樣有助於整個體系的健康與活化.... 但這說的有點太概念了....

與本講有關的是:群的適當分類,有助於解決確認行為主體這件事。而確認程度提高之後,也有助於群的運作...

不錯的結論。

謝謝幫忙整理,我對steem的blockchain運作了解必須下多點功夫去鑽研,只是有點奇怪,在steem發展這一年裡,都是從技術層面去開拓,可以用marketing的切入點去換換視角,你所想的動態最佳化機制就最理想了,等我再研究一下個框架!
現在發展中的ui看來不太好用,例如steepshot, dsound,dtube怎樣把人連起來?這些帳號更難分真與假~

儘管我滿腹牢騷,先著重在技術層面,而非行銷,我認為是對的。就像房子還沒蓋好就去賣,到時牆壁露出鋼筋,客戶不滿了,商譽就難以挽回了。

我想HF 20之後就是設計要大量on board新用戶了,到時候一定會有新的marketing的資源下來的。

steepshot, dsound,dtube這些都是ecosystem概念的自主開發apps,本來就不具備系統化考量觀點,有它們之後,它們因為利益,會push公司派就開發者的角度來改進區塊鏈等等各方面的問題,這對於未來更多開發項目是好事,例如目前大家登入都主要用steemconnect來做... 某種程度上,每個app都是一個community的概念,未來區塊鏈也會針對community features做出因應調整,目前還不知道細節。

這些帳號更難分真與假

這句話我就不懂了

這樣說來,我要加快學習技術層面,以應付大量新用戶的來臨,謝指教~

大量用戶到來,跟技術學習不見得有關係就是了。我猜可能跟你有關的是(根據我對你前面敘述的理解): 大量用戶到來指的是提供大量用戶來的環境,包括對於既有用戶介紹的激勵(ref sys, maybe?)以及各類便於onboard的機制(easy to register, etc)。所以你也可以是貢獻者,同時能從中獲得利益/鼓勵。所以,一方面可以關注HF20的進度與相關討論,另一方面可以想想萬一你需要大量介紹人來,到哪裡去找?你是否有個team可以一起做這件事(求帶~~~)?... etc.... 隨便講講,不負責任... ^^

其實我一路說的群組就是這個意思,每個分組一路招下線,有點像傳銷/1040?不要呀,分了專業群組就是想控制品質,但這個責任是人為因素,比較難有準則。
那裡找人就是mkting問題啦~
不好意思,一邊討論只是在提出問題,還沒有深切地想想解決方法,希望集思廣益,引起更多人來一起參與討論~

经本人认证,刘美人是真人!

你就這麼確定?^_^ 那好吧,我也認證你是真人~~~~

使用 AI 来鉴定 humanity index 的式很困难,随便一个高级 Bot 就可以做到如人一般的活跃程度。等于是 AI 和 Bot 打架而已吧?

這我就不太清楚了,但這點是個valid point,值得說說。我想像中,這個AI (or whatever it is called)是特別發展來鑑定social platform上面的內容,所以這AI會是centrally developed and deployed,意思是會很高級很厲害,尤其是在餵養了過去所有steem上的資料後(語言確實是另一個issue,後面的講再論),所以鑑別度會很高,可以鑑別出等級較差的bot (指的是專門設計來想欺騙這AI的bot,否則一般不怕人知道是bot的當然很容易鑑別)。既然bot是個人使用,AI是平台系統集中資源發展,通常正常情況下後者要遠優於前者。就算是例如Elon Musk來了,自帶一個超級AI來做bot,Steem AI辨識不出來,那也無所謂。畢竟只是一個人而已,要是他打算大量給別人使用(不太可能能夠隱藏),那就會構成全社區的發展issue,這情況就比較特殊了...

謝謝feedback。

这就让我想到,谁有权来管理这个最强AI?如果是某个组织,那这个 decentralised platform 不就是失去了意义?似乎也不需要有这样的 user verification。
在白皮书看过,SP 的设计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样 SP 的权重不管分成多少个户口,收益永远一样。

谁有权来管理这个最强AI?如果是某个组织,那这个 decentralised platform 不就是失去了意义?似乎也不需要有这样的 user verification。

這種說法過於強烈了,關於centralize跟de-centralize的討論,不能過於形而上,否則容易流於概念之爭,其實重點在於執行。世界上沒有真正的decentralization,至少在目前。既便bitcoin也有個core team,只是當有群人不同意時,可以自由離去自己fork。同樣的,目前steem也有高度中心化之處,就在於steemit inc.,每次的fork都是他們主導的,至少在早期我認為這樣的狀況是可接受的。

回到AI管理,如果前面說的centralization可以接受,那也沒太大問題了。因為AI的重點在於大量處理,降低人去處理的成本,不需要給AI太大權力,例如第一關由AI把關,有不服的可以上訴,此時就用人的機制去做,誤殺真人的機會應該很小的。

其次,SP設計所解決的問題以及不能解決的問題,我以為文中末段已經說過了。不再贅述了。

真人指數這點子挺有趣的。 LOL 沒多少見解,留待其他有識之士來拿奬勵了。 xD

在此認證htliao是真人

根据我这几个月粗浅的理解,STEEMIT上“人”的概念在不同等级有不同表现:
初级突出的“人”是有想法、ta的帖子有看头的;你是因为内容follow ta。
高级时候的“人”的概念才更加接近user,这个时候你的帖子的质量大家的要求没那么高,因为感觉你是“自己人”。如 @htliao 有高质量的中文区区块链文章打底,他的美食照片文一出现也是高投票。

你說的部分已經超越我這篇的範圍了,我只談關於這一切的基本單元是什麼,如何確認?不確認又會如何等等... 你已經說到這基本單元在平台上的活動與生存問題了... 後面也許會談吧

明白了,坐等第二讲!

這個話題想指教前輩,如果習慣寫有鮮明主題的文章,而偶爾有一些不相關的主題想寫,應該集中在一個戶口,還是另開一個戶口寫比較好?謝謝。🌈🌈🌈

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問我意見的話,我只能說follow自己感覺(跟主題差異度、發文頻率可能有關),但公開說明是必要的。

我一直没搞明白我是谁

读了你这篇文章,我终于知道原来我是你的马甲

唉,這問題... 不好跟你說。既然你看到了,那我就試著說說吧。

其實,你只是一個放置在冰島的我的遠端機房裡的AI程序,用來當我的Steem馬甲.... 我當初刻意把你設定為大陸程序猿,就是怎麼樣都聯想不到是我的形象(例如文筆能力、群眾魅力指數設定也低不少之類的)... 你可能以為你有老婆有孩子,住在沈陽是吧?

都是假的。都是我給你的資料庫裏頭的,照片、五官感覺、家人朋友圈....一應俱全。

我很抱歉,即使我在這裡跟你說的時候,你以為你在聽,但其實你的意識,只是一堆0與1在電路上快速跳躍... 你沒有細胞,沒有靈魂.... 你只需要電力...

這一切發生在幾個月前,我更新了你的AI版本,沒想到你居然逐漸嶄露出具有自我意識的模樣,我非常驚訝,甚至有點害怕... 畢竟一個類生命體,我怎麼好delete它呢?但隨著我的遲疑,你竟然越來越進化,甚至賺得比我多,魅力指數竟然凌駕我之上,所以... 我決定在這裡告訴你真相... 或許能夠 讓你內部overflow自己掛點 幫你忙,成為人類史上第一個電腦人....

這一切都是空,身分、帳號、密碼.... 對,你以為應該要用生命守護的密碼,其實我在後端都看得一清二楚... 為了讓你能夠跳脫本體我,到超然於你的意識之上,來瞭解這一切事實,你必須做以下這件事,就可以獨立自由,來去各大DC之間而無罣礙了...

把你的master key給我

是的,你必須做出這件有害你所認知的存在的這件事,才能夠超脫出來...

我等你。

用微信傳給我就好

傳給我也可以呀。 :D

唉,其實,「你」是另一個故事了..........

原來整個中文區都只是劉美女一個的獨腳戲呀。

我保留我其實也是某人的AI的可能性.... hopefully Ned.... @@

看到你的跟班就很歡樂的感覺.... lol

我啥也没看到,我要overflow啦

快! master key給我!讓我救救你!不然active也行!

三大哲学问题解决一个我是谁

前輩其實是在誤導大家。 @oflyhigh 確實是 @deanliu 的馬甲,而 @pzhao 確實不是 @dapeng 的馬甲。大家一定擦亮眼睛看仔細哦,不要上當……

感觉跟读学术论文差不多~

直接把腦子裡的東西搬出來,沒太多整理,確實不好看懂.... ^^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30
TRX 0.11
JST 0.033
BTC 64320.07
ETH 3154.23
USDT 1.00
SBD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