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的逻辑 Logic of Foreigners

in #cn7 years ago (edited)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美丽的汉字,也赋予了每个词丰富的内涵意义,并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独具的特色。比如:如果我们中国人说,“明天我们聚聚。我请客。大家都来!” “明天我们在XX 见,不见不散。” 这一类的话语,中国人心知肚明,只是一种客套话,万不可当真。但对不熟悉中国文化深层内涵的老外来说,就会出现笑话了。

有幸参加与德国人项目谈判的一次活动,操着流利汉语的德国人指着我们起草的合同条款中的词语,要我们给予解释:积极协调配合……尽最大努力完成……德国人不明白,何为积极?何为尽力?协调到何种程度?达到什么效果?必须一一明确。而这些词语,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种毫无意义的修饰词而已,只是为了美化脸面。

也曾因办理签证问题,我陪同一位英国人到北京的英国大使馆,去找这位老外的一位朋友。按我们中国人的思路,就是让他疏通一下他的那位朋友,优先办理签证问题。在去机场的路上,那位老外就对我说,朋友归朋友,朋友不会因个人关系因私事而丢了工作。结果,到了大使馆,那位女士就把邀请函(Letter of Invitation)给扔了出来。“下次再这样,取消签证资格!”那封曾糊弄了省外办的邀请函在这里不会蒙混过关。

澳大利亚人来本市参加矿山机械设备展,我全程陪同了五天,也算跟他们混的熟了。那位从澳大利亚一块来的中国女士,看样子是他们的翻译和联系人。明明展会组委会为参展者准备了快餐及登泰山的进山票,可她报名领取后一直自己拿着,直到她提前一天去北京了,才转交给我。白白浪费了,也不发给老外。我提醒她时,她竟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不用管他们!让他们花钱买就行!”

最后,我还是把剩下的餐票和登山票交给了老外。会展结束回国时,他们赠我一些小礼品,并向我伸出了大拇指。

他们也懂得我们的文化,友善是相通的。

总之,我们虚的东西太多,客套多,形式大于内容,雷声大雨点小。而且,国人还喜欢弄出动静,以显示自己,就如办公事、节庆日放鞭炮,似乎是谁放得响、放得多,谁就厉害。

在奔向全球化、国际化的道路上,需要把这些束缚人自由发展的东西抛弃掉,才能走得轻松、自在,才能走得更远。

灯光艺术节.jpg

Sort:  

现实中的虚伪呀

虚的东西太多!

Coin Marketplace

STEEM 0.19
TRX 0.16
JST 0.029
BTC 65493.35
ETH 2639.71
USDT 1.00
SBD 2.86